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红 《台湾研究》2005,(5):38-44
政治生态包括蓝绿两大阵营实力分布、与双方较量相关的社会态势。过去一年多来,台湾政治生态出现了新的调整,始于第一次政党轮替、贯穿于陈水扁第一任期的动荡、分化和改组的过程,开始进入实力接近的对峙阶段,呈现蓝绿两大阵营态势基本稳定、小幅调整的态势。在新的政治态势下,形成新的政治焦点,决定台湾政局新的走势。  相似文献   

2.
谢郁 《台湾研究》2004,(1):7-11
2003年台湾蓝绿两大阵营围绕2004年选举展开了殊死的争斗,选情异常激烈,政争持续不断,选举成为全年政局发展的主轴和岛内各种政治势力矛盾斗争的焦点,牵动了台湾政局的走向及各政治势力的消长,并已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长廷以“宪法”为主轴的有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宪法各表”等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既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局限。其值得肯定之处主要表现在:是民进党阵营中相对务实、理性的政治主张;是他长期以来深度思考的心得汇整;是试图打开民共僵局的积极尝试;是化解台湾内部蓝绿对抗的有益探索;是摆脱绿营“逢中必反”思维的建设性主张。其问题与局限主要表现在:并未接受“一中”框架;并未放弃“台独”立场;带有折衷主义和模糊主义的双重色彩;论述逻辑有欠严谨和规范。今后谢长廷先生有待于从内容和逻辑两个方面对其论述加以进一步修正或完善,使其论述早日成为一个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所裨益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以2005年8月“高捷弊案”爆发和年底县市长选举结束为发端,台湾政局逐渐出现民进党上台以来的最大变局,陈水扁执政开始进入“后扁时代”。引发岛内政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标榜“清廉、本土、改革”的民进党政府迅速沉沦,人民对执政者的为所欲为和无所不为深感困惑与震惊,并逐渐失去耐心与信心。岛内在2006年所兴起的反贪倒扁运动,目前仍未能引起人们对2000年政党轮替后所出现的岛内乱象的省思,民进党隐藏在“爱台湾”、“本土化”与“民主化”旗号下的选举利益考虑和“台独”路线,显然无法产生推动其转型的内在力量。引发台湾政治变局的结构性因素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主导岛内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5.
后“脱欧”时代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经历了渐进式寻求再平衡的阶段,而2022年英国政局动荡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内外政策上出现务实转向,工党则采取相对谨慎的立场应对变局,英国政治中“苏纳克—斯塔默共识”的端倪初现。当前,英欧接近、妥协、合作的态势有所加强,达成了关于北爱尔兰贸易问题的“温莎框架”协议,在政治安全合作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一政策变化仍呈现出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特征。英国对欧政策与英国政党政治变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苏纳克—斯塔默共识”的实效性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相似文献   

6.
2022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呈现出选情较为冷清、蓝绿白三方争霸、充斥负面选举手法等特点。选举结果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民进党的“抗中保台”路线,展现出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对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尤其是对2024年“大选”均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台湾岛内政局持续动荡与复杂多变的一年。各派政治势力主要围绕陈水扁周遭的弊案、北高市长选举展开激烈的攻防与较量。“反贪倒扁”成为全年朝野政争与社会矛盾的焦点,陈水扁当局数度陷入空前的执政危机。年底北高市长选后,民进党得以稳住阵脚,国民党上升势头则受到阻碍,亲民党与台联党边缘化加剧,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版图进一步强化,两党竞争的政党格局基本确立。一年来,虽然陈水扁当局不断操弄“急独”议题,但在深重的执政危机下,其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被打乱,岛内“台独”气焰受到打击。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选举透视台湾的“中间选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分析台湾选举形势时常常提到“中间选民”这个概念。所谓“中间选民”主要是指在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基本支持者之外的一部分选民。观察2004年台湾“大选”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在蓝绿两大阵营对垒、双方“基本盘”势均力敌且相对稳固的情况下,约占选民总数20-30%的“中间选民”不仅是蓝绿双方全力争取的对象,其最终流向更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这一部分选民的成分、分布、特点及投票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对于观察台湾的选民结构以及今后的各种选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台推动公民投票的主要历程、活动特点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投票一向是岛内外“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实现“独立建国”。2003年5月开始,在选举的需求及竞选活动的刺激下,公投议题在岛内迅速升温,一举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政治禁忌与内外环境限制,使台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公投立法”并举办“320公投”。岛内公投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不仅对岛内政局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而且给两岸关系带来了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威胁,成为两岸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曾润梅 《台湾研究》2007,(2):1-6,43
自2007年底第七届“立委”选举始,台湾地区将正式舍弃行之多年的“复数选区单记不可让渡制”,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这势必严重冲击岛内现有的政治生态与政党格局,并形塑出新的选举竞争模式。本文试图就“单一选区两票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政党政治、选举文化以及政局运作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开林 《法制博览》2010,(18):38-38
近日读史,发现古今许多事情情同一理,有的甚至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其“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而其“内容”仍与古时相差无几。就像那“神鞭”,“鞭子”没了,“神”还在。比如大夫或诸侯豢养“门客”之事,当今有些地方仍有其“神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李秘 《台湾研究》2010,(1):7-11
随着台湾政局变化和两岸“三通”实现,两岸关系正在步入和平发展期。这一和平发展期与过去30年两岸交流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还是在交流模式和动力机制上有所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动力机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间选民统独倾向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岛内3月大选的日渐逼近,各种民意调查机构开足马力频繁竞相登场,为我们全面客观、深入了解台情和民众心态,提供了不可多得、翔实的原始数据。去伪存真,透视民调,认真分析作为台湾主流民意风向仪与代言人的中间选民的统独倾向,无论对真实掌握岛内民意脉动、清醒洞察政局诡谲走向,还是科学审视今后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应对之策,均不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子 《工会博览》2013,(33):38-39
现今,在许多家长看来,“学习”就是早早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了小学读中学,渎完中学读大学;“学习”就是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放学回家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以我多年对儿童教育心理的理解,“学习”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快乐地学。所谓“玩中学”不是一边玩一边学,而是在玩的时候不要想学习的事情,要玩得尽兴。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3月岛内政局出现转折,两岸经济关系迅速升温,两岸“三通”基本实现,进一步加强了两岸合作的基础条件,其中银行业合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两岸银行业的合作可依“非贸易项下、对台小额贸易项下——贸易项下——资本项下”的步骤,循序渐进地试行某地(如沪、浙、闽与台)以人民币和新台币进行计价结算.再逐步推广到大陆其他相关地区。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19日是“一国两制”的设计者——邓小平逝世10周年。“一国两制”理论在经历20多年的实践,尤其是港澳相继回归祖国后,其具体指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效促进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港澳的资本主义制度协调共处,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二是准确把握海峡两岸关系走向,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前者属于国家的有效管理问题,由于已步入预定轨道而相对容易掌控;后者属于国家的完全统一问题,由于台湾政局更替、国际势力干涉等因素而具有较大变数。因此,当前对“一国两制”战略思想的政策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两岸关系的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7.
刘红 《台湾研究》2007,(1):27-32
到2008年3月之前,台湾地区将要进行新一届“立法权”和执政权的争夺战,蓝绿双方的目标是通过两场选举改写政治版图,因而备战选举已经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的头等大事。可以说,今后一年多的时间,成为台湾多元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成为蓝绿两大阵营较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主要包括三个分论述,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谢长廷的“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分别与国民党的“宪法一中”、“九二共识”和“一中各表”存有很大的差异。这三个分论述提出的主要面向和所要解决问题各有侧重。对于大陆方面而言,如何看待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其实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是如何看待“中华民国”及其“宪法”问题。研究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有助于我们对其采取恰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局借“宪政改造”推进“法理台独”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台湾研究》2005,(5):45-51
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利用执政地位,通过“立法”、“修宪”以及修改行政法规等各种渠道,先后实现了“公投立法”、落实“公投”、“公投入宪”以及废除“国民大会”等其长期追求的目标,并且还明确宣称要在2006年展开全面“宪政改造”,2008年为台湾提供一部“合身、合用、合时”的“新宪法”,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伟大的国家”。陈水扁当局虽然迫于压力声称“宪改”不涉及“主权、国号、领土”议题,但未来几年以各种手段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20.
方成 《法制博览》2008,(2):11-11
田力合为男,女子和为好。男人——难人也:女人——好人也! 七画是“男”,三画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于是,男人有七分权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