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正>2023年以来,衡水市行政审批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最低、时限最短”的“三最”营商环境,叫响“衡好办”政务服务品牌。聚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衡水市行政审批局聚焦解决经营主体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助力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个转企”国家级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聚焦营商环境评价、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岭自治县以上、下、内、外4个维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关岭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精神,聚焦营商环境评价、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上、下、内、外4个维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相似文献   

3.
张强 《前线》2022,(10):18-20
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中央单位能力、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创新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为重点,努力将市党代会擘画的蓝图转变为首都政务服务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4.
“放管服”改革拓展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场域。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政务服务管理机构以其“横向—功能型”组织结构担负着政务服务综合管理职责。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程中,这种管理体制上的革新有望在重塑政务服务多元价值、规划改革发展路线、矫正工具主义实践偏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藉由各地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职责口径各不相同,在规范化、可问责性、管理能力和弹性空间等要素的内在冲突中面临诸多适应性困境。地方政务服务管理机构调适性改革是一项需要保持稳健创新的精细化过程。健全完善上下贯通的地方政务服务组织管理体系、推动权责体系合理归位、创新整体性治理战略和深化标准化治理工具应用等应当成为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王法 《当代贵州》2023,(9):10-11
<正>贵州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贵人服务”品牌,“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全面落地实施,基本建成全省统一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贵州提出,要建立以企业家获得感为导向的营商环境制度。深化“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机制,推动干部上门送政策,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大力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以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树立“贵人服务”的好口碑。  相似文献   

6.
正贵安新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构建"一章审批、一网审管、一单规范"和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双轮驱动改革模式,为新区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之一,贵安新区近年来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构建"一章审批、一网审管、一单规范"和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双轮驱动改革模式,为新区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缩减程序实现群众少跑腿  相似文献   

7.
他们始终扎根在我市“放管服”改革的第一线,奋战在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的最前沿;他们每天都在默默无闻中用责任和担当践行着“群众至上、改革至重、担当至真、服务至优”的改革理念。今天,记者带您走近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市政务服务办政务服务协调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  相似文献   

8.
孙蕙 《当代贵州》2020,(17):44-45
贵州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背水一战的决心,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加注重解决体制性深层次障碍,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在诸多领域实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近日,贵州省政府印发《贵州省推进政务服务"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7月实现"全省通办"事项异地收件、远程受理,2020年12月实现异地受理、远程办理.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贵州扎实推进政府建设效能提升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便民利企良好发展环境,省政府印发《贵州省推进政务服务"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和方式系统性重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便民利企良好发展环境,今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推进政务服务"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出台背景:为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推进政府"效能提升年"建设,解决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业务协同难、审批服务标准不统一、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高等问题,旨在实现贵州政务服务网与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双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审批服务标准不统一、业务协同难、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高等问题,加快实现政务服务网与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双提升,让"跑一次"成为上限、"不用跑"成为常态,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禹城市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则,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扎实开展“县镇同权”改革,确保下放权限“放得实、接得住”,有效推动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一、高站位谋划,推进“县镇同权”改革。一是强化制度设计,明确改革重点事项。立足“县级审批服务事项在中心镇全部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应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促进协同监管模式创新,全力抓好平台载体建设,以此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正贯彻落实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部署推进全省"放管服"工作,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我强调五点意见。认清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  相似文献   

15.
<正>墙上LED电子屏上滚动着最新办件信息,迎宾机器人穿梭于各个服务台,窗口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业务办理井然有序……1月31日,记者走进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看到办事大厅虽然人来人往,但“扎堆”办事的场景并没有出现。“我们办事效率高了,大家跑腿的次数自然就少了。”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蒋坤称,“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任凯 《保密工作》2023,(3):10-12
<正>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的城市品格,既存在于宏观的经济实力、城市功能之中,也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和服务里。早在2016年,国家保密局开展涉密资质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调研时,就曾来到上海,听取了上海市保密局“放管服”改革实施情况介绍。2021年7月以来,作为集成、印制甲级资质审查事权下放试点地区之一,上海再次用实际行动答好了这份考卷。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旧动能转换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放管服改革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在激发动能转换、引导动能转换、保障动能转换、服务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一)深化放管服改革能够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以来,滦平县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以及"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改革精神,进一步规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在"办事一次成"改革中达到滦平模式、跑出滦平速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不断改进举措优化运行方式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衡量标准,不断改进举措,倒逼  相似文献   

19.
以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要义的“放管服”改革是实现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之举。两者在改革逻辑、改革重点以及改革方向等方面存在耦合关系。“放管服”改革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营商环境的市场化;以放管结合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营商环境的法治化;以优化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营商环境的便利化。“放管服”改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有效路径具体表现为:以职能瘦身激发市场活力,以依法行政维持市场秩序,以制度创新积蓄发展动能,以技术赋能促进环境优化,以全周期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以可持续治理稳定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20.
正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加快部门和地方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动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开启"刷脸"办事政务服务新模式,提高办事效率,增强群众获得感。"要通过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打通‘放管服’改革的‘经脉’,让‘放管服’改革插上新的翅膀!""力争让群众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201 7年12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实现新突破,贵州按照党的十九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