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武汉城市圈建设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对增强武汉市的辐射力需进行多方面的研讨。2000年,我们民盟在研究西部大开发战略时,觉得武汉应该大有作为,因为武汉具有较丰富的人才资源,地处中原,连接东西,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部六大中心城市和六大城市群中,武汉市和武汉城市圈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最强,武汉市需要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现代制造业中心为战略突破口,形成与东部发达城市相对应的核心增长极来带动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由"1+8"9座城市组成,是指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整合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天门、潜江、仙桃、咸宁8个中小城  相似文献   

4.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9):1+193-F0002,F0003
<正>孝感市位于武汉市的西北部,是武汉市的北大门,是武汉市城市圈建设中的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物流发达,交通便利,是湖北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支点。孝南区又是孝感市的主城区,其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近年来,孝南公安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严打整治,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将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分三个步骤达到远期目标:到2020年,武汉市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武汉城市圈提前3—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尽早形成以武汉市  相似文献   

6.
区域人才合作、自主创新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部崛起”已成为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地位已经逐步成熟。区域自主创新是一个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主体,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遵循这一分析思路,指出加强武汉市城市圈区域人才合作,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人才强势区域和人才富集高地,以此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进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实现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掣肘与思路分析──以江夏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益于"两型社会"建设。面临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历史机遇,武汉城郊江夏区乡村旅游也必然拓宽其已有的市场定位,并率先提出了"一山一湖一镇一姓"四大旅游品牌开发战略,成为武汉市的后花园和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融合及产业布局一体化,是城市圈联动发展、实现共赢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武汉市立足自身产业发展实际,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双赢多赢、错位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中介参与、政府推动”的合作思路,推动企业参与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合协作,提升了经济辐射与集聚能级,促进了城市圈产业融合和布局一体化。虽然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参与城市圈产业融合的层次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湖北宣传》2009,(3):31-32
两圈驱动: “两圈”指的是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以内的8个城市(黄石、鄂州、黄冈、孝感、成宁、仙桃、潜江、天门)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简称“1+8”)。  相似文献   

10.
中原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中原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并从综合实力、三大需求、经济外向度、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区位优势、科教资源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指出中原城市群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及强化区域优势、提升核心城市辐射力、推进科技教育进步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1.
日前,省委省政府在汉召开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城市圈建设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交通问题。前一段,市委书记陈训秋从加快推进城市圈建设,着重对武汉市的交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幅前景可喜的交通发展蓝图正在人们面前展开--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税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旅游业总收入与旅游业税收的关系,并对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及其税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论坛》2014,(2):F0002-F0002
正2013年12月30—31日,第二十一届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党校校长座谈会在武汉市委党校召开。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党校校长胡曙光参加会议并致辞。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教授作辅导报告。全国31个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党校的主要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近80人参加了会议。武汉"1+8"城市圈党校、武汉市各区委党校主要负责人以及武汉市委党校各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会上,与会代表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提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武汉城市圈的基本思路: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是核心极--武汉市与周边城市协调联动的过程,应当双向进入,相互促进。一方面增强(武汉)核心极,另一方面壮大(周边城市)次中心极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圈是以大城市和以其为核心的周围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群等级体系。与周围广大地域相比,城市圈域内城镇相对密集,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是城市群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往往还会有多个城市圈相互连接或叠置而形成巨型的城市密集带,它是城市群的另一种形式。城市圈或城市带内的各城市之间往往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能否在武汉城市圈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本文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市湖泊的变迁过程及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建立"两型"社会进行体制创新的思路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借鉴和参考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内14城市的定位。大武汉城市圈的8个城市要避免雷同化、正确定位,达到“双赢”、“多赢”目的,必须实行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梯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7,(11)
<正>本刊讯11月25日至26日,2017年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在孝感市举行。来自武汉城市圈9个成员市及3个观察员市县的政协主席相聚孝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共迎长江时代,推进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为主题建言献策。省政协副主席许克振出席论坛并讲话。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共建共享、协同发展,与会代表提出了"协同提升武汉城市  相似文献   

19.
《长江论坛》2022,(4):F0003-F0003
“产业同链”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北省是全国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8个省份之一,武汉市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武汉城市圈产业基础雄厚,呈现出“总部在汉,配套外溢”的发展新趋势。通过推动城市圈产业联动合作与错位协同发展,合力打造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力发展“武汉总部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打造武汉“总部基地”,发展总部经济,是当前加快武汉城市圈乃至中部整体经济发展,加深武汉城市圈内部区域合作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打造武汉“总部基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错位发展的战略方针,适时规划未来总部基地的主要发展模式。要立足总部基地建设的创新,以特色型总部基地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加入。必须明确武汉市总部基地的产业结构定位,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避免在引进知名企业总部过程中,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发生区域间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