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如只要"精英民主"而排斥"大众民主",政事不透明,言路不畅通,沿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老谱,只是少数"精英"凑在一起搞设计定方案,既不能摆脱利益的纠缠,又不能突破思路的局限,难免陷入困境对于中国政治民主的进程,有人设想:首先实行"精英民主",最后实行"大众民主"。即让一部分人先"民主"起来。这"一部分人",当然是极少数"精英"。为什么"精英民主"可以"首先实行"而"大众民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2,(11):55-55
崔丽苹在《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英国民主政治理论是西方在对经典民主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今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需要取得突破的内容,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借鉴西方精英民主政治理论,根据辩证吸收的原则,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英民主政治建设之路,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主普适论"的四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普适论"虽为西方学术界提出,但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并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对"民主"概念的现代解读有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以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为本质特征;非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经验概念,影响较大的有精英主义民主理论和多元主义民主理论."民主普适论"的兴起与美国在全球推行的民主输出战略有关,暗含的主题是拷问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质,其导向是经验性的美国宪政民主模式."民主普适论"与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趋向和要素关系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韦伯官僚制受到的批判与发展之争的省思,先对韦伯官僚制用制度维和理念维解构了其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伦理维向度.然后通过分析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电子政务模式所承担的是提升效率的技术角色,认为目前的电子政务组织模式尚无法担当起超越官僚制的使命,最后做出了伦理要素将成为信息时代韦伯官僚制度存在和演变趋向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官僚制与民主政治是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威建构模式。一方面,官僚制与民主之间存在着统一关系,民主赋予了官僚制现代属性,而官僚制为民主提供了制度支撑;另一方面,官僚制与民主之间又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和对立,这种对立使官僚制与民主之间衍生出三种恶性关系并威胁着现代国家的建构。从权力结构、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三个方面来保障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构建良性互动的官僚制与民主关系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官僚制”从它产生之日起便受到多方的批评,虽然马克斯·韦伯的理想官僚制设计在官僚制理论体系中树起了一座理性的丰碑,解决了此前行政系统内的一些存留问题。但这似乎又成为今天对“官僚制”批判的中心所在。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发展中国家,既继承了传统的集权官僚制思想,又受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今天又有现代西方官僚制思想的逐步引进、转化、融合,以致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他国的官僚制模式。面对各种对官僚制的批判,我们还应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它遭到了西方行政改革者的广泛批判,对传统官僚制的继承和超越是行政现代化的关键。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应该科学、理性地完善和创新官僚制,而将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官僚制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行政组织,即学习型官僚制,不失为我国行政组织模式的理性构建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问题是社会主义实践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在于集权政治孕育出特权精英阶层践踏民权与法制。实践告诫人们,绝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范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关键在于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于充分保障民众的公民权利,并限制和监督权力的滥用;在于充分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
代议制的普遍缺陷表现为:“精英民主”下的人民主权异化、公民政治冷漠、政府的合法性危机.我国代议制民主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自身也出现了畸变.代议机构的行政化、政府腐败、公民缺乏政治协商精神,以网络为媒介的新的民主形式的兴起,有望在代议机构、政府以及公民政治参与层面创新原有的代议制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分子,极力淡化乃至抹煞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公开兜售旨在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精英民主”论.他们提出“民主应由精英分子当家作主”。胡说“将民主理  相似文献   

11.
韦伯官僚制的理论局限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僚制为官僚主义的培育提供了温床,是官僚主义所依附的物质载体。考察官僚制不能不考察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韦伯的理性官僚制遭到了后继学者的不断批评,我们需要对这些批评进行理性审视,对理性官僚制作一番重新认识。韦伯官僚制存在三个方面的理论局限:一是历史时代的局限,二是价值理性的缺失,三是封闭性与静态性并存。我们对韦伯官僚制进行理性反思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二是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民主行政由于其内在的缺陷而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普适的行政模式 ,只能是官僚行政的纠错机制 ;官僚行政因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但它日益受到人们的批评也说明引进民主行政等纠错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因此 ,公共行政的制度设计不应立足于民主行政与官僚行政的不相容选择 ,而应立足于二者的相容、互补。实现民主行政与官僚行政的有机结合 ,是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主模式的内涵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这种民主模式比西方通行的"三权分立"、"多党轮流执政"的民主模式更加优越.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湖北省随州市瓜园村"两会决策制"的实践为例,考察和剖析了"两会决策制"这一村务民主管理机制,认为扩大村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村务民主管理,从而推动村民自治后三个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与基层实践:对“民主恳谈”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商民主是一种新的政治发展路径,而"民主恳谈会"被当前学界肯定为基层协商政治的典型形式。"民主恳谈"模式与协商民主有相契合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距。此外,基层实践表明,协商政治并非竞争政治的替代性选择,二者应当稳步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范柏乃 《民主与科学》2015,(2):42-46,53
<正>回顾人民民主发展历史是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是从人民主权到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工业社会,契约论者认为民主意味着人民拥有主权,通过某种制度实现人民主权自治,于是代议制很快登上历史舞台;随着社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当政党、利益集团等官僚体制不断渗透到代议制中,精英治理逐步成为民主的代言词,人民民主逐渐失去其核心内涵;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变过程中,以"协商民主"为核心的新型民主形式不断向精英治理发  相似文献   

17.
在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中,制度和思想是不可分的。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在制度上经历了直接民主制、代议民主制、行政集权民主制及复合民主制的过程。在思想上,经历了对直接民主制的总结和反思,完成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破"和"立"的任务,对民主的内在张力及其平衡进行了反思,深入到了民主的规范性和经验性之中。反思其发展过程,我们发现: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来不是直线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实现民主政治实践、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民主政治理论研究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民主政治本身没有完全固化的、唯一的模式,民主政治发展核心的主题是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由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入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模式.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分别形成了"民主优位"和"法治优位"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时间里逐渐走向融合,20世纪以来的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并没有消解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冲突,依然在民主与法治之间保持着均衡与张力.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民主与法治是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主体框架,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及其均衡不但划清了西方政治发展的轨迹,而且界定了思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吴亦昕 《新东方》2023,(1):77-82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探索出的民主新路,以其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政治实践形式突破了西式民主话语体系垄断的民主理论,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本位理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政治实践、党的领导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双向协调以及民主集中制实现了对西式民主政党制度、个人本位理念、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资本主义精英民主、资本主义“高效无民主和民主无效率”的民主悖论、西式民主分权制衡原则的超越,为世界上陷入西式民主困境、渴望寻求民主新路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向世界传达了中国话语、传递了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20.
从古典时代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至今,西方对民主的理解一直存在内在张力。一方面,强调人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将民权推上政治的神坛;另一方面,又经常用精英化的思维方式担心多数暴政的危害,尤其是经过二战法西斯式民主的极端案例后,人们对民主又有了新的认识,更加注重政治系统的存续性和秩序。20世纪西方的民主理论和形式经历了精英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合作主义民主论、参与式民土理论和共识民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