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如果不实现农民的增收,最终就是一句空话”。全国人大代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阿汝汗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发言中,为农民说了句最关键的话。前郭县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所以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了民族团结,政通人和,财政收入跃升为吉林省的第二位,在落后的吉林省西部独树一帜。“十届四次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问题就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提出了农民生活宽裕的要求,作为党的干部必须带领农民走出一条增收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礼县农妇李文化,于今年初成功研制出一种宽幅织布机,将布幅从0.7米提高到2米,不仅改写了宽床单接缝的历史,而且将“3天才织1条床单”变成1天织3条床单”,工效提高了9倍,质量也得以提高。陕西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规律。如果违背规律,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在我国,开展新农村建设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已经成熟。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放弃国家以往的“三农”政策另起炉灶,而是赋予其新内容使之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要着重从“新”和“建”两个方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相似文献   

5.
徐晓青 《群众》2006,(8):42-43
近几年来,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6元,比上年增加522元、增长11%。事实上,促进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要靠农民自己,政府仅仅起主导作用。其实不然,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只要是有小农经济或小农场、而且传统村庄还存在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在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时,都有农村综合建设的客观过程。去年中央提出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变,这应当是我国新农村建没的主要背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建设新农村的核心问题是能否给予广大农民全面的国民待遇,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把农民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设新农村,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有国外的媒体称:“中国誓为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帮助9亿农村人口在经济上追赶城市居民。”中国用占世界不到9%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如今,中国又要建设新型的农村,这当然可以成为影响世界的大事情,正在学习深造的大学生,无疑该用心关注了解这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民族》2006,(3):57-58
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从当前我国农民的教育情况看,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初中的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个百分点。这表明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要培养什么样的新型农民进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进一步引导农民走近知识、走向文明,提高农民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高农民转岗的…  相似文献   

13.
王惠兰 《山西政报》2006,(22):38-39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全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因地制宜地进行论证和规划。中央和地方都划出了相当数量的财力、物力准备对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然而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要求,农民的素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比硬件建设更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和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历史任务,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  相似文献   

16.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2006年以来,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成为八桂乡村最明快、最激动人心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建设新农村需要制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五十年代中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使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党和国家的很多重要文件里也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就是去年十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好科学的规划。要追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从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不要盲目攀比;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地照搬照用其他地方的经验;要和农民进行充分协商,不能靠强迫命令;要引导和扶持,不要包办代替。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本刊记者2月18日至20日深入到江西赣州农村,看到的是群众积极参与以及基层组织威信的增强。为让读者全面地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本刊特邀请了中共中央政策研室室副主任郑新立、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以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最初的165元提高到现在的6660元,年均增长8.5%,靠什么?“浙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半亩多,3000多万农村人口不可能都拴在土地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例越来越大,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1:3.3。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城乡收入比例有可能达到4.0:1。这对要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就很难了。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遏制城乡发展拉大趋势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发展很快,农村发展滞后。农业基础差,首先是基础设施差。特别是在道路交通、通讯、水电、燃料、环境等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中西部农村,差别更大。在建设新农村中,当务之急是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调动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