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了解澳门大中学生在面对压力所采取应对方式的差异情形,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及心理防卫方式量表研究发现,大学生与中学生的压力来源差不多,以学业、人际关系及社会问题为主,而大学生的压力比中学生的压力高,其中中学生的压力以角色期许为最高。研究还显示大、中学生在应对压力的方式不同,中学生以情绪调适为主,其次是解决问题,而大学生则先以解决问题为取向,然后才是情绪调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初等教育学院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状与自我解困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自我解困方式问卷对该群体的94名贫困生(按西部家庭平均月收入300元以下,月消费200元以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群体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尤以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两因子分均值显著高于一般大学生;(2)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状况与自我解困方式有密切关系,心理健康者积极的自我解困均值高于心理有问题者,消极应对方式则相反。讨论:寻求工具性与情感性的社会支持与支助是积极的解困方式,而贫困生较少使用这种解困方式,师范院校在大力建立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的同时,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情感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大学生在压力适应中的心理状况和对自我和谐感的影响,采用自制大学生压力源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高校大学生压力源有其时代特征,压力带来的症状对大学生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对自我的苛刻要求,是大学生在适应压力中体验最集中的方面,因此需要针对问题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有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将有助于高校采取有效的处置策略及时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平稳正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得出当前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率比较多和对他们影响比较大的依次是人际交往和学习压力问题.其中学习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最大,人际关系其次.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几点对高校心理援助系统建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及罪犯人身危险度量表为工具,选取某区看守所268名在押人员为被试,调查分析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安全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在押人员安全风险高危的检出率高;(2)文化程度、有无前科影响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3)较少社会支持与具有满意社会支持的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差异显著;心理健康与筛选阳性的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差异非常显著。(4)社会支持、文化程度、心理健康能联合预测在押人员安全风险检测评估47.4%的变异量,其中心理健康的预测力最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家庭关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和谐的大学生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而家庭关系不融洽的大学生可能表现出退缩、攻击性行为和消极情绪;师生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深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拥有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而不良的同学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所谓应激,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难题,在困难面前会感到压力,这就是心理应激,简单地说,可以把心理应激理解为压力或刺激。应激产生于“生活事件”。“生活事件”也可称作生活变化,如下岗、失业、亲人或自己患严重疾病而缺乏有效的疾病保险救助,子女因家庭收入微薄而不能升学,突然出现的“无妄之灾”等不幸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带给人们的是巨大的、痛苦的、消极的心理感受,如紧张、焦虑、恐惧等等,这正是应激的心理反应。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应会使人产生行为方面的障碍,从而影响家庭关系,影响工作。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讲,如何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9.
警察心理应激是指在警察自身预想之外出现的与警务活动有一定利害关系的事件而引起警察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诸种变化的反应状态。警察心理应激与警察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要分析警察心理应激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学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的极速发展为职业青年带来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调查研究表明,职业青年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为工作家庭矛盾、工作超负、经济压力、组织支持、组织氛围、职业发展和技术更新七方面,多数职业青年能采取积极方式应对工作压力,其支持系统中家庭为主要支持力量,需要从组织及社会层面实施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组织和社会对职业青年应对工作压力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业清  杨秋霞 《思想战线》2011,(Z2):390-391
大学生学习期间,宿舍是最重要的生活、学习休闲场所。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他们在学习、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阐述有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将从以下3方面进行阐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大学生宿舍和谐的培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追踪测量,考察了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和求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和政治面貌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社会支持和求职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和求职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相比,主观支持更能预测求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518名大专院校学生的压力类型,压力释放方式和应对方式,以及应对方式与压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发现压力释放方式中既有常见的较健康的释放方式,也存在较极端的不健康的释放方式;应对压力的问题解决策略有助于心理健康维护和压力的减缓,情绪调适策略有利于心理健康,却无助于压力的减缓,其他策略既不利于心理健康也无助于降低压力。大学生惯用的压力释放和应对行为并不是全部有助于压力的缓解和健康的维护,高校应采取措施对大学生释放方式和应对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4.
这是基于一项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下,男、女生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面对经济困难,更倾向于自助解困;女生感受到的家庭情感压力尤为突出,在寻求情感支持上,女生更注重同辈群体的互动,达到情感宣泄。  相似文献   

15.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04名犯罪嫌疑人作测量,结果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为34.95%;心理健康状况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和离婚事件,是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健康的主因.  相似文献   

16.
李娟  逄峰 《青年论坛》2008,(4):36-37
产生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较多是有自我认知与思维模式差错,个性缺陷,挫折承受能力差等主观方面的特点;同时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冲突,大学生活的适应与压力,人际关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都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客观因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面对,提高危机干预专业知识,改进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环境变化后的不适应、学习目的的功利性、人际交往与性问题上的困惑和矛盾、网络的冲击、就业的压力等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应激源.建立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长期性和系统化、隐蔽性和突发性、预防性和建设性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典型特征,必须从提供政策保障、加强队伍建设、重在教育和预防、建立预警系统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压力应对方式的异化--青年越轨行为的一种解释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力应对方式的异化与越轨行为之间的理论分析◎青年越轨行为的主要现象与原因分析压力理论又称紧张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失范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克洛沃德与奥林的“不同机会理论”以及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阿格纽的“一般紧张理论”为代表。这些理论的共通之处在于,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压力源,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社会成员并对其身体、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应对这些影响的过程中,社会成员如果采取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方式与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之间有着不相一致或冲突的地方,越轨行为就可能产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  相似文献   

19.
浅析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危机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不断发生研究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事件,而且采取的方式也有越来越激烈的趋向,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相当关注。研究生作为具有较高学历及较高期望值的群体,所承担的压力也很大,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探究研究生的心理危机的产生及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性化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而抑郁、焦虑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两种负性情绪 ,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消极影响。本研究采用贝姆性度量表 (BSRI)、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 ,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抑郁焦虑水平的问卷调查 ,探讨大学生良好情绪状态的理想性别角色模式 ,以便深入了解双性化对健康情绪状态的意义 ,为大学生消除负性情绪的干扰 ,从容处理各种生活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