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德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治家,也谈不上是什么战略家。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却于1932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担任军事顾问。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当时的李德俨然就是中共中央的最高权力者,大事小事全由他一人说了算。因为他本身的水平有限,又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指挥一支兵力有限的军队同另一支相当强大的军队作战,加之他过于盲目自信,使得他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幸好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发现了再跟李德及其忠实的合作者博古走下去的危险,并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将他们赶下了台。在这之后,李德又以“局外人”的…  相似文献   

2.
李德不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吗?──与刘杰诚商榷刘志青李德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军事顾问,以前党史界从没发生过异议,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也没有否认过。1992年10月18日,刘杰诚在《光明日报》第三版上发表《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吗》一文,认...  相似文献   

3.
德国人李德(1900——1974),即奥托·布劳恩,30年代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总部的军事顾问,直接参与和组织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斗争,由于他支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推行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严厉批评,被剥夺了对红军的领导权,1935年底,李德辞去抗日军政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4.
关于李德是谁派来中国的?以往各种党史出版物,几乎都一致认为是共产国际派来的。最早出现的不同说法是王稼祥在一篇遗作中写道:“我因治疗弹伤,于一九三七年初到莫斯科,见到了王明……我质问他共产国际怎样决定李德去中国的?你和李德事先谈了些什么?为什么完全靠李德指挥军事工作?他却推托说没有给过指示,共产国际没有参与此事,而是苏联军队参谋部派了李德去的。”这里暂且不谈王明说的是不是假话,但说明了当时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对李德从莫斯科来华的过程是不清楚的。李德到中央苏区后即在他身边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直到1987年还对“李德来华前的经历,到底由谁怎样授命他来华并担任军事顾问的”,也感到是一个“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的问题。最近又读了《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3期上发表的《李德不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吗?》一文,又看了刊登在1992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上的《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吗?》,确实感到李德来华时的身分,存在着若干疑点,有待深入研究和澄清。由于个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他以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和走完长征路的唯一西方人,而蜚声中外.关于李德在华期间的身份,以往各种党史著述,几乎都一致认为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最早出现不同说法是王稼祥在一篇遗作中写道:“我因治疗弹伤,于一九三七年初到莫斯科,见到了王明.……我质问他共产国际怎样决定李德去中国的?你和李德事先谈了些什么?为什么完全靠李德指挥军事工作?他却推托说没有给过指示,共产国际没有参与此事,而是苏联军队参谋部派了李德去的.”这里暂且不论王明说的是否假话,但却说明了当时身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对李德从莫斯科来华的过程是不清楚的.同时,李德一到中央苏区后即在他身边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直到1987年还对“李德来华前的经历,到底由谁怎样授命他来华并担任军事顾问的”也感到是一个“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的问题.后读了刘  相似文献   

6.
奥托·布劳恩是共产国际1932年派到中国的一位军事顾问,他的中国化名叫李德,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的笔名“华夫”的来历,却很少有人知道。 1933年10月,李德受当时中共负总责的博古之邀从上海来到瑞金后,立即与“左”倾路线领导者扯在一起,一脚陷入了“左”倾路线的错误深渊。 一次,李德颐指气使地告诉中央军委,说他要发表关于军事方面的“独特”见解,以统一红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并嘱咐总参谋部为他取一个雅致的中国笔名。想不到,转来转去,为李德取名的事落到了刘伯承身上!  相似文献   

7.
遵义会议后的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8月16日,欧洲有名的大报《德意志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的一份讣告:“奥托·布劳恩同志于1974年8月15日逝世,终年73岁。”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则消息并未在我党引起反响,也没有多少中国人关注,甚至许多人还不知道奥托·布劳恩是何许人。殊不知,他就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大名鼎鼎、具有重要影响的风云人物———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00年9月出生于慕尼黑。早年参加过德国工人起义和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在1922年7月的“二大”上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的,但实际上早在我党成立之前,共产国际就已派人来到中国。1920年3月,维金斯基(中文名吴廷康)一行到达北京,同行的还有几位苏俄代表。在这之前,与中共早期领导人交往甚密的是北大俄文系俄籍教员柏伟烈(一译为鲍立威),他与李大钊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9.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李德”是他在中国活动期间使用的名字,意思是一个姓李的德国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活动期间,李德曾以“华夫”为笔名在《革命与战争》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所以遵义会议上通过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中曾称他为“华夫”。李德在中国呆了7年.这期间他都干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先后有五个外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这一人类壮举的参加者。跟随中央红军的外国人有二个。第一个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此人自1932年到中国后,一直推行“左倾”军事政策,对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负有直接责任。李德  相似文献   

11.
一、李德其人给中国共产党派出一位胜任指挥的军事顾问,是王明中央于1933年7月向共产国际提出的紧急要求。其时,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机关,在白色恐怖笼罩中的上海站脚不住,于同年的1月迁到了赣南闽西的中央苏区。在这块寄以最大希望也是最后依赖的红色区域里,红军正准备对付国民党即将以50万大军发起的第五次“围剿”。博古连连向王明告急,盼望共产国际挑选一名足以与蒋介石高级军事顾问赛克特抗衡的人,来帮助红军战胜强大的敌人。共产国际很快物色到了合适人选。此人叫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00年9月出生在慕尼黑郊…  相似文献   

12.
李德(奥托·布劳恩)在《中国纪事》一书中这样写道:“第五次反围剿中,肖劲光在黎川城不战而弃,带领他的独立部队仓忙撤退,把赤色的黎川城以及红军用血肉换来的一部分军事装备送给敌人,做了敌人的内应……”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总书记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正是根据这一“罪状”,对红七军团政委肖劲光,在瑞金最高临时军事裁判法庭实行了“公审”。这就是发生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起重要冤案“黎川事件”技川城厂,肖劲光两度“败北”l优3年叩,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黎川3降为战略要地,成为敌我双方争…  相似文献   

13.
1932年至1939年,奥托·布劳恩以李德这个名子在中国生活了7个春秋,且位居党和红军“统帅”之位。这一时期正是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阶段,李德“左”倾军事教条主义的错误,给艰难的中国革命雪上加霜,党和红军被迫开始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周恩来作为这一时期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之一,面对李德的错误和失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了坚决的抵制和纠正,并在遵义会议上,与李德彻底决裂,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出来领导党和红军,从而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正当中共党领导红军开始第五次反“围剿”之际,奥托·布劳恩以共产国际在…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一生中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总司令部——共产国际有不解之缘,他曾经亲自参加过一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这就是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一次全会。   早在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刘少奇就已熟悉共产国际。这年夏天,前往苏联留学的刘少奇到达莫斯科,恰逢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前往旁听,见到了共产国际和苏俄的领袖列宁。他是为数极少的见到过列宁的中国革命者之一。会后,他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春离开莫斯科回国。   8年后,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刘…  相似文献   

15.
韩丽 《党史纵横》2009,(8):40-42
20世纪20年代,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起,筹划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促成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曾称赞马林是一个由“共产国际派来的”,“精力旺盛和富有说服力的人”。  相似文献   

16.
韩丽 《党史天地》2009,(3):22-25
20世纪20年代,马林作为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起,筹划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促成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曾称赞马林是一个由“共产国际派来的”、“精力旺盛和富有说服力的人”。  相似文献   

17.
李德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军事顾问,名义上是协助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革命斗争的,实际上是红军的最高指挥者。由于他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只会搬用苏联红军正规战争的经验,给中国的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也正是这种战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对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提出的“短促突击”战术,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曾撰文对这一战术进行了分析,但近年来颇遭非议,被认为是靠近博古、李德的“一个,林彪这一做法政治上的表态”,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提出的呢?还是应主要归功于共产国际?这是在党史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回顾了从1931年至1936年共产国际政策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和完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个历史过程,以期弄清这两者之间真实的关系。一、“九·一八”事件后中共的关门主义与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李德即奥托·布劳恩,德国人。三十年代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总部的军事顾问。由于他支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推行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在遵义会议上遭到严厉批评,并失去了对红军的领导权。1935年底,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