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志武: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烨 《法人》2006,(1):52-53
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中国的金融安全是否会受到境外投资者的冲击?这些争论的实质是对中国金融改革路径的一种质疑  相似文献   

2.
对于刑事被告人的举证责任问题,各国学者的见解是不一致的。我国法学界也有争论,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下面谈谈我对刑事被告人举证责任的一些看法。 (一)刑事被告人是否承担举证责任 刑事被告人是否承担举证责任?这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争论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被告人不承担证  相似文献   

3.
董坡 《法制与社会》2014,(10):238-239
非法所得可税性的问题前几年在财税法学界一直是争论的热点问题,学者大体分为两派,对非法所得应当征税成为主流观点。也有学者对这场争论提出了新的见解,提出将"时间"纳入考量的范围,否则会使争论走入误区。本文认为在讨论非法所得是否应当纳税时,应当首先对"非法所得"的内涵做出合理界定。本文按照争论提供的框架线索,将"非法所得"进行具体分类,以确定争论双方讨论的"非法所得"的真正内涵,从而使争论的方向性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4.
是否设立介绍贿赂罪,从新中国刑事立法的初期到现在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是否应该把介绍贿赂罪作为贿赂罪的共犯来处理,本文通过比较主张保留介绍贿赂罪与废除该罪的两种观点,结合1997年《刑法》实施10周年以来的司法实践,以及我国现在加大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提出将介绍贿赂罪并入受贿罪、行贿罪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宪法理论上,一个久有争论的问题是:对于修宪权而言,除了宪法明确规定的限制外,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隐含”限制?围绕着这个问题的争论,无论在美国宪法理论界还是在宪政实践中,都异常激烈。本文对美国宪法理论界有关修宪权隐含界限问题的争论做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6.
法官是否拥有自由裁量权,一直是法学家争论的重要问题。20世纪著名法学家哈特和德沃金围绕自由裁量权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哈特认为法律是一个规则体系,总体上是不完整的,法官必然拥有自由裁量权。德沃金认为法律除了规则外还包括隐含的原则,它不存在漏洞,法官也不享有自由裁量权。这场争论涉及的关键问题是自由裁量权是什么,而根本问题是法律是什么,法律与道德是否有界限。  相似文献   

7.
再论市场经济与行政控权理论程干远1994年我和李载华同志曾在“学海”杂志上发表《市场经济和行政法学“控权理论”的思考》一文,引起行政法学界的兴趣和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西方国家行政法学家提出的行政控权理论是否只能适用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不适用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殷俏 《法制与社会》2011,(19):260-261
物权变动模式一直是我国民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2007年《物权法》的颁布并没有给这一争论划上句号。目前,我国面临民法典的编撰,学者们对于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仍各持己见。探讨物权变动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评价某一模式本身的优劣,还在于考察某一物权变动模式是否能够与物权法乃至整个民法典的法律逻辑协调一致。可以说,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对我国民法典中诸多制度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围绕宏观调控的纷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加宁 《法人》2004,(6):52-57
自去年以来,围绕着中国经济是否出现过热问题,在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讨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出现“过热”,或是“局部过热”?  相似文献   

10.
(二)学术界对知识产权领域是否适用关键设施理论的争论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法的终极目标都是促进创新和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不过这两种立法在追求这一目标时选择了不同的途径,反垄断法是通过禁止那些可能破坏市场竞争规则的行为,来推动创新和增进社会总财富的, 而知识产权法则通过为新的有用的产品、更有效的方法和原创的作品确立有效的产权,来激励创新并进而促进社会总财富增加的。因此,是否会降低知识产权人的创新动机,就成为学术界对知识产权领域是否适用关键设施理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论WTO的反倾销规则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维田 《法学研究》1999,(2):108-122
一、引言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和结束后,反倾销政策和规则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和法学界激烈争论的话题。争论不仅涉及规则是否合理,而且谈论的主要都是整套政策或制度存废的大问题。事情的源头或许应从为什么要举行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说起。GATT为了改进其体制...  相似文献   

12.
谷峰 《中国司法》2005,(4):42-44
公证体制改革过程是对各种带有规律性的体制模式的筛选、重组的过程,其间产生了多种法律价值观的碰撞。争论的核心是公证机构走出“政府”后,国家证明权——这种公权力是否可以被包括合作制、合伙制等社会中介组织所享有。这一问题已困扰《改革方案》实施以来三年多的公证改革(  相似文献   

13.
自杭州胡斌飙车肇事案判决以来,围绕被告人胡斌是否存在自首情节,两方意见产生了一些争论。尽管法院最终判决的三年有期徒刑在量刑上是较为合理的,但就自首的认定这一单独的问题而言,仍然有讨论的价值和空间,本文对此试作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合伙为独立民事主体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伙为独立民事主体之我见●施建辉一、关于合伙是否为独立民事主体之争论关于合伙是否为独立民事主体之争论,在我国由来已久。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持否定观点,认为合伙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一派持肯定观点,认为合伙具备民事主体资格。两派关于合伙的概念、特征亦因服务...  相似文献   

15.
提要本文首先回顾了航海过失免责产生与演变过程,指出:航海过失免责存废争论其实是船货双方在新的航运环境与条件下利益诉求的反映。文章针对变化了的航运环境与条件,认为目前完全保留和彻底废除航海过失免责均不可取,宜采取相对折衷的态度,最后从法价值的角度论证了航海过失免责废除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吴渤 《中国公证》2009,(2):52-53
在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即物权行为是否具有独立性,这一争论在实践中直接影响了合同公证的效力,即物权的变动是否可以作为合同公证撤销的当然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驰 《法人》2005,(6):70-71
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目前争论的焦点在于,三菱汽车的质量缺陷是否存在及三菱汽车生产商是否存在欺诈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认定立功,立功的标准是什么?对于该问题,刑法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关键看该行为是否具有有效性,该行为人是否具备“悔过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是否具备“悔过性”不应成为成立立功的前提条件。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应否将“悔过性”作为立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自18世纪中叶以来,死刑问题尤其是死刑存废问题历来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且争论至今未有定论。笔者以为,对死刑存废问题不应作极端考虑,尤其是就我国现阶段来说,根本废除死刑与推广死刑均不可取,而应该从理性角度加以深思,探讨死刑存在的价值与局限性。就我国的现实国情而言,死刑的存在是大有必要的,但同时也要限制其弊端,坚持"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本文拟从死刑存废之争开始,结合世界和我国死刑的现状,探讨死刑存在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对我国死刑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法国1878年福果案开始至今,反致制度一直是国际私法领域争论最为广泛和激烈的问题。理论界围绕是否应采用反致制度这一问题,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两大派,即赞成派和反对派。通过对两派观点的对比,我们认为反致制度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应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