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毅 《党政论坛》2010,(7):24-24
党内选举制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只有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对党内选举进行缜密的战略管理,才能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终实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
一、坚持选举的合法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完善党内选举的法律法规 目前除了《党章》从宏观上对党内选举有所规定外,有关党内选举工作的条例只有《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可以直接带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面向21世纪,我们应该积极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加快党内的民主化进程,开辟一条通过党内民主走向整个国家的政治民主之路。而实现党内民主化,要从健全和搞好党内选举制度抓起。  相似文献   

4.
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要实现五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选举作为一项重要制度,是党员行使权利最根本的途径,是实现党内权力有效运转的保障,是维护党员权利的最好方式。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调节党内利益的需要,是维护授权人权利的需要,是规约被授权人行为的需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要实现五个转变:由注重选拔向注重选举转变,由注重选举单一环节向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三环节全面重视转变,由等额选举向差额选举转变,由间接选举向直接选举转变,由单纯强调选举制度改革向完善以选举制度为核心的党内权力运转体系转变。  相似文献   

5.
王光华 《理论探讨》2012,(5):115-120,2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的主要着力点是:改革候选人提名制度,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改革公推直选制度,逐步扩大党组织直接选举范围;改革差额选举制度,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改革竞争选举制度,提高竞争选举质量;改进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保障党内选举结果的合法性;健全与选举相配套的制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选举问题,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党内选举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党员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改革、创新中完善党内选举,以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7.
党内竞争是党内民主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党内选举中实行公平竞争,时于保证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的创造活力以及增强党内民主意识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实现公平有序的党内竞争必须完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8.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基本制度。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首先要从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做起。应当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之。当前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使党内提名能够聚合更多的民意;要在党内创造一种比较公开的信息环境和比较自由的舆论环境,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更多、更切实的了解;要提防党内选举中的变相做法,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尽快养成严格按照党内法规办事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竞争性的自由选举对于民主的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党内选举制度改革一直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关键和重要突破点,而把竞争机制引入选举又是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提出发展党内民主的宏观背景下,一些地区的农村党支部、乡镇党委逐渐开始了竞争性选举试点。本文从阐述竞争性选举与党内民主的内在逻辑关联出发,介绍了目前竞争性选举的不同模式,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党内选举从确认型到竞争型这一变革的原因和动力,最后在总结各地实行竞争选举实践的基础上,对遭遇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属于社会组织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带动作用在于构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体制与执政方式。党内民主以保证党的执政使命完成为旨归,以党员民主权利的意识自觉为驱动。当前应当推进其从选拔政治到选举政治的转型,以形成党内民主的选举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11.
石学峰 《党政论坛》2013,(21):14-15
党内民主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大部分。因此,如何让党内民主在党内选举中运转起来,这既是实现党内选举民主化的重要保证,更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要让党内民主在党内选举中运转起来,必须从以下四个关键节点着手:  相似文献   

12.
选举环境是衡量选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保障选举程序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在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的基础上,"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必须高度重视党内选举环境建设。文章在对当前造成党内选举困境的主要环境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党内选举环境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内选举论     
实行党内选举,是判定政党具有民主性质的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反对那些排除民主选举的密谋性、独裁性的政党,他们在创建政党的实践中,坚决贯彻了政党的民主原则。党内选举充分体现了政党的民主性质,首先,保证了党的各级机构按民主制组织起来,各级干部都经由民主选举产生;其次,通过选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破除和拒绝党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党内选举,必须适合于具体的国情和党情,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时期,都不能离开国情和党情谈选举。中国一定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和党情,创造党内选举科学的、可行的制度机制。建构党内选举科学可行的制度机制,包括五大制度机制,即:选举工作委员会制度,候选人提名和遴选机制,候选人竞选制度,差额选举和秘密投票规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制度。这五大制度机制,涵盖到党内选举的方方面面,在符合党章规定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增加了选举的合理的具体步骤、细节,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多年来,我们党在改进党内选举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党内选举的创新探索,可从六个方面改进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增强党内选举的民意力;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增强党内选举的竞争性;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增强党内选举的民主性;搭建选举互动平台,提高党内选举的透明度;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增强党内选举的严肃性;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增强党内选举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党内民主是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制度前提上,立足于保障党员基本权利,解决党内权力过分集中问题的政治改革新探索。考虑到执政党的多层次高耸型组织体制,从降低执政成本和提高执政效率考虑,党内民主并非一定要实行年会制。党内民主改革的合理取向是: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实现重大议决权从常委会向全委会的转移;提高党内监督机关的独立性,建立适当的分权制衡机制;扩大党内差额选举的幅度,逐渐形成竞争性选举制度;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积极推进人民民主进程,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竞争性选举:党内民主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实际情况表明,党内选举仍然局限于“安排为主,选举为辅”的上级意志,存在金字塔式的逐级上溯的授权机制,如果不改革目前的党内选举制度,就难以实现发展党内民主所要求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党内选举制度改革长期滞后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选举制度改革历时已久,进展迟缓,总体上仍然属于安排性选举状态。其深层原因在于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选举价值的忽视及缺乏实践的自觉性、党对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误读、对"党管干部"认识及实践中的扭曲、党内权力高度集中体制的阻碍及党内既得利益的困扰。  相似文献   

18.
林学启 《理论导刊》2012,(11):28-3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党内选举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促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党内选举还存在党代表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候选人初始提名权不确定、差额选举范围和比例不恰当、选举程序上的人为因素、特殊情况的常态化、自体监督动力不足等问题。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要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把群众公认作为候选人提名的确权主体;尊重基层直接选举创新经验,探索党内公选新模式;适度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增强差额选举的公信度;增强党内选举的技术精巧性,提高党内选举的民主性;建立健全与党内选举制度相配套的制度,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相互交错 ,密不可分 ,两者的联结点突出表现在选举过程中。近年来县乡党政领导干部选举制度围绕候选人的推选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逐步显现出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融合式发展的新趋势。结合这种趋势和选举中积累的其他经验教训 ,笔者认为今后县乡党政领导干部直接选举时机尚不成熟 ,应充分调动既有的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资源 ,探索出一种既有广泛的代表性 ,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 (党代表 )作用的选举方式 ,同时完善各项配套制度 ,巩固民主成果  相似文献   

20.
党内民主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这是由党内民主具有利益整合作用、政治认同作用和制度保障作用决定的.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为核心,以完善制度程序为保障,在党内民主的整体推进中实现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