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和21世纪新文明。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以大历史观,从中华文明史、中西现代文明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在古今中西比较中,回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何而来”“有何特征”和“向何而去”之问。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特定的历史方位,其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长出,又归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继承中创造中华文明“新的历史形态”,是具有高度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对中华文明的新创制,是中华文明传统在当代推陈出新的文明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礼敬人类文明中创造,在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中生成,蕴含深刻的人类社会立场,彰显破解人类现代化之问的时代智慧,具有转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志气、骨气、底气。在继承与礼敬之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基本进路,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原则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10,(8):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要言摘登     
希望大家增强创新意识,在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保持篷勃活力的重要保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适应变化着的时代条件,积极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努力为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大家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努力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尤其要注重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希望大家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们应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骏 《前线》2012,(10):26-31
当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华民族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叶小文 《理论导报》2022,(10):18-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我们党的百年奋斗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包括对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统一关系、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趋势等的认识;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的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丰富和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第三,在推动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和践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宏大历史视野,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智慧,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9.
张国丽 《共产党人》2006,(24):15-16
和谐社会建设已经吹响了号角,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人类文明应该作出的更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积累了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冯刚  王莹 《前线》2023,(4):4-7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发展作出了创新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宏观构建中注重协调发展,在坚守人民立场中彰显人类情怀,在立足现实中把握未来趋势,在坚持中国特色中顺应世界潮流。深刻理解、科学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源流和内在特质,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也是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逻辑向度。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现代文明观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跨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卡夫丁峡谷”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承载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积淀,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建设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实践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理论经验。从价值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论维度深化了对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维度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础,在世界维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实践逻辑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构建五大文明为一体的发展结构,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人类各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思想旗帜,它是在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系统回答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生成的。这一新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彰显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蓬勃生机与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议题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运用大历史观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而且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蔡武 《共产党人》2011,(Z1):91-95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许士密 《探索》2023,(6):1-13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底蕴。作为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真理性,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也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内蕴接续推进现代文明、转化发展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两个结合”的坚持和发展使之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新的文明图景和文明前景,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新的文明叙事、复兴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担负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合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双重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的文明意蕴就在于显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现代价值和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现代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当代贵州》2012,(11):13-15
贵阳市委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作为城市工作的总抓手,确立了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回首过去,贵阳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洼地"上的奋力崛起;展望未来,贵阳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而言,这一文明形态作为中华文明的时代样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厚植了文明底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成就,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伟大创造,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作为参与国际秩序变革的文明力量,为人类文明重建做出了中国贡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产物,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积蓄了中国力量;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理念的集中展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民族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创新发展、在世界上产生更大影响和发挥更大作用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理论建设》2022,(2):18-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球视野下,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民族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提供理念贡献;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全人类的美好生活愿景提供发展贡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制度贡献。中国治理的理念贡献、发展贡献和制度贡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作出的重大时代贡献,将不断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桃秀 《奋斗》2023,(12):10-13
<正>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对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增进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思想观点与价值理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