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为主题而召开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七届年会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研讨会,主要就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历史沿革、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创新的难点和重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张夺 《理论月刊》2013,(2):25-27
卢卡奇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既是其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与中介性方法论在组织问题上的应用,亦是其阶级意识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成果。卢卡奇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不仅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介形式,同时也是个体行动与阶级运动,人与历史之间起媒介作用能动的政治单位。无产阶级政党是有意识的集体意志,成员与党组织之间,普通党员与领导者之间必须积极地,具体地相互作用,因此必须反对宗派主义与党的内部"官僚化"。卢卡奇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西方国家政党功能的演变看“政党衰落”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崎 《理论月刊》2005,(8):160-162
本文从政党功能的角度对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党衰落"论进行了分析,指出虽然西方政党的代表性功能受到了削弱,但其制度性(程序性)功能有所增强,这表明西方政党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中介,其重心正由社会向国家转移.尽管政党的制度性功能的发挥仍使这些政党在短期内无生存之忧,但从长远看其代表功能的日益削弱终究会动摇政党本身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政党政治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思想相结合的全新政党制度类型,为人类政治文明宝库增添了新的时代性内容。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原创性贡献,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叙事逻辑为阐释框架,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形态纳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原初语境与知识体系中进行比较分析;要深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演进的历史逻辑,立足历史—文化—话语—效能的总体性视野阐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和时代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理论的修正和创新不能丧失政党自身的特色。迎合政治需要,过分强调理论的实用性,抛弃党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在理论上搞折中主义和"去意识形态化",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以社民党和共产党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左翼政党,近年来虽然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发展、创新党的理论,但却未能正确把握坚持与发展的有机统一,在进行理论调整时  相似文献   

6.
合作型政党制度已在我国成功地实践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很多中国政党制度的研究者却总是拿着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体系来研究和评判它,这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不相符.我们有责任创建合作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体系,构建我国政党制度研究的话语体系,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提供价值支持.我们必须一反以“竞争”为主线的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框架,转向以“合作”为主线,立足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创建合作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体系,即揭示人类政党政治中合作行为或规律的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主集中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理论,还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国家政权的创建和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这一原则,民主集中制理论因此而成为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体现民主集中还是分权制衡是中西方政党制度的重大区别,我国政党制度既贯穿民主又体现集中,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这也决定了我国政党制度不能照搬西方政党制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政党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反映和行为表达.政党领袖是以个人或者小集团形式出现的、并以其理论力量、人格魅力和实际组织经验为广大政党成员以及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公认的政党主要负责人.政党领袖是政党认同形成的魅力性资源,一个成绩卓越、品格高尚、魅力十足的政党领袖对于政党争取民众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党领袖与政党认同之间应该维持一个良性的互动.如果打破这种均衡,在政党认同中"人"的因素过大,而"党"的因素过小,则会造成对政党认同的扭曲,并出现个人崇拜盛行、政党组织发展不稳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9.
与其他性质的政党相比,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明显的特征是在理论与实践上共同保持着不变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支柱,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理论方向和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0.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本文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发展脉络作出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建设学说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渊源,毛泽东的多党合作理论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直接基础,邓小平多党合作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依据,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论断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明确了指导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又不断地创新多党合作理论制度,其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完善树立了新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研究,有利于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一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二是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努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形成的原因及背景;三是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研究,注重运用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践;四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12日,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第八届年会在成都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就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础理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的关系、参政党理论以及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达成了许多共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将宪法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简单地认定为"政党制度",这是对宪法的误解.宪法的实质含义主要是在执政资源方面就我国的政党体制和一定的政党制度做了归纳,而不是政党制度的法律规定.准确掌握宪法含义,严格区分政党体制和政党制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在于实践中为依法执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政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时俱进的最新观点和创新成果,形成和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新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新探索和新阐释,代表着当代共产党人的思想水平的新高度;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理论的渊源和创新的角度,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执政理论的新飞跃。具体表现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的新概括;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的新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创新最安全有效的、体制内的实践载体.在人民政协中探索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就要从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需要着手,用制度来保障政治协商小流于形式,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民主监督不止于表面,用人员的优化来使参政议政不落于空谈.进而推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理论武装、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重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良好学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学习,加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它由作为多党合作制度价值基础的人民民主理论、实践基础的统一战线理论以及运行基础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理论,相互联系、有机组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基础的研究,不仅关系到我国多党合作立制之本,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之基,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海波 《岭南学刊》2008,1(1):41-45
西方关于政党法律性质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先后形成政党机关说、政党团体说和政党媒介说三种理论。政党机关说注重于政党的公共属性;政党团体说则偏重于政党的自由属性;政党媒介说认为政党活动于社会公共领域,具有公共性和自由性,是社会和国家间信息交换的媒介。三种理论均深受国家社会二元论的影响,部分或全面地揭示了政党所具有的公共性和自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政党功能的角度对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党衰落”论进行了分析,指出虽然西方政党的代表性功能受到了削弱,但其制度性(程序性)功能有所增强,这表明西方政党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中介,其重心正由社会向国家转移。尽管政党的制度性功能的发挥仍使这些政党在短期内无生存之忧,但从长远看其代表功能的日益削弱终究会动摇政党本身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