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问责机制的建设是民主治理的重要标志和基础。目前,我国公共问责机制的建设仍存在法治化水平较低、问责信息不对称、民主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公共权力不透明,公共问责难以落到实处。政府应推动公共问责机制的建设,通过完善公共问责法制、强化公共问责制度、推动公共问责信息公开、扩大公民问责参与渠道等,推动公共权力运行透明化、公开化,提高我国国家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玲 《求索》2012,(10):191-192,129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促使公共舆论在国内迅速兴起,公共舆论的兴起成为推动当代民主法治进程、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这主要是因为:公共舆论形成了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提供了制度运行的价值基础;搭建了利益集团的博弈平台;促进了民主法治的理念传播。  相似文献   

3.
政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思想教育是基础,为政风建设提供科学的价值理念支撑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制度建设是保证,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可以加强对政府公职人员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从内在思想和外在保证两方面约束政府公职人员公共权力的运行,是加强和改进政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及其制度伦理的道德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仁武 《岭南学刊》2003,42(6):21-24
文明概念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理解,政治文明是社会运行层面相对独立的范畴。在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文明与社会道德进步是不可分割的,其中制度伦理为政治文明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凸现人民权力与人民利益的政治诉求和道德前提。  相似文献   

5.
徐媛媛 《求索》2010,(3):54-56
公共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社会运行方式。从范式的演进路径看,公共管理模式大体经历了前工业社会的统治型、工业社会的管理型和后工业社会的服务型等模式。从制度、权力走向的政治学层面剖析,公共管理模式嬗变是在价值选择流变中对官僚制这一制度根柢的修补和纠错,是公共权力返还于本源的过程。从制度和权力走向特征看,在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中,我国政府选择主动反应式的社会设计模式,将公众价值观纳入政府偏好,并以冲突解决为公共管理模式变革的导向,合乎社会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6.
赵健磊 《前沿》2012,(20):171-172
公共艺术既承担着公共环境的美化功能,同时更兼具着引导教化的社会功能,在当代的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艺术的发展,体现着社会的文明和民主程度,大众参与、大众共享才是公共艺术的内在实质,只有被大众认可和关注的艺术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政策瞭望》2014,(7):22-24
所谓“权力清单”.不仅仅是对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以列表清单的形式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而是一整套行政权力运行、政府职能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实施“权力清单”是我国推动政务公开、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群众监督、从源头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对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8.
叶海  米一 《浙江人大》2011,(Z1):60-62
为规范公共权力运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浙江省温州市试水国家工作人员利益冲突回避制度,以期破解"熟人社会"现象,切断"曲线腐败"背后的"利益输送线"。  相似文献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宪政体制的接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与宪政体制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在中国,正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代议制思想的指引,朝着宪政的方向努力。在中国进行宪政建设,首选目标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宪政的基础。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按照宪政体制的要求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宪政体制与人大制度的接轨。宪政是文明社会的标志。现代政治制度之所以要以宪法为基础,就是要通过制定宪法的形式,为公共权力设定根本的规则,为公共权力提供合法性来源,规定行使的依据、标准和程序,确定界限,明确…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政治监督体系的整合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权力是公共社会运行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政治权力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是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政治权力在效用上具有两重性,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可能被个人或集团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从而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