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初冬,我在沈阳盛京古玩城旧书摊买到一本1969年第7期《解放军画报》。令我惊喜的是,画报封面右下角有钢笔写的“邬大为存”四个小字,这很可能是独唱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词作者邬大为老师曾保存过的资料。又是一年芳草绿,在桃花开过不久的一天,我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接待室办事,与一位也是前来办事的老同志闲谈几句,没想到,这位老人竟是素未谋面的著名词作家、侨眷邬大为老师。邬大为1933年6月生于杭州,1949年9月上海解放后参加了部队文工团,曾赴朝为战士们演出,1959年调入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从事歌词创作,离休前任前进歌舞团艺术指…  相似文献   

2.
从昨晚到今天上午,我静下心,认认真真地读完了你诗集《草木寓言》里的几十首诗。你知道,我是个伪球迷,我看了晚8点和晚11点的两场世界杯足球,之后就坐下来读你的诗。诗集中有十几首诗,我在《诗刊》发稿的时候曾反复读过,可是现在它们又一次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让我一捧起来就放不下,一气读完。  相似文献   

3.
一、冬归何处  记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作江州司马时,游庐山写下了《咏大林寺桃花》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在西伯利亚漫游时,就体验过白居易那种心态。时值四月末五月初,北京已是暮春天气,而我乘坐的列车到达西伯利亚首府新西伯利亚市时,迎接我的却是漫天飞雪,而且那雪花也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一团一团的,那才是名副其实的“鹅毛大雪”呢!于是,我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那首诗,自言自语地说:“原来冬天躲到这里来了!”仅仅三天的行程,一下子从明媚的春天又回到了严寒…  相似文献   

4.
平时看到明信片,总会被里面的景色深深吸引,那样的美景,如果能置身其中,该多好!有时,我甚至会怀疑,那明信片里的景色是真的吗?通常,我们都会觉得,明信片里的景色肯定都是这个地方最美的,但如果你去到瑞士,你会发现,你眼前看到的随便一个地方,基本上都能进入明信片,拿起相机,随便对着一处按下快门,就是一张很好的明信片,人们把瑞士称为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5.
葵花的疯狂     
那年,去西班牙旅游,与同行的J君共进晚餐,她是美国土生仔。一踏进餐厅,哇塞!美轮美奂啊,那欧洲的风情从墙上挂着的名画间直扑眼球。我约略扫了一下,不得了,都是熟悉的。喏,莫内的《麦草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米罗的《静物和旧鞋》,还有塞尚的《苹果与橘子》……当然,还有些我叫不出名来。噢,还好这些名画都是复制品;若是原作,那简直不是餐厅而是世界级顶尖的博物馆了。餐厅小姐把我们带到靠墙的双入座位就餐。落座,定睛一望,一幅高更的《向日葵》在一旁犹如着了火似地烘烤着我的躯体。  相似文献   

6.
袁一强的小说令我叫好的有一些,如中篇小说《杠夫》《小人不可得罪》,长篇小说《硕鼠》。一部《硕鼠》一年的时间就加印了五次,不能不算是轰动。这部新作《皇城旧事》又一次令我惊喜,觉得比他前些年的那篇《杠夫》又进了一步。两部作品写的全是北京的事,属一个行业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很喜欢20世纪7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台湾校园民歌,虽然当我懂事时早已赶不上那趟流行的时光列车,但这些隽永的好歌在人们心中却如老酒一般,不论什么时代都香醇依旧.民歌能够紧紧牵系爱歌人的心,除了曲风优美之外,写词人非凡的功力是不容忽视的.民歌所摹绘的画面有不同层次,每首歌的创作手法和寓意虽各有异彩,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落俗套的诗化填词手法,把文学注入歌里起着不被时代淘汰的“防腐”作用.“夕阳余晖在天际,两三袭白云浮移,晚风伴暮色沉寂.轻舟翩翩晃孤影,两岸山薄雾轻凝,牧笛正吹送归曲……”这首《归》的作词人现在不知身在何处,但他的歌词却曾经醉倒了一个小女孩,令她深深折服于将文学和哲理熔于一炉的修辞功力,不由自主地在悠然忘言的意境中,让心事随婉约的旋律离愁东去.听说《爸爸的草鞋》早年曾在台湾被禁,但在我看来,这首词实在太棒了,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至今仍没有其它佳作可以替代,“一路跋涉到江南,洞庭湖景无暇看;峨眉山下好荒凉,不堪回首泪暗弹……”我虽然未曾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乱世,但不知何  相似文献   

8.
多拿几元     
利芬萍 《新青年》2006,(12):26-27
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现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桃花盛开就不好了,盛极必衰,给人一种江郎才尽或老之将至之感,只有含苞欲放的桃花最叫人心动.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丙戌春节来临之际,千家万户的人们沉浸在吉祥祝福的浓浓氛围中,电视台春节晚会的编导们,没有忘记在多彩的节目中安排《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等欢快的歌舞。我所在的北京日报社合唱团,为参加3月中旬在民族宫大剧院举行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经典名曲大型交  相似文献   

10.
守望絮风     
"江南江北一般同"(《红楼梦》咏絮词《西江月》)?我不知其它地方有无春风中的柳絮,北京却是一景。春月融融,熏风乍起,团絮飞扬,此起彼伏,漫天飞舞似雪似雾。  相似文献   

11.
夏游荷花淀     
初识荷花淀,是因为著名作家孙犁的同名小说,知道了荷花淀就在河北省的安新县。他写了荷花淀景色的美丽,也写了抗日战争中荷花淀人物的英勇。那月光下羞怯的新媳妇编织着银亮亮苇席的情景,与荷花淀的美丽、清香一起深深的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使《荷花淀》的名字飞出了河北,飞出了中国。成为吸引中外人士心驰神往的一处胜景。去年夏天,我来到了久已向往的荷花淀,俗话说:“观景不如听景”。而来到这里,你就会知道,这句话要反过来说了,这里名符其实地“听景不如观景”啊。你只有亲自来到荷花淀,你才能体会到,在人们见过的那些如珍珠、似明镜一般…  相似文献   

12.
我本河北人,但也格外喜爱山西。这不仅因为我所接触的山西朋友全都朴厚信诚,精明干练;而且还因为三晋大地委实历史悠久,厚积人文。一首流传甚广的电影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几十年前大家就经常在唱,可直到近几年屡临其地,我好像才算是真切地品到了那歌的独特内涵。新秋应邀出席清代名相陈廷敬诗学研讨会,又到了山西。研讨会由中镇诗社等单位与山西皇城相府集团联办,会址就在陈廷敬故里阳城县皇城村。陈廷敬的名字,对于当今文化人来说并不陌生,至少大家知道他是康熙帝师,位极人臣,曾以钦命总裁官身份主持《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诗咏的桃花,在4月芳菲尽开放,连平上坪的桃花,在正月的无限春情盛开。一朵又一朵,一枝又一枝,一山又一山,桃林深处,游人如织,勾魂醉赏。上坪的山坡,连绵起伏,到处深红浅红,真真是桃花满陌千里红。记得许多年前在贵州见到桃花,像一个爱穿艳丽花衣的女子,招摇的走在大路上,扭着腰肢,带着轻浮的风情,却无法荡起我心中的涟漪。  相似文献   

14.
看过获金熊奖的电影《香魂女》,那北方水乡的景色立刻把我迷住了。外景地是哪儿呢?有的说是白洋淀,也有人说是马踏湖。我宁愿相信是马踏湖。走出影院还有人在争论。更有抹稀泥的说:“别争啦,电影嘛,在哪儿拍不行呢,也许两个地方的景致都拍了一点儿。”这话不无道理。但我仍然觉得那河网、芦苇、小船、人家,就是马踏湖——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十多年前我随环保局的朋友去游湖,刚上船就嚷: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还不开辟旅游业?不怕电影?不扩大宣传?不引进外资?怎么还不发大财呢?这一连串的惊讶和疑问都产生在初进湖时。待到天黑时,在镇子的…  相似文献   

15.
鲍鱼的诱惑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气候温和,阳光明媚,更吸引人的是她西濒太平洋,那平坦迤逦的沙滩,那一碧如洗的海水,不知陶醉了多少年轻人,招徕着几多游人客旅。一到海边,就让我想起了香港的海滩。不过,似乎和这儿比,香港的海滩不如这里的干净,也比这里拥挤嘈杂多了。  相似文献   

16.
旅顺军港     
一棵又一棵盛开着白色或粉红色樱花的樱花树,生长在大连通往旅顺的公路旁。当大朵大朵的呈现总状花序或伞房花序的蓬勃怒放的樱花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简直要呼喊起来。多么美丽的樱花!多么惹人喜爱的樱花树!一朵又一朵娇艳欲滴的樱花挤满了樱花树粗粗细细大大小小的枝条,在那已有了几十年年轮的樱花树上几乎找不到椭圆形的樱花叶,整棵树便被清一色的纯白或全部粉红包围着、点染着,一种绚丽的芬芳顿时在我的眼前弥漫开来。记得最初关于樱花的印象还是在初中课本里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藤野先生》,那里面写道:“……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  相似文献   

17.
最早知道有瑞丽这么一个地方,是因于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为《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歌曲。这首由著名的词曲作家杨非在1954年专门为瑞丽写下的歌曲,传唱了近半个世纪而依旧魅力不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边疆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瑞丽江水呀碧波荡漾……”因为一首歌而名重一时,这是边城瑞丽莫大的福份。那浑厚低沉的葫芦笙,那优美纯粹,有如行云流水般荡气回肠的旋律,20多年以前,在我的。心灵深处拧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一个割不断,舍不下的,魂牵梦绕的惦念和向住。这是一块肥沃得插根扁担都会发芽。扔个…  相似文献   

18.
木瓜是我国特有的果木之一,栽培历史已相当悠久。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木瓜歌,唱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意思是说:她送给我木瓜,我把佩玉赠给她。这不单是为了报答,而是表示我永远喜爱她。  相似文献   

19.
在《牛》这首诗所讲述的圣经故事的深层,读者体会到了处于一次大战战火正酣时刻的哈代内心的复杂感情。诗人借这首貌似浅显的小诗表达对传统的疑虑与对未来的无所适从,而这些都是通过一系列娴熟巧妙的语言手段达到的  相似文献   

20.
半朵玫瑰     
时至六月,有报道说,京郊妙峰山的千亩玫瑰已盛开,诚邀游客前往观赏。妙峰山一带种植玫瑰花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当地的气候和湿度,玫瑰植株壮硕,花朵密集,香气浓郁,是提炼玫瑰油和香精的优等原料。想想吧,当你沐浴在千亩姹紫嫣红、花气袭人的玫瑰海中,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和情致,会有什么样的愉悦和欢欣啊。那个周末,我急急赶赶往妙峰山去,惟恐错过了它鲜艳欲滴的花期。山路蜿蜓,重山叠翠,车至山脚下的小村落,已近中午时分,满山绿树葱茏,惟独不见万绿丛中的点点玫瑰;一路寻问,山民说那些玫瑰都种在山顶,便又匆匆上山;到了山顶,仍是只见苍松云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