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在崇尚法治的今天,笔者以为,从某种角度说,“时间也是法律”,尤其是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的时间,作为一个公民,理应去遵守,一方面是法治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了解遵守这些法律明文规定,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大有帮助。那么我国法律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及财产权利的有关时间都有哪些规定呢?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湖南省常宁市塘爷村农民蒋石林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以“市财政局超预算、超编制购买小轿车”为由,公开地对市财政局提出批评,并欲诉诸法律。此举在当地引起震动。蒋石林不顾一些人“多管闲事”的议论,敢于用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以“民告官”的合法方式,监督那些应该受监督的政府部门的执政行为,既维护了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又发挥了以民监政的作用,这是民主与法治社会早就应有的一幕。  相似文献   

3.
杨伟伟 《法制与社会》2011,(32):245-246
在中国的法制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强化法治和宪政,还应当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得以实现,在民主宪政的建设以及依法治国的推进中,需要培育具有主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主体性现代公民,而这需要由以公民权利、公民自治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实践来培育,并通过法制完善和公民权利保障的方式来涵养,但是公民在维权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障碍,本文是通过分析障碍然后找到相应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彭涛 《政法学刊》2010,27(1):87-92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权力的侵犯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原告的合法权益应当包括原告的合法权利与合法利益。原告的合法权益之中的“法”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对于行政法中的基本原则、精神也应当是属于法的范围之内;“合法”的范围应当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就应当视作是“合法”。原告的合法权利是在宪法规制之下的权利,并且这一权利应当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权利。原告的合法利益是其受到行政权力直接侵害的私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行政诉讼中原告的合法权益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社会的法治环境尤其是法官对法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11,(7):5-5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这两部法律总体上与我国国情是相适应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进步和人民群众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 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宪法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婚姻法规定: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刑法一百八十二条和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了虐待和遗弃罪。以上规定说明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国家机关和公民应遵守的义务,国家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行政执法是政府公务人员具体实施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主要指处理具体事件并直接影响相对人权利与义务的行政法律行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法不严,国家治理难以有序进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全面依法治国也无从谈起。目前,执法不严是我国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甘杰 《中国律师》2014,(9):33-34
正走进湖南昌言律师事务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昌言所的标识,古代的竹简形状,象征着知识行业;两边是蓝天白云的颜色,代表着昌言人的胸怀和追求;中间橘黄渐变色,给人一种阳光照耀的感觉,它寓意我们正在朝着民主法治的目标迈进。"律师在每个案件中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是在捍卫法律的尊严,使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得以实现;都是在推动民主法治进程,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而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理所当然应  相似文献   

9.
韦群林 《法治研究》2006,(11):28-31
作为代表权利并充分表达权利、有效制衡权力的“社会法律监督者”,律师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发挥着不可取代、无与伦比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律师通过发挥其作为社会生活的“先知者”与“润滑剂”、经济建设的“促进者”、依法行政的“加强者”和法治建设的“完善者”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实现其“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职业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为权利而斗争是法的生命,公民为权利而斗争对于实现个体权益欲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法律健康发展、培养人们法感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我国“走向权利的时代”的进程中,重庆“钉子户”矢志维护财产权的壮举彰显了为权利而斗争的“钉子精神”,肯认和弘扬这种精神对于公民认真地对待权利及在此基础上提升国民的维权意识和法治精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淮法治》2008,(11):23-2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面对发生在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纠纷和难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依赖司法途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运用到民事诉讼法律知识,它主要告诉人们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保护自己;在打官司的过程,如何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就可能丧失自己应得的权利,或者不能及时地保护自己,以至于“有冤不能申,有理无处讲”。  相似文献   

12.
2011年7月1日施行的《社会保险法》与已经施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构成了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其立法宗旨是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之一的工伤保险就法律层面而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存在法律风险,双方均应当依法予以应对,以切实维护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笔者以自己曾经代理的两个真实案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普法”目标取向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80年代中期展开全民普及法律知识,迄今已有10余年了。通过努力,广大公民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了一定的认识,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公民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比例逐年递增。但我们也注意到,仍有不少公民面对权利的受损不知所措,甚至麻木不仁,致使其权益不能得到法律的救济,这一方面给公民个人带来权利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家法律权威受到漠视,直接影响到立法目标和法律实效。 我国的全民普法就规模和周期而言在世界范围来看恐怕都是罕见的,但为何如此巨大的工作投入,其收效仍不尽如人意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法治政府即要求政府的运行必须在法律之下,在法治政府中,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法治的价值目标便是在微观上体现为保障公民的权利,在宏观上体现为维护社会利益。在法治政府的环境中,行政执法的目标体现为保障公民权利、尊重社会利益和社会自律、维护政府权威等。实现这些目标,应在行政执法的主体,行政执法的制度设置及行政执法的环境方面对我国的行政执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行政强制执行,作为行政强制的一方面,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等重要权利。在强调法治和人权的今天,这些属于公民的重要权利越来越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同时,行政权存在被滥用的危险,行政强制执行中也可能出现不法或不当情形。因此,法律应当对行政强制执行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实现此目的,法律应运用多种调整方法,法律救济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很多行政法治国家,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救济制度都比较完善,并各具特色。对于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我国应当在立法过程中予以关注和参考。鉴于我国目前的法律救济制度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6.
《江淮法治》2014,(14):6-12
法律援助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论述中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大力发展法律援助事业.对于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权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需要制度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构想,中央应该完成三个方面的制度转变。首先,中央必须消除自身对农民和农村的制度性歧视;其次,中央必须逐步推进地方民主和法治,使地方问题主要在地方政府层次上获得满意的解决;最后,中央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规范审查制度,以此界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制止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对农民合法权益之侵害,充分落实农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利。要根治中国的“三农”问题,中央必须恢复农民的宪法平等地位,在制度上让农民“翻身”并允许他们通过制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一、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妇女的合法权益,是指妇女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妇女和男性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二是法律赋予妇女的特殊权利,如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离婚后分割共同财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女方的利益予以照顾等.对男女都享有的权利,在适用法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妇女的利益。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某些问题,也应按照保护妇女利益的原则予以妥善处理.我国宪法第48条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婚姻法》、《继承法》、《企业法》等各项法律中,也都制定了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特殊条款。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还相继公布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规定,为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马芳  杨帆  陈好芳  张友虎 《法制与社会》2013,(23):177-178,186
失地农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近年来备受关注。失地农民权利意识淡薄集中表现在对自己的权利缺乏足够的认识,权利受到侵害后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权,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受教育程度低、法律知识缺乏、维权的成本过高,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因素制约着其维权的行为,而对失地农民法律权利的保护,则主要是从加强法律知识宣传、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营造良好的维权舆论环境,以及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这几个方面去考虑,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城市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与此同时,要在公民中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