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决策问题,是指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的过程.农村干部的腐败行为、农民要求突破体制束缚的倾向引出了社会问题,进入党和政府议程,最后成为政策问题."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通过毛泽东、刘少奇等政治领袖人物的思考;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提议进入了政府议程.社会主教育运动的方案规划,包括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等环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决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产生了严重失误,失误的原因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方案的规划违背了目标合理、信息全面真实、现实可行、民主参与和科学总结试点经验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由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引出的社会问题进入党和政府议程,最后成为政策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问题通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陆定一、邓力群、谭震林等政治领袖人物的思考;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提议;通过《人民日报》、《红旗》等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进入了政府议程。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从公共政策的制定角度分析,原因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制定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标是空想的;政策方案设计不现实;未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后果进行预测,或者预测不科学。尤其违背了公共政策规划的诸多原则,如未全面准确地搜集信息;未对方案进行现实可行性分析;未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参与决策,采取了强迫命令的做法;未进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社会生活出现和积累了—些新的矛盾,引出了社会问题,最后成为政策问题。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通过毛泽东和刘少奇等政治领袖人物的思考、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提议、通过《人民日报》的舆论进入了政府议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遗留很多问题,从公共政策的制定角度分析,原因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存在非科学性;政策方案设计不现实;未对农业合作化带来的后果进行预测,或者预测不科学;尤其违背了公共政策规划的诸多原则,如未全面准确地搜集信息;未对方案进行现实可行性分析;未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参与决策,甚至存在强迫命令的做法;未进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初起时,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虽不赞成,但在表面上采取了既不称赞也不批评的态度。随着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开始担忧起来。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不得不站出来讲话——不是反对中国和‘大跃进’本身(这是他们自己的内部问题,和我们无关),而是反对把他们的座右铭照搬到我们苏联自己的条件中来。"  相似文献   

5.
公共问题是公共政策存在的逻辑起点,而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则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问题只有首先进入决策者的政策议程中,才有得到解决的可能。在现在中国的体制下,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型的议程设置模式、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议程的不公平的干预、片面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因素只能导致社会问题的积蓄和扩大,不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作为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理论,对政策议程设定有如下启示:强调公民参与的议程设定模式、公民和团体平等的参与议程设定的能力、注重公共利益取向的公共协商能够包容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公共政策所应有的价值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6.
周涛 《学理论》2012,(8):13-14
探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心理成因,对了解"大跃进"运动的全貌和历史启示尤其重要。"大跃进"给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跃进"运动是一味盲目崇拜学习苏联和东欧模式,导致经济畸形发展,一味追求速度,却忽略质量。当我们再次对"大跃进"所发生的原因进行审视,应该从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这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翔 《学理论》2014,(6):8-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挑战和考验。1958年以来,有两大考验阻碍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考验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规模速度考验。这两大考验相互交织,使中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程更加曲折多变。"大跃进"运动就是在这两大考验的影响下发动起来的,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关于"大跃进"运动的起源,从两方面分析,即为什么要发动"大跃进"?何以能够发动"大跃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在“开门红、满堂红、月月红、红到底”的口号声中进入1960年的。然而,无论报纸上的文字是如何慷慨激昂,这时“大跃进”的势头都不过是强弩之末了。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开始冷静下来,许多人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开始有了一些清醒的认识和反恩。作为中央领导层分管经济工作的李富春比一般人对这些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更全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在“开门红、满堂红、月月红、红到底”的口号声中进入1960年的。然而,无论报纸上的文字是如何慷慨激昂,这时“大跃进”的势头都不过是强弩之末了。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开始冷静下来,许多人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开始有了一些清醒的认识和反恩。作为中央领导层分管经济工作的李富春比一般人对这些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更全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一早在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了"出版理论刊物"的问题,而此次会议也是毛泽东为发动"大跃进"运动而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相似文献   

11.
无中生有"跛脚鸭"1984年4月11日举行第12轮会谈,中英香港谈判开始进入第二个议程,即1997年之前的安排问题。有关这项议程的核心问题就是小平讲的要保证过渡时期香港的局势能保持稳定,以便顺利地实现1997年  相似文献   

12.
回应式议程设置是指政府在短时间内将"议程设置"作为回应社会需求、或处理某一突发事件与社会问题的工具。近年来,回应式议程设置已逐渐成为中国政府公共议程设置过程的常态。在回应式议程设置模式下,社会问题步入议题合法化的过程被政府压缩或精简,社会焦点事件的发生方式和剧烈程度对进入政策议程的重要性往往超过了政策议题本身内在的重要性。政府议题选择更符合公众议程的偏好排序,能够及时回应公众的需求,契合了新时代的治国理政观。但由于公众偏好容易受到短期社会焦点事件的影响而呈现不稳定性,过度依赖公众偏好也隐含着议程设置理性科学分析不够、不利于政府主导能力的培养,甚至有可能导致事实上的无效回应等问题。加强政府决策自主性,对公众需求进行适当引导是防止回应式议程设置模式持续固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代中国的历史实践以及多源流理论的分析,当代中国的改革启动是一个由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及源流耦合而形成的议程设置与政策制定过程。问题源流表现为1978年安徽特大旱灾、落后的农业生产状况及地方的"外流人口",小岗村"大包干"的体制性突破;政策源流表现为作为政策方案的包产到户从地方政府主动的政策试验逐步进入中央政府政策议程的演进过程;政治源流表现为执政党领导层的人事调整及意识形态的变迁。随着政治源流的变化开启了政策之窗,政策企业家联盟通过政策共识实现了改革启动的政策制定,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改革从地方到全国的顺利启动。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08,(2):62-64
议程问题的争论 要开始双方副外长级的外交谈判,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双方一开始就陷入了有关议程问题的争论. 开始,由章文晋副外长先跟驻华大使柯利达磋商即将开始的第二阶段正式谈判的议程问题,所谓"第二阶段正式谈判"即指后来双方副外长级的22轮谈判.一个议程,谈了几个月谈不下来.中方要求英方首先承认中国对香港整个地区的主权,然后进入同中方磋商如何保持香港稳定繁荣与移交主权等技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公共政策从问题认定和整合、进入政策议程到形成政策方案,是一个生动的过程。这个政策形成机制,与西方国家公共政策运行机制相区别,实际上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因素(领导人的认识、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的关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进入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指的是社会问题经过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而转变为政策问题,并且正式确立政策议程的过程。依据政策议程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7.
赵建平 《党政论坛》2008,(13):37-39
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进入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指的是社会问题经过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而转变为政策问题,并且正式确立政策议程的过程。依据政策议程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进入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形式,可以大致划分为系统议程形式与政府议程形式。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进入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不同通过这两种形式进入政府公共政策决定程序的。如果按照政策诉求主体来划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目前存在的政策议程确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即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和内在创始型。其中,外在创始型是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  相似文献   

18.
一晴 《各界》2008,(4):15-17
刘少奇激动地对毛泽东讲:"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加上从1959年起,我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从而使党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如何认识这一危局以及怎样化解?党中央高层出现了意见分歧.对于1958年以来三年"大跃进"造成的困难和经济形势的估计,在党内是有一些不同看法的.以刘少奇、周思来、陈云、邓小平等人为代表,由于直接面对国民经济第一线,他们对形势有了更加接近真实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后,有鉴于许多干部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不了解,不懂得经济发展规律,毛泽东一再提出中高级干部要认真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过程中,毛泽东结合自己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同时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他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也难免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6,(2):68-72
关于"政策议程如何设定"的已有研究侧重对议程设定影响因素的探讨,忽视了对"政策议程设定何以驱动"这一问题的回答。依据驱动政策议程设定之核心元素的不同,笔者将政策议程设定的驱动分为权力、权利、媒介和事件等四种典型途径。在实践中,四种典型途径各有其内在的机理、优势和不足,为避免政策议程设定中的偏差和失误,特别需要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扩大公民参与的范围和层次,充分发挥媒介"意见市场"的功能,增强决策者对焦点事件的前瞻意识,以提升政策议程设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