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6,(9)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对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主体和建设主体之一,在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中独具优势。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实践探索中存在着认识偏差、管理及运行滞后于现实需要等问题。为此,建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培育扶持社会组织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玉萍 《理论探索》2006,(2):119-120
非盈利组织是20世纪下半叶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间公益性组织,它具有非政府性和非盈利性,承担着消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等重任,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世纪,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非盈利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鑫 《学理论》2010,(6):62-6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进入了高速的社会转型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为代表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政府职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正在进行着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化,在政府职能改革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服务型社区的建设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基层保障,对于中国顺利度过转型期十分必要。本文将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服务型社区的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杜长冲 《学理论》2010,(17):69-7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转型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壮大,公民社会获得了自身的发育机制与成长环境,并迅速的发展起来。然而,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通过对我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研究,分析和指出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政治稳定是社会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当代中国的最高利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尤其如此.本文以政治稳定的涵义作为思考的起点,剖析中国在社会转型期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并提出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9)
由于民族身份的烙印和族际的差别,少数民族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自卑与不满的不良情绪、遭受排斥和孤独寂寞的不和谐人际关系、城市归属感严重欠缺。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加强民族认同宣传,组建公益性辅导机构,呼唤企事业单位给予人文关怀,少数民族农民工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我社会心理调适能力等,培养少数民族农民工健康的心理认知,推动少数民族农民工城镇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行政价值观的失范主要表现为冲突性与异质性,即:新旧价值观念相冲突,一些公务人员的价值观与主导行政价值观相背离。当前,公共行政价值观应该以服务行政与社会公平为主导。构建公共行政价值观,首先要明确政府工作人员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公共行政价值内化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价值观;其次,要将行政价值观由理论形态转化为现实力量,提升公务人员的价值需求和价值自觉程度;最后,要为行政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9,(12)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改变,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变化,中央政府对完善社会治理从意识上的关注慢慢转变为政策上的落实。本文通过对农民工服务组织的数量增加、与政府媒体合作的加深等方面,运用政府放权思想、协作型社会治理理论和参与型社会治理理论探讨中国社会治理的日益完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陈昌兴 《学理论》2014,(1):100-101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转型期各种价值观间的激烈碰撞与冲突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而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但又未完全成熟。积极采取有效策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在当前显得极为的紧迫。  相似文献   

10.
赵雁鸿 《学理论》2009,(20):92-93
从1989年“民工潮”的兴起,到现在我国1.2亿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状态下,“农民工”这个生存在城市边缘的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又要面对新一轮世界金融海啸的冲击,世界金融海啸影响了我国东南沿海加工出口制造业,而这一地区又是农民工的密集地,金融危机下我国农民工又将何去何从。本文试从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社会流动的角度来分析金融危机对农民工产生的影响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转型期的行政法治 ,必须充分注意相关因素及其影响的研究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狠抓党的建设、政府改革和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转型期法律意识变迁的基本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期法律意识变迁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其根源于法律意识发展变化所依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条件的巨变。社会转型期法律意识变迁的基本矛盾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法律意识相对滞后的矛盾;法律意识的增强与司法权疲软之间的矛盾。而法律意识的增强与司法权疲软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法律意识变迁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3.
杜闯  顾晶 《学理论》2011,(20):29-30
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解决措施如下: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措施;大力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浓烈宗教情结的民族.东正教作为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众的意识之中,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历史与现实.从沙皇俄国到苏维埃政权,再到今天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东正教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其在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凝聚民族精神、促进国家统一、规范民众道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2)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分化重组,社会心态失衡现象突出,出现了浮躁、焦虑、弱势心理、不公平感、信任缺失、喧嚣和仇富仇官等心态。究其原因有体制机制、文化和大众自身方面的因素,应该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以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王焕霞 《学理论》2012,(23):67-68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引起我们更广泛的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在了解他们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是发挥政府教育保障与政策扶持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家庭教育的监护、引导作用;三是坚持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作用;四是坚持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加深,以及2011年以来中东、北非的社会动荡,进一步暴露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的矛盾依然严重。社会秩序的背后是社会心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引导社会心态的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和舆论引导,同时要监测社会运行,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增强民生政策的落实能力。  相似文献   

18.
工会转型是顺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在劳资矛盾频繁化、劳资纠纷犀利化的前提下提出的。转型,意味着变化,也表明了原有的体制、模式已不适应它所依附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西社会组织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从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和社会环境三个不同维度对主要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从这三个维度提出针对性措施,以进一步促进广西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琳 《求知》2000,(1):12-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社会转型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也日渐显现出来,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社会的负面情绪。分析、把握和化解社会的负面情绪,对促进改革和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