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述公职人员人格尊严之名誉权、隐私权克减,是在人权语境下予以探讨.权利克减的概括理由是,保护公众表达自由和监督权.本文将公职人员的名誉权界定为公名誉权与私名誉权,认为公职人员对涉及勤务行为的社会评价负有较高的容忍义务,公名誉权应受到必要的限制;在探讨隐私权部分,提出私人符号象征概念.基本权利之价值位阶顺序、具体规定优先适用于概括规定、具体个案法益衡量之方法可应用法律适用之中,所列举案例即为衡量适用的佐证:人格尊严、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等重要价值具有被通盘考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陈妮 《理论探索》2007,(2):151-153
沉默权是为了限制国家的侦察、起诉和审判权,强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权利,以达到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而设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为了保持个人公正待遇权利与国家控制犯罪权力之间的平衡而设立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是为了限制国家追诉机关的权力,以达到国家和个人两个主体之间的平衡而设立的。总之,三项人权保障规则都体现了权力和权利平衡理念,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体现“进一步贯彻落实保障人权”的精神,将三项人权保障规则明确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3.
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政的终极价值。宪法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规定,使人权从基于自然法基础上的自然权利转换为基于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权利。宪政不仅提供人权保障,而且促进人权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加强宪政体制下的人权保障,需要进一步扩大宪法确认公民权利的范围,建立起不同层次法律规范配套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通过制定人权保障法、设立专门的人权保障机构、建立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切实把人权保障纳入宪政体制,同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防止权力对权利的侵犯。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本质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命题。近年来,随着人权保障入宪入法、法治国家进程不断推进,刑事诉讼表现出三元本质属性:在国家权力之元,它是国家刑罚权在个案中的具体化和概括实现方式;在社会治理之元,它是社会矛盾纠纷和平、理性的解决方式;在个人权利之元,它理应成为最重要的人权司法保障方式。新型的权力实现观、纠纷解决观和人权保障观,以及刑事程序正当性和司法公正性是其诉讼法理根据。  相似文献   

5.
人权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人权与人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从人性入手,才能深得人权的要义。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政治人”、“道德人”、“社会人”或“文化人”,人是追求各种价值的“经济人”。从“价值人”理论的视野里,人权的实质是人对各种价值的追求权;人权确保的不是某种具体的权利,而是权利的全面性;人权全面性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积极地促进人权从片面人权向全面人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团结》2009,(2):1-1
日前,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行动计划”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等,提出了未来两年我国人权保障的明确指标和具体要求,我们不禁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7.
民生权利是关涉人之生活、生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作为一个权利体系,人权存在着权利位阶,民生权利主要涉及人之生存权与发展权,在人权权利位阶中居于优先地位,是处于最高价值位阶的权利,因而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民生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健全的制度体系,加强民生制度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建构民生权利的保障体系,使民众切实享有并行使各种民生权利,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身份和政治资格的人权在儒家“孔仁孟义”的思想体系中被表达为“内圣外王”之道,其在“修齐治平”的实现程序之中又以“公私之辨”和“义利之辨”标志出政治伦理原则和“以德限权”的社会治理特色。儒家以“公权利”揭示人的自然权利,以其公平性和自然性引申为人的道德权利;再以道德权利为基础推演出人的政治权利,而“私权力”则仅为政治权利的异化形式,其极端化的结果就是“以权谋私”,后者因其“侵害公权利”的实质,儒家的人提倡以“道德权利”加以限制,故称为“德治”。儒家的道德权利与政治权利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和制度传统,而且其思想特色通过“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三个代表”和“三为”等原则亦被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理政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伟 《行政论坛》2005,(1):61-64
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行政法治,而实现行政法治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和制约。因此,必须确立行政权是有限权力之理念。对于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应从“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两方面入手,确保监督权力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以及监督权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并设定相应的法律监督程序保障行政法制监督切实有效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0.
王希鹏  宫铭 《理论视野》2013,(10):46-50
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身份差别等特殊力量,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力(不受制约的权力)或权利(为某些人特设的权利),这些权力或权利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有的则在法律规定之外。其基本特点是建立在对某些权力或权利分配不公平基础上的以权谋私或权利专属,目的都是特权主体用之以谋取私利。从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来看,制度僵滞与文化依赖是当前特权存在的重要原因。治理特权首要破解恶性“路径依赖”,强化反特权“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适应性,实现反特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何谓人权,人权是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泛称。何谓霸道,一言以蔽之,“以力假仁者日霸道。”美国手中打着两张牌,一张名日“人权”,一张名日霸道。两者兼用,举“人权”招摇过市,哗众取宠,挟人权以令天下;行霸道,以鞭挞宇内。人权,是人们对生存、自由、民主等权利的追求的统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人权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观念,具有历史性.在世界历史视域下,人权的发展经历了从特殊走向普遍的进程.在资产阶级市民社会,人权在成为普遍观念的同时,其实质则是资本自由与平等地剥削劳动力的特权.当世界历史向纵深发展为共产主义,以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来扬弃资产阶级私有制时,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特殊”的人权就必然发展为“普遍”的人权,即每个人都享有人之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一些学术文章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提法:“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等。将“自由”与“权利”的概念并列使用,我以为值得商榷。权利,在我国古文中有“权势与货利”之义,含有政治与经济的内容。现代用语中的“权利”,则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某种权力与利益;根据这种权力与利益,公民可以作出一定的行为(作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不作为),同时可以要求有关的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或相应的不作为。二是指政党、社会团体等组织的章程中所规定的成员所享有的权利。法律用语中的“权利”特指前一种意思。自由,顾名思义就是“由自己作主”,这是相  相似文献   

14.
权力的越位与权利的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与权利,相辅相成.权力来源于权利,是权利的让渡,是保障和实现权利的工具,权力必须保障和维护权利:权利是权力的基础,权力是权利授权的权力,权力是因权利而设定的权力,权利必须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离开权利谈权力,权力将难以制约;离开权力谈权利,权利将得不到保障.权力的越位,将导致权利的缺位;权利的缺位,将导致权力的越位和权力的失控.得不到监督的权力,必然是失控的权力,得不到保障的权利,必然是缺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乞讨行为从来都不是一种被社会道德或国家法律所倡导的行为."行乞权"既不是公民的生存权,也不是一项"穷人的道德权利"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权利.在"行乞权"之争中,暴露出长期以来法理上,以及近些年来人们在人权理念上的种种误区.逻辑上和实践中,从法无明文禁止之处不能必然地推导出权利.人权不是一种排除义务的绝对权利,或可以凌驾于一切社会规范之上不含界限的一种特权.  相似文献   

16.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讲过:在各种名词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自由”一词了。然而也没有哪个词象“自由”一词,那样“歧义丛生”。这话也适用于人权这个伟大的名词。目前,关于何谓人权,国内学术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的基本权利,即人的生存、自由和民族平等的权利,公民权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身的安全、自由和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总和,人权泛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有的认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有的认为,人权就是指“基本人权,即生存、发展、平等、自由”;有的则认为,人权的概念有三层含义,即基本人权、公民权、人的一切权利,主张“我们讲的人权是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与社会权利是人权中必不可少的权利.但由于其规范的模糊性和实现的艰难,多年来一直备受质疑.通过对《司法保障人权的限度--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问题研究》的研究,再次说明经济与社会权利的人权性质和它的可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知根据哪条理由,美国有权一年一度 地发表对别国充满指责性和诬蔑性的 《国别人权报告》。美国究竟从哪里获得“统管”普天下“人权”的权利呢? 是世界各国政府或老百姓赋予它这种权利吗?但未听说过哪些国家及其人民曾“拜托”过美国代劳此事。 那么,是历史上有什么国际条约或国际协定规定每年必须由美国出面履行这种“点评”他国人权的义务吗?但我们至今对这种规定闻所未闻。 那么,是美国的“人权纪录”胜于他国,有本钱对别人说东道西吗?我们只要随手翻阅一下美国自己媒体的一些公开报道,就可发现,美国的人权纪录不仅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权利得以尊重既是珍视人权的体现,也是现代诉讼构造的要求.为避免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有关被告人之权利不致落空,律师权利就必须得以切实的保障.因为律师权利得以实现是被告人之各项权利得以落实的最重要保障因素.我国刑辩律师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遭遇的尴尬已为人所共知.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律师权利缺乏保障,当中又主要是因为缺少程序性的制裁机制.因此,程序性制裁机制的建立便成为了律师权利保障机制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国际舆论对中美在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访华期间未能在人权问题上取得预期的共识议论纷纷。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很大,期望通过一次高级访问就达成共识是不现实的。 中国和美国在人权观念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中美两国的人权概念不同。中国认为,人权是个综合概念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概念。根据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中“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于恐惧和匮乏”的权利的基本原则,中国认为人权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那就是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和社会文化权。这些权利是相辅相承的,不能偏费任何一种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政治权社会文化权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