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以及企业法律意识的提升,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培养良好的法律思维意识,利用法律思维来解决相关问题,以更好地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确保企业的平稳持续发展。法律思维是依法维护权益的关键,法律思维的运用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法律思维在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研究,对法律思维的内涵和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并就企业如何运用法律思维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法,希望对于相关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申 《法学》2009,(12)
思维是人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作为这种精神实践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是理论、学说和思想体系。法律思维作为现代法律科学中的一个概念,与一般的法律职业相关,它是法律职业者在长期法律实践中所形成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法律问题的方式或习惯。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所作的任何裁判都是其思维活动直接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法官的思维对案件的处理结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官思维包括根据法律的思考和关于法律的思考两种法律方式。司法审判的目的是法官将法律规则适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中,寻找什么东西值得认识的思维所规定的。司法审判是受法官已经获得的前见所决定,这些前见规定着法官思维的质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前见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法官思维特征属于司法理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法律思维特点的认识谈起,分析了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伦理思维、经济学思维等其他思维模式的异同,探索法律思维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希望这些分析和认识能够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力先生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基本评论和反思,我们应当用法哲学上辨证分析逻辑来反思中国法治发展之路,正确协调和沟通国家法和民间法、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法治现代化和法治本土资源化的关系,以一种文明、开放和扬弃的姿态来正确对待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模式的发展路径,以期谋求一种“共时性”的法治发展理性之思维来助推中国法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法治思维在维稳中的意义、向度及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思维是人基于"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以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为标准,以符合法律逻辑的方式对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形成结论的主观认识过程。运用法治思维是依法维稳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领导干部维稳能力的必备条件,是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前提。思维向度影响思维活动的方向及其总体状态。在维稳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领导干部就要坚持具有保障利益表达渠道畅通,保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权益和确保侵权要赔偿、失职要追究的思维向度。社会的法治环境与个人对法治的学习和实践是法治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矛盾律是重要的逻辑思维规律,本文通过分析矛盾律在法律活动中的作用、表现,以及在法律工作中违反矛盾律的错误特征,旨在阐明法律工作与逻辑思维规律的紧密联系,要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守矛盾律,保证法律思维的不矛盾性是正确适用法律、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办案质量的思维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应金龙 《法治研究》2009,(10):80-86
近年来.许多案件被人们广泛评论,司法遭受前所未有的非难和指责,不断吞噬着本来就缺乏自信的司法权威。为揭示司法危机的本质,破解法思维权力与司法权威间的紧张关系,本文从法思维客观规律入手进行了深度的研究。认为。司法权威应该是一种秩序,即是对法律问题以法律的标准、法律的程序,通过法思维来解决的一种不可动摇的制度安排,应尊重并遵循法思维规律,通过制度的设计,充分保障法思维的权力,而又杜绝任性与恣意,实现合理和可实现的规范秩序,不受感觉、情绪、欲望和恐惧所阻碍。法思维不是司法危机的制造者,而是司法权威的保障和发展的力量,两者存在共荣关系,而非紧张关系。法思维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并遵循其特有的准则保障公正和正义,守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法学的日常思维龙为球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定价:29元本书是一部精选文集。作者谈古论今,说律讲法,从事案评论到判例评析,从读书札记到教育文汇,从随笔闲文到杂录,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对民法孜孜以求的法律学人的日常法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哈佛法律评论》:关于法学教育和法学论文规范的个案考察方流芳一、美国风格的法律评论1887年,哈佛法学院一位名叫JMcKelvey的3年级学生发起了《哈佛法律评论》(以下简称:《评论》)———美国第一家由学生编辑和管理的法学刊物。《评论》创刊号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史学基础问题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法律史学是在传统法律史学和外来法律史学的双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确认识中国法律史学的学科性质,对完善这门学科的独立品格,促进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现代法学理论,特别是运用部门法理论去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史材料,是中国现代法史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但不应简单地用部门法理论、现代法理学的一般概念去比附评论中国传统法史材料,使中国法史学研究带上过分浓厚的现代色彩。应重视法史学研究的学术批评问题,提倡既非庸俗吹捧也非恶意贬低的高水平的独立评论。  相似文献   

11.
阎玮  董亚娟  霍科 《法制与社会》2013,(21):173-175
法治思维就是在法治理念支配下,在法律规范指引下的一种法治逻辑思维方式。其核心要素为法治理念、法律规范及法治逻辑。研究法治思维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治思维包括法律支配权力的法治思维,权责一致的法治思维,"权利"制约"权力"的法治思维,程序正义的法律思维。而这些法治思维的形成路径主要包括培育领导干部的常态化法治思维;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学习制度;培育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实践;必须摈弃"官本位"思想;必须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外部法治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谢晖 《新法规月刊》2021,(2):98-118
现代国家治理必须依循法律和法治,其中法治思维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法治思维和法律思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政治思维、后者是司法思维;前者是战略思维,后者是技术思维;前者是治理思维,后者是裁判思维;前者是大众思维,后者是职业思维.国家治理,既需要关注并培养所有主体(普通公民、法人、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等)的初阶法治思维,以确保人们行为对法律和法治的依赖,确保人们参与国家治理的法治取向;也需要关注并培养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公权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法律人)的高阶法律思维,使其行为不但被安排在高阶法治思维之中,而且藉此进一步保障和引导大众对法律和法治的依赖,巩固其初阶法治思维,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落实法律之规定.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源于语用学转向及语用思维,是不同于演绎性思维、归纳性思维与类比性思维的新型思维方式,是具有规则性、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辩论与反驳的思维过程。可辩驳性是法律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法律的可辩驳知识结构依赖于可辩驳思维来实现应有的价值。可辩驳思维与可辩驳性具有重要的宏观法治价值:一是推动权力修辞向法律话语的转变;二是提升了法律方法的内在品格,从而导向法治的方法论时代;三是优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而整体塑造法治系统。  相似文献   

14.
法律思维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思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状态,它与法治相互关联,融为一体。因此有必要在法理学层面就其法律思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应然性和实然性加以考量和探讨,并从法治与法律思维关系方面,即从法的经济本源、正义和规则、程序等涉及法的价值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法律思维实乃法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法治思维和法律思维是两个相似却有区别的概念。法律思维是指利用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方法来对社会问题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以限制权力的滥用为出发点,要求维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平衡,视权利为本位,以保障权利的实现为核心,让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两者虽然都推崇法律至上、都注重程序正义、本质都是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但两者还存在着主体、对应概念、侧重点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法律思维及其对法治的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法律思维即法律思维方式 ,主要包括思维定势 (法律观念、价值等 )和思维方法 (法律推理、解释、论证以及思维程序 )等要素。作为一种专业思维 ,法律思维是法治社会法律最基本的思维形式。运用法律处理问题首先应实现由日常思维向法律思维的转变 ,加强对法律思维方式的研究有助于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司法过程中的逻辑规则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不是逻辑,但法律的运用离不开逻辑。逻辑推论的前提是法律规范、法学原理。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细节问题,司法审判中的思维不能转移论题,或错误运用法律。判决理由与逻辑规则的运用是有区别的。在判决理由构建的过程中,法官思维不仅是根据法律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与案件相对应的法律进行思维。这样才能得出合法性、合理性的判决。  相似文献   

18.
谈到法治思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领导干部和法律职业群体的法治思维.如果治国理政者没有法治思维,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局面;如果法官、检察官、律师办案没有法治思维,就会造成冤假错案.法治思维对领导干部和法律职业群体来说无疑十分重要,但不能因此就忽视法治思维对大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语境中的“法律人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像法律人一样思维"的论题不仅涉及到法律思维的种种基本问题,也与法律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直接相关。但是,对它的理解却众说纷纭。法律人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而是在特殊目的(权利与义务的确定)、制度化程序(程序规则)约束之下,于对抗性对话框架中(说服性对话)构建、分析、批判法律论证的思考活动。其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法律主张,构建和表达合情理的论证,以获得一个合乎自己预期的法律裁决;它的核心是发现、分析和评价理由。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离不开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界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关注还不够。本文指出把握法律思维方式的概念,必须明确法律思维方式与法律思维、法律思维方式与法律思维方法、法律思维方式的绝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关系,必须明确不同层次意义上的法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