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您服务     
·律师信箱·在『黑工厂』打工受伤无法索赔吗?背景:今年春,危某到省城打工,由于自己没有技术特长,不得不到一家地下工厂打工。最近,危某被工厂机器轧伤了左手致残,可老板徐某在支付了医疗费用后就对危某不管不问了。危某提出自己是在工作中受伤,应当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徐某却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讲的“保护私人财产”,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消灭私有制”并非相悖。马克思主义的“消灭私有制”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从而使私有制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社会财富极大涌流基础上的,而江泽民同志所讲的“保护私人财产”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基础之上的,这种“保护私人财产”的理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讲的“保护私人财产”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消灭私有制”并非相悖。马克思主义的“消灭私有制”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从而使私有制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和社会财富极大涌流基础上的。而江泽民同志所讲的“保护私人财产”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生产力水平之上的,这种“保护私人财产”的理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对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日本各地掀起一股"植物工厂热",即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环境中,借助人工光照,使用营养液培育绿叶蔬菜。这种植物工厂让缺乏耕地的大城市也可以进行农业种植。位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幕张地下植物工厂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区域。在种植过程中,首先要对菜苗进行30天的地上培育,之后再将模块化的菜苗盒通过传送带送入地下。地下工厂的LED光照和营养液输送都可以自动完成。菜苗在这里生长24天后再被传送带送回地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些干部早就为政不廉,仍在推荐、考察和讨论决定等环节时却未能发现问题,导致其中少数人继续得到提拔重用。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带病上岗”。为什么不廉洁的干部在提拔使用时没有被过滤剔除出来,反而“带病上岗”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少数地方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没有正确把握用人标准。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急于改变落后现状,在用人上片面强调大胆起用能干“大事业”、“敢闯”、“敢干”的“开拓型”干部,而对干部的“德”重视和考察不够,把一些虽然能力较强,但政治素质差,思想作风有问题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干部考察…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不会孤立存在。党员干部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民群众,正常的交往是维系群众的纽带,也是工作的主渠道。然而,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一些不正当交往现象应引起高度警觉。有的交往“庸俗化”,爱与溜须拍马的人交朋友;有的交往“市侩化”,  相似文献   

7.
培养典型,抓点促面是一条重要工作方法。各行各业所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宛如一面面旗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确实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但也有少数先进典型,成名后不久却暴露出了问题,就像“昙花”一现。这种现象应当引起人们的深思。产生这种现象,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诸如市场疲软、银根紧缩、行业竞争激烈等,但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县区内的一些先进典型,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典型分析之后,笔者认为,这些典型的“昙花”现象,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少数先进典型成名之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被荣誉的光环所笼罩,思想飘飘然,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三反五反运动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1951年,抗美援朝运动进入高潮,军费激增,致使政府财政收支失去平衡。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发展经济。当时党和政府采取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特别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着相当大的比重。为了发展经济,政府不能不扶植私人工商业,而对于私人资本经济不可克服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资财、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简称为“五毒”)的行为,采取了尽量容忍并不过于限制、打击的态度。从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材料来看,直至1951年底,党中央和毛泽东并没有发动一场运动来打击私人工商业的任何意向,这说明政府是从经济发展的大局上去权衡这一问题的,再则对“五毒”的界定,因时因地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相比来说,党中央更为重视自身的清廉,当时贪污、浪费、官僚仁义(时称“三害”)现象在一些党政军部门中已有所抬头。中共中央决定从1951年2月起开始整党,10月,又决定在整党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  相似文献   

9.
实行机构改革,必然导致一些人上去,一些人下来,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叫:“能者上,庸者下。”“能者上”,没错;“庸者下”,欠妥。 一家工厂、一个机关、一个部门,当不乏“能人”,“能人”完全有可能多过岗位;而“庸人”毕竟是少数、个别。只不过膨胀臃肿的机  相似文献   

10.
真干与假干     
现在我们强调“真抓实干”,要求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就是要干部务实重干,说真话、真干事、出实绩。但也还有少数地方、少数部门、少数干部存在“假干”现象:遇事“难得糊涂”,把对付和糊弄当成工作要诀,拉花架子、搞形象工程、捞政治资本、粉饰太平;热衷于搞小圈子、党同伐异,谋划工作没有长远眼光和可持续性,只求眼下热闹光鲜,哪管以后洪水滔天。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代末期,西方国家相继出现的经济滞胀,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在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时,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要摆脱滞胀,就必须“回到亚当·斯密去”,即给私人经济以更多的自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他们奏起了七十年代自由放任思潮复兴的序曲。现在,自由放任思潮风靡着整个西方世界,成为“凯恩斯革命”以来西方经济学界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文华 《探索》2002,(1):13-16
私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如民族资奉主义、资本主义工商业、私营工商业、私营经济、私人经济,等等。但从40年代始,毛泽东更多地使用“私人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的概念。中国的经济是在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复杂关联中曲折发展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得失存亡与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判断和中国国情的分析认识密不可分。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毛泽东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嬗变在苏区和革命根据地要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社会需要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个广大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要对资本主义经济由充分利用转向要逐步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和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中损公肥私现象透视红豆现象之一:肥水流人私人田近几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国有企业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给企业带来了活力。然而,由于当前的市场机制尚不够健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能完全按照经济规律运行。少数国...  相似文献   

14.
首先是对“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不够。监督没有法律保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监督大多是单方面监督,未形成合力;监督环节上有脱节现象,未形成有效的监督循环系统。其次是干部人事制度缺乏公开、民主、竞争机制,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提供了机会,同时又成为派生其他腐败的源头。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人治的因素多,而公开、民主、竞争的因素少。在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中,涉案人员  相似文献   

15.
“民营经济”或“民营企业”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可以说,它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都把“所有制”作为反映经济实体或企业的本质属性的首要标志。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明明是私人经济或私人企业,却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一词,正是在“所有制”这个反映经济本质属性标志上采取隐晦、规避的做法,这一用语在理论上是不确切的。为了私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摒弃“民营”这个产权模糊的用语,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正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两个问题:提高自觉性;掌握操作性。 本文第一部分否定把公有制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看法,认为商品经济的序幕不是由私有制拉开的,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不能归结为私有制。为此,本文精辟阐明了马克思关于决定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因素:“社会分工”和“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决不等于私有制,而应在更深层次上还原为“个别劳动”。只要个别劳动不能成为直接社会劳动,商品经济就必将存在,这就是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存在的必然性。 本文第二部分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践操作中,既要把握其一般性,又要把握其特殊性。本文从作为交换经济、价值经济、市场经济和竞争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等5个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商品经济的一般性;又从所有制基础、劳动者地位、生产目的、运行总体、历史作用等5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王天义 《新视野》2002,(1):52-53
一剥削现象,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剥削现象实质上是依靠对财产的私人占有从而无偿占有他人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一种经济关系。马克思说过:“财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看作是与他自身的存在一起产生的前提。”历史上出现的剥削现象大多都与私人财产的形成方式和支配方式有关。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共有的,个人没有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8.
李鹏飞 《党课》2008,(2):127-127
目前,在少数农村的党员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族化、派系化”的现象,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南岸区的经济资源禀赋显然匮乏:10万亩耕地承载着60多万人口,地下无矿产,地上没空港、铁路、码头,仅有的几个军工厂、造船厂、棉纺厂,大多效益不好,上万职工下岗……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南岸区在短短的几年间一跃成为了“民营经济拔尖区”,被业界誉为“南岸现象”。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带好“一班人”,抓好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需要认真分析形势,找准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整体上看,我们台州市、县两级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状况是好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中央提出的“三讲”教育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最明显的是一些干部存在着另外一种“三讲”现象。一是不讲学习讲享受。改革开放以来,台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中小老板很多,高消费、讲享受成了一些人的时尚。对此,少数干部包括少数领导干部心态不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