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项被称为“知名法官精品案”活动,从2002年开始至今,在全体法官共同努力下,一批被社会公认的精品案件脱颖而出,由此带动了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一批中青年法官新秀崭露头角,一部记载着精品案件的《判案论法丛书》也已源源出版。  相似文献   

2.
立案调解,作为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法院处理纠纷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各级法院的审判实务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它不仅有效地把很多争议解决在了审判程序之外,降低了法院的收案数量,有效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而且对于缓解当事人之间的激烈对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真正做到"息诉服判"、"案结事了"。然而,随着立案调解实践的发展,它的一个附加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即立案调解可以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通过某法庭在实行立案调解程序前后各项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从实证角度可揭示出立案调解对审判效率的影响;立案调解能够促进审判效率提高的原因在于立案调解的四个附加功能的角度,即诉前送达程序、繁简分流功能、心理疏导功能、庭前准备功能。在立法中应对立案调解进行必要的确认和规制,以保证其运行的合法性,更好地发挥其功效,促进审判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前进》2015,(7)
<正>山西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编纂出版"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是一项旨在全面深入发掘全省旅游资源要素、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和软实力的旅游文化建设工程。"丛书"编纂工作是适应新世纪我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形势而于2001年启动的,已先后出版了景区志20部,约1500多万字,为全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是"丛书"编纂工作启动15周年,又恰逢第21部志书《中镇霍  相似文献   

4.
在法哲学史上,法的模式理论经历了由“规则中心主义”到“原则中心主义”这样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从而将法律原则引入法律体系之中,使其成为法的重要要素之一。如果承认法律原则是法律的一部分,则意味着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一样具有法律效力。从司法适用中的个案分析看,我国法院在司法推理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在运用法律原则判案,但是法官在公开而直白地运用法律原则判案上还有欠缺。要克服目前我国法院对法律原则适用中存在的不足,就必须客观认识并充分发挥“法官解释”与“判例解释”在我国司法解释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比较方法,分析湖北省行政审判一审受案数量、行政审判被诉行政行为的内容、种类、结案方式、二审和再审案件的类型、种类等。湖北省行政审判的总收案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这与全国的稳步上升很不协调;土地、拆迁、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案件成为近年来热点案类;维持判决比例过高,撤诉率仍然居高不下;湖北省的行政诉讼发展既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同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省内行政审判发展不平衡,人均行政诉讼收案量不高,政府和公民法治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法学从应然与实然、语言与现实、规范与事实以及现代逻辑的发展和法学主张等几方面考察了建立在经典三段论基础上的法律推理的功能限度,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不在于将确定的法律适用于相应确定的事实,而是作为法律推理前提的法律和事实本身的相对不确定,即法律规定与相对的事实之间完全可能不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法律推理依赖于实践理性而非纯粹理性,以此来克服制定法逻辑体系的僵硬。法律推理已经超越形式逻辑领域的固有意义,进入实践推理和价值判断范围,推理在法律领域与逻辑视角间产生了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双重变化,必须在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法律价值与逻辑赋值之间重新建构法律推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监察体制改革将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整合至监察委员会,直接在体制层面带来检察职权的重新配置。对检察机关而言,这一权力调整将直接影响检察权力运行的方式和效果。侦查权的剥离将促使检察权向法律监督的司法本位回归,因而构成未来提升检察公信力的机遇;检察机关在监察体制改革中的挑战并非其侦查权的剥离,而是长期以来的侦查中心主义痼疾,监察体制改革有可能强化侦查中心主义的逻辑。为此,有必要确保监察体制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展开,并利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驯化"侦查中心主义,才是未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背景链接由中国残联组联部组织编写的《"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知识读本》丛书(四册)近期正式出版。丛书面向全国小学生编写,共四册:《走进:8500万》、《同行:红领巾在行动》、《照亮:关爱的阳光》、《共享:同在蓝天下》。该丛书以文图并茂的版面、活泼生动的语言、互动问答的形式,向小学生读者介绍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关爱,残疾人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残疾人的基本概念和状况,无障碍环境,残疾人辅助器具等各种常识;帮扶残疾人所需要掌握的各种常识、技巧和注意事项;北京残奥会、上海特奥会、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等重大残疾人盛事。  相似文献   

9.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由于当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以及对近年来司法"西化"现象的反思等原因,"马锡五审判方式"被重提。该审判方式重提启示:应当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正确理解重提,一要尊重司法规律,二要重视社会历史背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完善我国检察解释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海 《湖北社会科学》2008,1(3):146-149
近年来,我国检察解释体制初步建立,检察解释活动逐渐从无序到有序。但不可讳言,由于理论上的模糊与误解,不仅未使检察解释的有序状态日趋合理,其异化甚至对文本的背离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却日益明显。完善我国检察解释体制,应遵循检察解释的原则,改变检察解释权力的一级垄断体制,建立全新的检察解释权一元多级配置的体制;建立切实有效的审判解释与检察解释冲突的解决机制;建立并完善对检察解释的监督与补救机制;适当引入判例制度,强化检察解释对于法律事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17,(6)
正日前,曲阜市政协召开《曲阜历史文化丛书》发行暨《曲阜老照片》征集启动会议,邀请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孔子研究院原副院长孔祥林、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徐振贵等有关专家学者及首批十卷本《曲阜历史文化丛书》编著者参加会议。现场还为12位专家学者颁发了"曲阜文史馆员"聘书。会上,与会专家对《丛书》的出版发行给予高度评价,盛赞该丛书是在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背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博等即时网络媒介的迅猛发展,其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司法领域亦不例外。虽然,网络舆论与司法制度最终的价值标准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两者之间虽同归,但殊途的特质却也在现实中引发了一些问题。从"许霆案"到"药家鑫案",从"福建南平弑童案"到"浙江温岭虐童案",舆论审判越来越多的介入司法审判,并逐渐成为实现审判独立的一大掣肘。因此,为实现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合理共存,有必要从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关系及影响着手,寻找其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两者的互为助益,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卢祖新 《公民导刊》2011,(12):21-22
如果说审判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的艺术。对于审判工作来说,法律效果是基础和前提,不能离开法律效果去谈社会效果否则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而社会效果则依托于法律效果是法律效果的必然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4.
今年年初《老北京述闻》丛书与社会各界见面了.这套丛书是在市政协主席吉林直接策划、领导下,由市政协老领导黎晓宏同志担任总主编,集中了一批专家学者的智慧,历时两年原创完成的.丛书的出版发行,为北京打造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资料,为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贡献了力量,丛书还被译成外文,助力了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正>2011~2012年,何明陆续推出"艺术人类学"丛书,目前出版的有《田野中的艺术》《仪式中的艺术》和《走向市场的民族艺术》。该丛书的核心思想正如何明所说:以民族志的方式实现"艺术建构经验"的研究。它包含三个含义:1.艺术的实地调研,摆脱对他人研究成果或其他二手资料的路径依赖而选择以参与观察为核心的民族志方法。2.文化整体观是艺术建构经验研究的基本视阈,通过参与观察,对于仪式中的艺术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16.
朱明 《前进》2014,(7):7-10
<正>审判管理是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科学规划审判工作,有效整合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全面规范审判运行,客观评估审判质效,有效保障审判职能依法、独立、公正、高效、廉洁地发挥,纵横联动地组织计划、协调指导、监督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面对社会转型期复杂的形势,人民群众的期望和法院繁重的任务,人民法院要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紧紧围绕"为民司法、公正司法"这一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将"舆论审判"与"媒体审判"分别加以讨论并无必要,从舆论学和法理学的视角看,二者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媒体审判"背后实际上是两种理念的冲突: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在中国现实语境中,这两种价值都有保护的必要,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对表达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行平衡,从而建构司法和传媒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修辞的研究中,尽管学者们不断强调法律修辞的非逻辑性,但是效率性逻辑仍旧构成了法律修辞运用中一条隐含的主线。不论是案件审判的法官,还是当事人或者律师,他们都在收益最大化的作用下运用法律修辞。从案件审判的事实认定环节,到法律适用环节,再到情理说服场景,在运用法律修辞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效率性逻辑。但就总体而言,法律修辞的运用应该遵循社会成本最小化这一效率性逻辑,法官、当事人和律师等主体运用法律修辞的收益应该符合这一逻辑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司法审判中充分发挥法律修辞作用,同时避免法律修辞的误用与滥用。  相似文献   

19.
<正>"准法官"参与案件审判,在相当程度上停留在"重在参与"四个字,实质性的"审"、"议"环节较难参与进去。今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发布11年,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陪而不审"、陪审人员不足、"陪审专业户"等问题。重庆团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中指出,必须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更好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突围"。"准法官"作用难以发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规定,人民陪审员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换言之,陪审员相当于  相似文献   

20.
陈峰 《新疆人大》2009,(11):1-1
随着一声声法槌响起,"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的首批6案21名血债累累的被告人被绳之以法,其中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9名犯罪分子将结束他们罪恶的一生。庄严的审判,是对法律尊严的捍卫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伸张,是对境内外"三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