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彝族服饰,蕴藏着民族信仰崇拜与民族文化内涵,展示着彝族女性心灵手巧与智慧灵气。近年来,楚雄彝族刺绣工艺通过产业化方式,在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寻找到了契合点。产业化实践目前,彝绣企业运作的方式主要为"企业+行业+绣娘"的模式,企业指刺绣企业,行业主要指协会,如  相似文献   

2.
刺绣,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艺术上的卓越才能。她工艺精湛,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蜚声世界。经过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辛勤创造,无论是在江南水乡、西北边疆、黄河流域、大江南北,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刺绣。中国刺绣,按工艺分  相似文献   

3.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一种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已引起世人瞩目.文章分析了文化多样性之与民族院校的价值与启示,为民族院校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面的文化也日益受到重视,瑶族地区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而瑶族刺绣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在瑶族服饰中是必不可少的装饰技法,能够很好展现瑶族的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主要通过对瑶族刺绣历史发展的追溯,探讨其针法、寓意、艺术风格,对瑶族刺绣与现代服饰创新融合进行可行性分析,展现瑶族刺绣的艺术价值及文化意义,提出瑶族刺绣应用于现代服饰,进行创新性设计,希望能为服装行业提供新的设计理念和产品开发方向,拓展其产品领域增强其产品的附加值,并希望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吴卓娅  张铎 《人民论坛》2015,(8):229-231
文章着重论述了东北地区各民族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各个阶段所起的重要影响及东北民族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演变、更替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论证了东北地区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通过多元文化的互动和创新,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打造地区经济优势的桥头堡,推动和构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并有效地实施"一路一带"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正>获得"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李蓉丽,从事民族服饰的设计、制作20多年,她公司生产的民族工艺品在云南的旅游市场受到追捧。2016年她申报"百名人才"项目资助。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如何与现代社会相融,这既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甚至也是家庭和社会问题。李蓉丽在做"刺绣"项目时,通过创新性的"公司设计+农户手工刺绣+生产工艺再次提升改进"的模式,既做出了文化艺术的精品,又传承了云南多地的民族手工技艺,同时还帮助妇女就业,间接解决了乡村  相似文献   

7.
蜡染工艺是我国民间印染文化的一枝奇葩。任何一个在地球上能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民族,都努力在劳动生产与社会生活中,创造自己的艺术文化,去弘扬自身的心理内涵、审美情操与民族气质。 居住在贵州境内的苗、布依、仡佬、水、瑶和革家等少数民族,都传承着自古以来的蜡染、挑花、刺绣等民间工艺,而且越发繁荣,风糜中外。故贵州素有“蜡染之乡”的美称,  相似文献   

8.
对多样性的宽容--论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经验之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伍雄武 《思想战线》2005,31(6):63-67
民族的多样性及和谐并存,是云南的突出特点.云南各民族传承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历史经验就是宽容对文化多样性的宽容,对民族差异的宽容.云南各民族之所以能宽容,一是在既定的自然、历史条件下不得不宽容,同时也是根据自己的民族精神选择了宽容.多样性的宽容和多样性的并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楚雄彝族民风淳朴,彝族服饰刺绣不仅历史悠久,特点突出,观赏性强,而且还融彝族的历史、风俗、宗教为一体,并保持了不少古代图腾崇拜和原始绘画素材,具有较强的开发价值,但目前彝族服饰刺绣产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创新意识不浓,文化品位不高,工艺简单充分利用彝族古老的文化,特别是独特的刺绣文化创造出相关的带吉祥语、吉祥图案和吉祥物的服饰刺绣产品来满足人们崇尚吉祥、求吉避祸的心  相似文献   

10.
敬菁华 《人民论坛》2010,(4):178-179
后冷战时期的各种民族、宗教冲突引发的地区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活动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生活。除去矛盾冲突的政治、经济、历史因素,在这些现象背后蕴含人类与生俱来的"自己-异己"对立的思维模式这一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晋城乡村民俗文化在晋南地区尤为出名,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足以表明中华文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一、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文化积淀厚重、民俗资源丰富的晋城,沁水柳氏清明祭祀习俗、泽州中秋习俗等一系列富有浓郁地  相似文献   

12.
<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在该部作品中,她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对她来说,食物承栽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是文化的化身.小说中通过"糖、牛奶和冰淇淋"等食物意象的描写,莫里森想告诉黑人民族,他们真正的内在营养是黑人文化本身,而不是白人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苗族刺绣民族工艺传承为例,在分析旅游商品研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与地域传统民族工艺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意义,提出贵州苗族刺绣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以期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民族工艺传承保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MOSO(摩沙)渊源于汉晋时期摩沙夷的族裔集团,20世纪50年代后归属于纳西族、藏族、蒙古族的"纳系族群"."纳系族群"是在国家行为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形成的,由于缺乏跨省区的协商知会机制,遗留下历史问题,即同一族群在不同省区被识别为截然不同的民族,现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族群的现实发展和诸多权利的实现,同时引发了对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误读和扭曲.解决这一历史问题,需要各方在平等友好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在尊重历史,尊重各族群之间的差异性的前提下,兼顾考虑各族群的文化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及其他实际利益,从国家、民族(族群)到个人平等的地位来考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已经评选出七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而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研究一直处于不受关注的状态.文章在对民族8省区历史文化名镇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选取了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云南省孟连县娜允镇、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研究对象,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历史文化名镇在"传统-现代"的转型中可以能动地产生新的功能与结构,促进产业融合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并作用于古镇的发展之中.同时,在古镇的发展中要认清文化遗产在"传统-现代"转型中出现的多种关系,兼顾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创新性保护才是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现代"转型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民族心理,是该民族成其为自身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身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并把"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又一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路。它体现了我们党对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如果人为地去破坏这一法则,人类就会等于是破坏自己未来的生存空间.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计方式.这就是,在多样性的生态环境里产生了不同文化选择的文明起源多元中心的原因.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时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民族文化的保护是维护民族利益的根本,一个民族只有不丧失自己的文化,才会在未来社会中拥有自己的生存资本和发展空间.本文从国际法、民族习惯法、党和国家民族正策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邢易 《创造》2013,(5):54-55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入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9.
凉山彝族服饰设计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民族区别的一个标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同一个民族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在服饰上也有差异。各民族的地域、生态、方言不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族文化也有所不同,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各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绚烂多姿的凉山彝族服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通过材质、图案、工艺等要素承载了凉山彝族最深远的文化特质,是彝族人民族精神、思维方式、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等文化的物质显现,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记忆,是一个民族对其历史上重大事件及活动的一种选择性纪念和记录。民间传说是民族记忆的形式之一,在社会中有着深刻的根基,是一段时期内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集中反映。乌江流域的土司传说是区域内民族起源、迁徙、战争、发展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性记录,是广大民族群众对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凝聚点所在,具有民族记忆的一般特征和乌江流域特有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