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古改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常见的改革思维模武,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托古改制正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对于托古改制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来分析托古改制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表现为发达的生产力,而这建立在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需要靠消灭剥削制度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来实现。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百年来始终围绕促进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实现了对“人的现代化”重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确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进而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探索现代化道路,“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在此基础上选择好实现方式,从而实现现代化实现方式的“现代化”。西方传统的现代化显现着财富与进步,也充斥着窘困、矛盾等“现代性危机”。因此,需要重新反思实现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方式。中国探索现代化的历程几经波折,当今又面临着诸多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系列科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考量,蕴含着领导方式和推进方式的现代化、社会系统管理和整合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和创新模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新型实现方式,超越了以往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向军 《学理论》2011,(20):61-62
刑法现代化包括理性主义的刑法价值趋同和刑法技术的现代化。由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中国刑法现代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刑法现代化是国际趋势,我国应该在观念、立法和司法、公众参与度上不断完善,以期我国的刑法现代化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的本质意味着社会的进步,但是现代化带来进步的同时人类却为此付出了很多的代价.在现代化还在进一步深入的今天,它的代价也在深化和扩大,本文试图对现代化的代价作一点粗浅的探讨,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呼吁人类时现代化的代价引起重视,为减少现代化的代价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冯华 《学理论》2009,(11):93-94
针对中医为什么要现代化以及中医应该如何现代化的问题从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对中医现代化进行思考,并对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旨在使中医更适合社会的需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倪军仓  李桂琴 《行政论坛》2001,(3):64-64,F003
随着计算机在期刊工作中的应用,传统期刊的编辑过程自然而然地要受到冲击,编辑过程现代化势在必行.具体在于一是期刊编辑手段现代化;二是作者、读者和编者之间交流现代化;三是稿件编排组合、装帧设计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在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阐释中存在一种观点,即认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所预设的、虚无缥缈的历史终极目的。这是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误读,因为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抽象的历史目的,而是追求人类解放的“理念”与变革现存社会的“运动”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创造和现实展开,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前提、以现实的实践创造为发展进路、以人民本位为价值旨归破除了共产主义的历史目的论谬误。中国式现代化破除“共产主义之历史目的论”的价值意蕴在于实现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同频共振,创造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9.
蔡之兵 《理论探索》2023,(3):98-105
西方现代化道路勾勒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共性,是“现代化=西方化”迷思形成的现实基础。然而,后发国家难以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大量事实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日益明显的遏制意愿,也使得后发国家开始反思甚至质疑“现代化=西方化”这一论断。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粗放型生活模式导致的资源竞争、利润导向型生产方式导致的产业竞争、不平等交换型发展模式导致的制度竞争以及后发国家在构建发展道路、引入发展外力、培育发展内力等层面上的两难选择,是后发国家难以破除“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关键。为此,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从发展认识、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理论、发展实践等维度来有效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这不仅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其他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凤 《学理论》2013,(19):65-66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腐败问题对于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难以消除的社会弊端,因为它只能相对地减少,不能像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可以根除,每个社会都有腐化现象。塞缪尔.亨廷顿在其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对现代化和腐败的相关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通过对亨廷顿的腐化概念、我国产生腐化的一些原因及腐化新型特征的分析、针对腐化问题可采取的对策的探析来进行论述及自己对腐化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进程与现代性困惑20世纪50年代西方开始对“现代化”进行系统研究,此后这一概念广泛传播,研究角度也不断丰富和深入,经过60余年“现代化理论”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同时又极具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对于我国来讲,现代化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进程。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2.
谭正兵 《学理论》2011,(5):52+60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面对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的使命,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首要地位,可见建设中国水利现代化是我们当务之重。系统性地论述了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内涵、目标、体系,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极具特殊性与复杂性,不宜仅用单一视角进行学理与特征阐释,在方法论上应该诉诸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经典现代化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在总体性方法论的视域下,这种新型现代化道路与现代文明的特殊性应该予以整体性、系统性观照。在论述、补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代化”释义的基础上,鲜明提出“总体性”方法论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容与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过程中的乡村文化变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胜 《理论探索》2006,1(5):12-14
在中国,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文明所滋生出来的乡村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有着特定的情态、理念和精神气质。物质经济生活的变化导致乡村文化的变迁当然不是自今日开始的,但自中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后,乡村文化所受到的挤压和冲击却是前所未有的,其没落与危机日甚一日。乡村文化的变迁从规模上看是“颠覆性”的,从过程上看是“冲突”与“和解”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则体现了“肢解”与“整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任务,事关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当前我国和谐农村的有效构建,以期促进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政治现代化愈益凸显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在更高起点上开辟了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关键是制度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了实现制度现代化的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保障是法治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开辟了实现法治现代化的新境界。政治现代化的要义是政党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农民现代化是中国农村现代化,乃至国家现代化目标实现的关键。农民工作为中国特色的劳动力的流动方式,不仅在流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现代性,而且成为具有初步现代性的农民。农民工以中国特色的农民现代化的先锋和中介,为农民现代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两年前,我国有些城市和地区就提出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并规定了具体的时间表。这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和贯彻这一决策,是需要科学和冷静处置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9.
从七个方面分析未来五年中国发展走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时期,为解决危机所采取的改革。新政十年正好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新政的性质意见不一致,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清末新政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入手,通过研究清末新政的内容,从而评价新政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并从现代化的角度反思其中的教训:一是缺乏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二是改革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