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8)
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南海声索国与域外大国的战略互动——南海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中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多方设法拉东盟和各大国为其非法占有南海权益背书;而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竞相介入南海问题,既出于本国战略需求考虑,也迎合了南海周边国家对华平衡意图。因此,解决南海问题不能单从争端本身出发,而要充分考虑其复杂性,既要积极维护我国的海洋安全和主权,又要顾及和谐周边的战略大局。  相似文献   

2.
肖昱 《学理论》2012,(23):19-20
南海因其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具有的战略和经济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南海诸岛以及海域逐步受到周边区域内外诸国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被邻国抢占瓜分,造成南海局势混乱,周边各国因此产生了南海问题,其中尤以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南海争端为重.中国应对南海争端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坚持和平共处原则;明确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2)
南海问题实质是外国对中国南海主权的侵犯,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插手南海问题以及中国自身的原因致使南海争端不断升级,中国利益不断遭受侵害。对此提出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新思路:发挥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作用,增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传播;通过双边谈判来实现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增强海上军事实力,维护南海主权。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
可以说,南海争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是"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南海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围绕南海问题的复杂成因、当前南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南海问题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南海的海洋权益争端,在新形势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加以认识,并采取妥善的处理办法经略海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新时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形势和安全形势都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在海洋开发和海洋资源利用需求空前增大的同时,海洋权益争端也愈益突出,经略海洋的全局谋划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方面,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加快了对中菲南海争端领域的占领步伐,并不断通过声明、立法甚至暴力驱逐等手段与中国在此争端上针锋相对。21世纪前几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相对于20世纪得到少量缓解,但是随着奥巴马上台并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由于美国的插手,南海争端的复杂性越来越强,问题解决相较于之前也变得棘手起来。旨在通过对中菲南海争端历史进行梳理后,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该争端的影响,以此提出针对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菲南海争端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日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许利平 《党政论坛》2011,(16):37-37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目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29)
目前南海争端愈演愈烈,一些周边国家认为我国对南海诸岛没有进行有效控制,进而认为我国已经放弃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从时际法角度出发,明确解释有效控制规则的适用条件,根据现有的证据,指出我国南海争端与有效控制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李耀华  安钧洳 《学理论》2012,(24):13-14
自2009年"无暇号"事件以来",南海问题"一度升温。与中国存在争端的国家均是东盟成员国,争端势必会对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产生影响。同时美、日、印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也会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产生间接影响。但我们应看到中国与东盟这些年形成的良好合作局面,以及东盟自身的一些因素对"南海争端"给双方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总体来看",南海争端"不会根本改变中国与东盟继续合作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29)
九段线产生于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的背景下,目的在于能够有效的防御周边国家的侵犯,但由于法律地位的界定模糊,九段线并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无论如何,九段线的法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解决南海问题,我国必须坚持以九段线为依据,而"岛屿归属线"是对九段线的恰当界定。面对南海争端,我国应努力维护九段线内的南海主权,同时,应当积极主张对"其余海域"的权利,在"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指引下,实现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2.
纪源卿 《学理论》2009,(31):170-171
南海争端不仅是地缘政治范畴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也是目前海洋政治领域研究重点。本文从近年来南海争端的基本现状及发展情况的客观视角,对南海争端的主权属性、南海的海洋权益核心、南海争端中的权力关系等方面进行政治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永厅 《学理论》2013,(8):23-24
"南海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定义,但都很难全面地反映"南海问题"应有的内涵。只有从"原发性"和"诱发性"两个因素深入分析南海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才能很好地破解"南海问题",这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4.
王娜 《理论视野》2011,(9):60-62
南海问题在本质上是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由于美国不断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公开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使南海问题超越了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双边争端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具有了中美海权和地区主导权之争的色彩。对待卷入南海争端的周边国家,中国要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继续奉行和平、友好、合作的政策,坚持通过友好协商,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在争端解决前,有关各方应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扩大化的单方面行动,努力寻求相互信任,探讨开展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南海问题的产生原因、现实状况和内在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就我国海洋政治形势而言,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复杂的历史变迁、激烈的资源争夺、海上航路的维护、长期无法落实治权等原因,造成南海问题不断升级,进而出现国际化趋势。由于多元力量的介入和多方利益格局的形成,南海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系统性的结构非良的政治问题。为此,中国必须拿出新的举措,务实、冷静、理性、有效的应对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琳 《学理论》2013,(13):48-49
在南海争端日益升温和逐渐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对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学者们从外交手段、法律途径、军事手段、经济手段等解决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以上的研究方案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这些角度都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6)
海洋问题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将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海岸线漫长,所面对的海洋问题也就较多,除了有人类发展共同遇到的海洋开发、海洋环境的综合治理等发展性的问题,中国面对最多的是周边的海洋争端问题,其中以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最为突出,对这三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和中国未来向海洋的发展。中国周边海洋争端要想实现最终解决,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提高才是解决争端以及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海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对于所拥有的南海区域巨量的资源和面对的复杂局势而言,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开发整体水平较低,多层管理,基础设施薄弱等。中国政府以南海资源面临的挑战以及应考虑的因素出发,对南海资源开发进行了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对策研究。中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共识,允许部分国家参与南海资源开发,获得相关国家承认中国的主权主张,以经济利益换取国家主权,南海海域的开发合作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必须拥有主导权。中国政府南海资源开发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出发,结合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区分,努力主导和控制南海局势的发展方向,妥善处理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伊始,美军舰机频繁闯入中国南沙群岛相关岛礁附近的海空域,遭致中国军方强烈反制。美军此举出于钻国内法与国际法空档、利用南海争端充当"重返亚太"的战略支点、企图在南海得分以挽回在叙利亚危机中尽失的颜面、争抢军费等的考虑。对此,我国不妨从构筑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完善涉海法律法规、积极建设"蓝水海军"、整合海上执法力量、普及海洋知识、洞悉游戏规则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0.
若对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作初步的战略观察,人们必须注意到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横轴线上,中外主要争执方力量的消长和变化曲线,由此对问题进行较合理和精确的前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