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集中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青年马克思的核心思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马克思主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但同时又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理论表述,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是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周鑫 《前沿》2013,(7):53-5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指出了消除异化劳动的途径,揭示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并概况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虽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是非常完美,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益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异化"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代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探索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晓 《前沿》2012,(6):53-5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寂寞"的成因出发,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内容再分析,联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出了异化劳动的自我异化是使无产阶级主动扬弃异化,进行世界革命,最终实现人类解放,成就人类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诱因这一结论。依此加深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用异化劳动理论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发端、根源以及原始推动力。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项洋 《求索》2015,(3):58-62
"异化劳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含"四个规定",四个规定的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这一辩证关系预示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在诸多研究者眼中被看作是一种"aporia",但这并非"aporia",而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所在,需予以留存与摒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常态"中,重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人本思想,有益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和批判"异化劳动"现象,这对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些"异化劳动"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异化理论不只包含"劳动异化",还有"需要异化"。需要异化与劳动异化是互释互补的,马克思的需要异化思想是其异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一大亮点,也是两大理论的结合点。研究马克思的需要异化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人与类的统一、人与类的异化以及人向社会复归的三阶段。《资本论》把这种哲学思辨过程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基于异化劳动的人与类转变为基于剩余价值的人与社会,但扬弃异化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思想在当今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世界人与社会的异化并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和占有,而在于剩余价值永远脱离劳动者和社会整体。把剩余价值向劳动者和社会整体复归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杜伦芳 《前沿》2012,(1):54-5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蕴涵了丰富的人本思想,这一思想借鉴并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它与我国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具有密切的联系。正确认识"异化劳动"理论之人本思想及其与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关系,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柱海 《传承》2008,(12):20-2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生产结果上,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上,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在人之间关系上,是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并且其对现实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兰 《求索》2012,(3):107-109
马克思的一生旨在批判旧的禁锢世界、发现新的自由世界,他的劳动休闲观是实现该政治诉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异化劳动"学说著述中阐明的"自由休闲时间"和人类自觉劳动理论不仅表达了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隐含了该理论的基础逻辑要点。探源马克思劳动休闲观的内在逻辑基点,本文认为,异化劳动与异化休闲是马克思劳动休闲观的内在要素;自由时间是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的内在根据;人的自觉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的内在意蕴。研究马克思劳动休闲观,区分异化劳动与自觉劳动,异化休闲与本真休闲的内在逻辑,将为研究人的本真性存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生产结果上,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上,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在人之间关系上.是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并且其对现实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基于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异化理论的批判继承,在《1844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全面剖析了劳动异化的四个表现形式,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条件下工人劳动异化的不可避免性,指明了工人阶级要在劳动实践中扬弃私有财产及人实现解放的现实路径。在当下,对《1844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要旨进行探究,对于正确认识与解决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问题,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邱程 《桂海论丛》2023,(1):24-29
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异化观主要有启蒙时代思想家的权力异化观、黑格尔的思辨性精神异化观、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等。它们的共同缺陷是脱离了人类社会真实发展历史。基于人类真实历史进程,马克思扬弃思辨性的精神异化观和人本主义异化观,创立了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认为自然分工是劳动异化的一个社会历史原因,消除劳动异化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而非仅仅在扬弃劳动的对象性和人的本质复归上兜圈子。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劳动异化论肯定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过程奠定了认知基础,也预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劳动正义理论是关系到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高度重视劳动者的个性发展,秉承劳动解放的根本价值标准,从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揭露与批判。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目的及价值、劳资交换实质、劳动财富分配等问题的剖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并揭露出资本正义的虚假性和劳资关系的非正义性事实。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作为科学真理,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和谐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内涵的追溯、解剖,可以洞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异化劳动的批评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勾勒,尤其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赫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和社会异化思想,都与马克思和谐思想有着密切的理论联系,都对马克思和谐思想有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并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异化劳动理论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对这一理论的阐述对于我们理解这一理论,在现实中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仅有悠久的理论渊源,而且具有科学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当前,深入解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的文本思想,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剖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明确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解读,关于人的本质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人的劳动能力和过程、人的活动表现价值意义、人的无限创造性、人具有社会性特质和人追求自由的本性。劳动异化是否定人的本质内容的根源,它是与人的本质内容相对立的面,克服异化劳动是恢复人的本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郑智辉 《前沿》2006,42(11):26-28
青年卢卡奇的物化观是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作为思想源泉的,在对异化、异化劳动的内涵及其消除方式的分析上,其基本思路、研究结果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大致相同,"基本上是用马克思的思想真谛来解释马克思的思想".但在分析异化概念的出发点和目的、异化劳动的具体表现上又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对于异化的消除,卢卡奇没有像马克思那样把它与私有制的消灭联系起来,存在着"根本的和严重的错误",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学徒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建构主要有五个环节:即费尔巴哈的人 本异化史观、赫斯的行动哲学、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学说和社会 主义者改造世界的理论要求。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对哲学、经济学与社会主义 理论的一次尝试性整合。这既是一次伟大的理论创造,但也蕴含了内在理论悖论,正 是这种理论的悖论决定了马克思必然要扬弃人本异化史观,创立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杨芸 《传承》2009,(24):104-105
黑格尔用异化来说明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历程。马克思用劳动的异化来说明人的本质的异化,使异化具有了现实性,从而拨开了笼罩在异化概念上的浓厚的思辨的"迷雾"。马克思在分析批判黑格尔的劳动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视阈,实现了对黑格尔劳动理论的超越,即异化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