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是领导青年运动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它紧跟革命形势,回顾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成败,宣传介绍了大革命中不同时段各地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其中的成功经验,展望了未来目标,在与中国工人阶级一同成长壮大中推动着工人运动进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青年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类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北京青年研究》为季刊,大16开,112页,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中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青年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类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北京青年研究》为季刊,大16开,112页,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中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4.
法国作家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描述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一时期的中国大革命。在这部小说中 ,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描述了参加大革命的革命者以及他们的革命动机、革命思想、革命心理和采取的革命手段并展望了革命的前景。因此 ,研究马尔罗眼中的中国大革命对于我们研究中国革命史是一个极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青年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类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北京青年研究》为季刊,大16开,112页,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中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开设的栏目主要包括青少年发展新探、青年热点与观察、青年事务与政策、共青团与青年运动史、青少年比较研究等。为进一步办好《北京青年研究》,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为保障刊物的规范性,本刊对来稿  相似文献   

6.
《北京青年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类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北京青年研究》为季刊,大16开,112页,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中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开设的栏目主要包括青少年发展新探、青年热点与观察、青年事务与政策、共青团与青年运动史、青少年比较研究等。为进一步办好《北京青年研究》,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为保障刊物的规范性,本刊对来稿有以下要求:  相似文献   

7.
《北京青年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类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北京青年研究》为季刊,大16开,112页,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中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开设的栏目主要包括青少年发展新探、青年热点与观察、青年事务与政策、共青团与青年运动史、青少年比较研究等。为进一步办好《北京青年研究》,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为保障刊物的规范性,本刊对来稿有以下要求:一、投寄本刊的文章,凡对专用  相似文献   

8.
2002年4月28日,团市委在我院举行了《上海青年志》首发式。《上海青年志》是团市委组织编纂的一部大型志书,也是全国省、市、自治区中同类志书编纂的第一次尝试。经过100多位专家、学者等社会各方面人士近4年的共同努力,于今年4月正式出版。志书内容包括青年人口、青年组织与社团、青年运动、青年社会教育、青年生产与科技实践、青年文化、青年对外国及港澳台交流、青年问题与法律保障、青年研究、青年人物等十个篇章,共225万字(内附5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上海青年志》第一次以年龄群体切入,系统记述1900—2000年的100年间上海青年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一次系统记述100年来上海青年组织、青年工作及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轨迹,第一次系统展示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上海青年英烈及青年先进人物,是认识、了解和研究上海青年、青年组织及青年工作的珍贵志书。我们对《上海青年志》这一珍贵志书的问世表示热烈祝贺。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80周年,《上海青年志》的出版发行是对建团8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在此,我们特意刊载志书的总述与读者们一起共同回顾共青团走过的80年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前辈们创造的丰功伟绩,以此来纪念建团80周年。  相似文献   

9.
青年学生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学生运动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成正比关系。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作为“一般青年运动的机关”,它在大革命期间先后刊发50余篇文章,或直接介绍、或深入分析、或明确组织、或科学指导了大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青年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类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北京青年研究》为季刊,大16开,112页,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中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开设的栏目主要包括青少年发展新探、青年热点与观察、青年事务与政策、共青团与青年运动史、青少年比较研究等。为进一步办好《北京青年研究》,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为保障刊物的规范性,本刊对来稿有以下要求:一、投寄本刊的文章,凡对专用名称及不需要或不便于放在正文中的解释性或说明性的内容以注释的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学生的反清革命。1903年1月.湖北省留日学生同乡会在东京创办的《湖北学生界》月刊及此后参与创办的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影响很大,受到了孙中山和黄兴的高度认同,在此基础上创办的同盟会刊物《明报》使“革命排满”及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恽代英与《中国青年》关系密切,他曾先后两次主编或编辑过《中国青年》周刊,并在该刊发表各类文章共185篇。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中完整准确地宣传了马列主义、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深入批判了国家主义、戴季陶主义等,教育并引导青年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他于《中国青年》的编辑和宣传不是专职的,他是《中国青年》最优秀的编者、最得力的作者、最热情的传播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萧楚女与《中国青年》关系密切,他曾先后两次具体负责或编辑过《中国青年》周刊,并在该刊发表各类文章共80篇。萧楚女在《中国青年》中完整准确地宣传了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和政策,深入批判了国家主义、戴季陶主义等,教育并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革命信仰。他是《中国青年》最优秀的编者、最得力的作者、最热情的传播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它先后发表了近20篇文章专门就中国妇女状况及开展妇女运动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这些文章描绘了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境遇,分析了中国妇女追求解放的障碍和历程,提出了如何开展妇女运动的良方。这些思想的提出和传播,促进了中国妇女的觉悟,推动了大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旭霞,女,法学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法学会民商法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民法学。近年来,在人民法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物权制度与效率研究》、《侵权行为法》、《债权法》等专著、合著及主编教材4部:在《中国法学》、《东南学术》、《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福建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对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来说将是有重大突破的一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将正式更名为《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更加响亮的名称,还意味着《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突出学术性、专业性、学科性。从综合性刊物转型为专业性期刊,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研究领域更加宽广,研究专题更加集中细化,视角更加新颖。她将继续秉承"学术需要创新、创新需要青年"的要义,以"弘扬学术  相似文献   

17.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23(3):F0003-F0003
正《北京青年研究》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类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北京青年研究》为季刊,大16开,112页,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中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开设的栏目主要包括青少年发展新探、青年热点与观察、青年事务与政策、共青团与青年运动史、青少年比较研究等。为进一步办好《北京青年研究》,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为保障刊物的规范性,本刊对来稿有以下要求:一、投寄本刊的文章,凡对专用名称及不需要或不便于放在正文中的解释性或说明性的内容以注释的形式按1.、2.、3.……的格式,依次排列在正文末尾,参考文献之前;凡采用他人的观点与成说,务必加注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邹韬奋主持的生活书店,由两三个人开始,迅速发展成遍布十几个省市拥有四百多人,五十六个分支店,影响巨大的出版发行企业。先后出版十多种刊物,印行书籍近千种,总计达五百余万册,居全国进步书刊出版量的首位,成了国民统治区进步读物出版、发行中心和革命文化堡垒。它能如此兴旺发达,主要是忠诚服务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顺乎时代之潮流,合乎民众之需要。同时与韬奋的“人才主义”——正确的用人政策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刊名是期刊的一面旗帜,彰显着期刊的风格、个性、理念和价值追求.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自2014年第一期起,《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名为《青年学报》.在“青年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青年化”的时代背景下,更名恰当其时. 更名是一种继承.1989年至1998年间,作为内刊的《青年学报》是1999年公开出版的《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的前身.《青年学报》始终关注、研究青少年问题和青少年工作,办刊目标是明确、坚定的,办刊风格是敏锐、严谨的.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青少年研究界,《青年学报》发出的声音是个性鲜明的.《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名为公开出版的《青年学报》,意味着当年的办刊追求和风格将得到承续.  相似文献   

20.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甄选、中宣部批准,《党员生活》从全国上万种刊物中脱颖而出。成功人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刊物目录.这意味着今后有望在全国50多万所“农家书屋”中,见到《党员生活》的身影。《党员生活》迈出了走出湖北、走向全国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