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月新 《理论月刊》2002,(9):106-107
屈原的<招魂>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是巫术仪式和文学趣味的奇妙统一.从巫术仪式的角度看,语言具有控制物体的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分类列举"的方式,将一切美物召唤而来,呈现在一个平面,以达到招魂的目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作者以巫术仪式为依托,通过美妙绝伦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话语"乌托邦",使人进入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发挥文学的心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屈原的《招魂》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是巫术仪式和文学趣味的奇妙统一。从巫术仪式的角度看,语言具有控制物体的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分类列举”的方式,将一切美物召唤而来,呈现在一个平面,以达到招魂的目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作者以巫术仪式为依托,通过美妙绝伦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话语“乌托邦”,使人进入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发挥文学的心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招魂>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是巫术仪式和文学趣味的奇妙统一.从巫术仪式的角度看,语言具有控制物体的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分类列举"的方式,将一切美物召唤而来,呈现在一个平面,以达到招魂的目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作者以巫术仪式为依托,通过美妙绝伦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话语"乌托邦",使人进入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发挥文学的心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住在海口,热爱海口。爱海口的椰风海韵、蓝天白云、沙滩海浪、灯火台楼、火山奇观……”蒙乐生用海南普通话深情而缓慢地朗诵着。这是他写的《爱海口不需要理由》一文中的第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李永春 《求索》2014,(7):148-152
《向导》周报上署名“田诚”的11篇文章,有人考证为陈独秀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李大钊。其实,“田诚”文章集中刊发的时间,正值陈独秀率领中共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不可能及时发表那么多时事评论类文章。从《今日派之所谓马克思主义》对于胡鄂公及“今日派”的批评来看,显然与陈独秀、李大钊两人和胡鄂公之间的友善态度相违。《真不愧好人奋斗》对胡适及“好人政府”的批评,也与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之间的亲密关系不符。考诸署名“田诚”文章的语言风格、用词特点和主要思想观点,再证诸中共领导人的活动轨迹和党内分工,可知“田诚”很可能是蔡和森在《向导》使用的笔名。  相似文献   

6.
邓星亮  王斌 《求索》2012,(2):239-241
明人曹学佺在四川为官期间,留心志乘,周览名胜,杂引众书而成之《蜀中广记》,乃研究巴蜀文化之重要典籍。曹氏取材广泛,却并不照搬原文,其据所见正引文之误、据所思疑引文之谬,在全书中屡有精彩呈现。《太平寰宇记》作为曹氏征引较多的文献之一,正可概见此类问题。是以笔者摘其表表者数条,考辨于斯,既可补苴《太平寰宇记》整理本之疏误,又可彰显《蜀中广记》之巨大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谪龙说》一文,历来学者都认为是作者的自喻。然而将《谪龙说》所述内容与永贞事变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可以发现:《谪龙说》写于京师长安,王叔文被贬之后;谪龙并非柳宗元的自喻,而是比喻王叔文的。  相似文献   

8.
程兴丽 《求索》2012,(5):95-96,254
马融本《尚书》与今传本《尚书》在用字、分篇、断句等方面有不少差异,由用字和分篇的差异可见二者所遵用的版本不同,以及部分是由马融、梅赜或後人主观性更改而致,而断句的不同则反映了二者对经义的不同理解。并通过这些考察发掘马融本的价值,有助于校勘今传本的错误,有助于厘清纠结已久的一些版本问题,以及为更好地解读经文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篇中有诫杀、劝杀生的训导和灵异故事,对于弘扬佛法、教导劝诫具有很好的说服力。唐代释家单独抽出《颜氏家训·归心》篇中杀生应验事七件并交代说明性文字,或辑人佛教经典,或单行,藉以劝诫教化,另题名为“诫杀训”或“戒杀家训”。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清水江流域,土司领地遍布各地,土司领土之间又镶嵌着大小不等的"生界"。致使对清水江流域内的山川形胜,不仅明代的文人学士难以知晓,就是政府官员也很少涉足其间,因而明代的官私文书对这一领域的记载很不充分,经常出现张冠李戴,或记载混误的现象。通过对《明史》有关东西清水江、东西龙里记载混误的考辩,以此告诫学人,在利用《明史》的相关资料时,需持谨慎态度,切不可盲从。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中,"刑"字主要在广义的"刑罚"意义上使用,"法"字主要在"法度"的意义上使用,二者无直接联系,"法"即"刑"之说不能成立,"法"与"刑"相通的基础是都与"法度","礼则"之意相关.<左传>中"法"字和"刑"字的使用情况反映出:"法"不是"刑",至少在战国初期以前,"法"是内含"正"义的,这种"正"指的是合于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13.
王伟凯 《前沿》2013,(19):75-76
《关尹子》传为春秋时尹喜所著,现存当为唐宋时伪作,但这种伪作并非毫无价值,其对我们窥见唐宋时期有关道教的部分思想,拓展唐宋道教文化研究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客观地说,“七釜”篇以“化”为主题,分析了道的“化”“物”的化和“(罴)”的化,指出这些“化”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各有所依托.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15.
曹光天 《前沿》2013,(13):56-57
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天”是具有人格神特征的,它外在于并高于入的自在地主宰世界的“天”,它与儒家心性论传统中内在于人的义理之“天”同时并存.《论语》所说的“天”,既有人格神的天,又有义理的天,如获罪于天无所祷的天、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天、天丧予的天即是“准人格神”的天,而性与天道的天、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即是义理的天.  相似文献   

16.
"於是"古籍中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用法也较为复杂的词语。《论语》、《孟子》中的"於是"的用法很有代表性,有的用在句首,有的用在句中,有的则用在句尾,位置不同用法不同,体现了当时汉语的特点,对后代汉语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康 《求索》2010,(2):204-206
依据《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引进的民刑诉讼分开制、律师制和陪审制等西方诉讼制度,法史学界倾向将该草案的立法导向归为西法导向且偏向英美法系。本文认为该草案虽引进部分近代西方诉讼制度,但从司法体制、刑事诉讼模式和民刑诉讼相分三个方面判断,总体属于维持传统纠问式诉讼。其引进的西法诉讼制度范围相当有限,并不具备西方近代混合式诉讼和英关法系的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18.
公元227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统率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发动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目标的讨魏战争。他在临行前呈后主刘禅一表,即脍炙人口、流传百世的《出师表》。对于《出师表》,后人一直赞誉有加、推崇备至:杜甫赋《蜀相》一诗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相似文献   

19.
向军 《求索》2011,(12):147-148
《道德经》是一部有着宏伟完整思想体系的智慧之作,它以其特有的视角,探究了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形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最高概念,也是老子哲学中最为根本的概念,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影响,必须首先探讨《道德经》之“道”,揭示老子“道”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赵俊玲 《前沿》2011,(20):180-184
"箴"可分为"官箴""私箴"两类。依箴谏对象的不同,官箴又可被分为君主箴、皇族箴、百官箴三类;依表达方式的不同,私箴可分为咏物箴、言志箴两类,这样的次类划分较全面科学地概括和反映了官箴、私箴创作的实际。而产生年代颇早的箴体,之所以到了明代才有了官箴、私箴的分类方法,是因为两类箴文既有统一的主题——箴诫,又有统一的底蕴——儒家思想。《文心雕龙》只认同"官箴王阙"类箴文,论述颇不全面,但却可见出刘勰辨体的努力;《文选》列"箴"一体,只选张华《女史箴》一篇,则与政治环境的变化、萧统的身份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