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崔进 《理论月刊》2002,(11):84-85
民俗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其独特形式出现在今天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活动中精彩纷呈。本文重点论述了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三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及开发原则以及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崔宁 《前沿》2014,(3):199-200
科尔沁地区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应该以特色专项旅游和民俗旅游为主体,以风光游、原生态游,户外冬季冰雪游为基础,以采风写生游为辅助。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多维方向、不同层次的旅游格局。  相似文献   

3.
以旅游开发促生产力发展,以生产力发展促民俗保护,既发展经济,又可达到民俗文化保护的愿望,这在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华民族多数地区已经得到验证,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旅游开发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发展离不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提高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效率,就必须有科学的开发思路和文化安排,形成以高、精、特为龙头,以历史遗存为力点,以自然休闲为铺垫,以民俗文化为大观的开发结构,从而弘扬本地主题文化,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增强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吸引力,推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开创旅游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酒文化作为中国几千年的一种特殊民俗文化积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对酒的起源、酒文化以及河南酒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制定出符合其开发的原则与方法,充分挖掘酒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展示其文化休闲方面的功能与特色,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发展,以期促进河南旅游业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艺术真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概念的根本区别,阐述了民俗文化是生活的真实.它是不能被商品化的,它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要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它是商品,这一商品的开发必须以反映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离开生活的真实就没有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李莉 《中国发展》2009,9(1):59-64
该文从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始,系统分析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乡村旅游者需求发展、乡村文化继承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强调了将乡村特有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融于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必要性。并以福州后浦村为例,针对其现状提出挖掘该村旅游文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培浩  黄静雯 《前沿》2013,(20):182-183
本文基于对婺源傩文化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提出对婺源傩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运用婺源傩的手工艺文化、民俗文化进行对婺源傩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设计展开论述.以促进傩文化的传承与对外宣传起到对其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云广 《北京观察》2009,(12):38-41
首都西南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是北京市重要的旅游区。未来应该抓住奥运后北京加快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格局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机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结合各区自身旅游特色.以跨区域合作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区域旅游休闲产业合作发展的新模式,精心策划跨区域的大型旅游合作项目.提升旅游休闲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促进首都旅游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掘民俗文化 发展广西民俗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回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山。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广西是民俗文化资源大省.民俗文化是广西旅游产品的主题,“八五”期间,先后开发了一系列的民俗旅游产品,对于调整广西旅游产品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广西的民俗旅游亦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深层次地发掘民俗文化.使民俗旅游产品成为广西旅游的拳头产品.为建设广西旅游大省作贡献。一、民俗文化是广西旅…  相似文献   

11.
绵阳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当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提出了下述对策:树立民俗旅游观念,加强宣传和人才培养,强化品牌意识及完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2.
集市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开发方式.集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按一定周期聚集形成的市场,是定期出现的经济文化民俗大展演.开发集市旅游具有保持民俗的原生态、便于产品化、传统和现代便于兼容、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效益明显等优势,是一种有前途的民族文化旅游新形式.开展集市旅游活动,应处理好明确开发主体、安排作为目的地的集市的时空结构、营造主要创收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当前也已经有部分民俗文化被开发成旅游资源,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民俗旅游同化现象严重、民俗资源环境遭到破坏以及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四川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梵净山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试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梵净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表现为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的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在市场经济下充分开发梵净山旅游资源,并与脱贫开发相结合,建立贫困地区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谭伟平  刘克兵 《求索》2011,(12):260-262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和平文化”探讨的逐渐深入,和平文化旅游亦可成为湖南一项新的旅游主题。目前,湖南省和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已现良好局面,但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因此,从区域、省际、主题整合等层面进行科学整合,以及多方联动实施深度开发,不仅可挖掘开发新的旅游主题和旅游资源,而且可以提升人们的旅游文化品位,还会对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贵州茂兰喀斯特地区森林旅游资源包括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历史古迹和民族风情等内容。开发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现实条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工业旅游——云南旅游产业后劲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军 《创造》2002,(1):34-34
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是游客通过参观工业生产的过程获得一种新的感受的过程。从99年底,这种旅游形式在国内悄然兴起。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企业长虹公司首先推出了以参观长虹公司为主的“长虹之旅”;上海制定了现代工业旅游战略,其中参加过“宝钢工业观光”的游客己超过5000人; 青岛海尔、青啤、海信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推出了工业旅游;大同则将己淘汰下来的蒸汽机车开发成旅游产品,每年举办一次“大同国际蒸汽机车节”;苏州工业园区推出了现代化无污染工业,江阴市也推出了乡镇企业工业游;桂林引进外资,…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传承》2009,(14):122-123
婚恋习俗是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最绚丽多彩的一部分,也是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婚俗旅游资源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发少数民族婚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既要突出当地婚俗的特色,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又要注意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婚俗的影响,保护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田卫民  王桀 《思想战线》2013,39(5):59-62
乡村旅游在发展中经常面临公共资源挤占、开发无序、低价竞争等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缺乏协调,没有建立社会目标集体实现的保障机制。因此,将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引入乡村旅游规划应用中,从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激励相容三个目标系统构建入手,乡村旅游经济机制模型和设计流程,对于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交得日益迫切。当各大景区积极开发文化资源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关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峨眉山是全国知名的风景名胜。其旅游景区近年来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成效卓著,本文重在以此景点为例,引出一些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