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品名称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美是人们永远的追求,现代人对于商品有其更高的要求,即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因此,一个产品如果拥有了一个既符合其内在品质又富有关学意蕴的名称,势必能吸引消费者,从而增强其销售力。商品名称的美学意蕴主要是能够诱发情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使人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2.
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变化的基础,而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与提升反过来又会促进人的物质需求的发展变化。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极大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紧迫性与重要性更加凸显。应从政府、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层面、农民自身层面不断满足和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图形创意日益走向高度抽象化和过分标准化,使得图形中人文色彩逐渐淡化,商业倾向严重,以至于人们对铺天盖地的图文信息感到茫然和生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图形创意既要准确迅速地传达信息,又要具有高度的娱乐和艺术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而要达到此目的,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丰富图形的文化内涵,提高图形的审美价值。中国文化审美体系中"形"与"神"的关系,亦即图形创意中"形"与"形"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关系,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浅析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爱忠 《工会论坛》2008,14(1):37-37
当前,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其生命、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稳定成为老年工作的新课题。要认真研究、分析离退休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满足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文化消费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消费精神文化类产品和服务的行为。文化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就目前青岛市文化消费的现状进行了整体调研并对青岛文化消费的优势、劣势,机遇与瓶颈进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来自于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基层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在满足人们求知、审美、娱乐、健身、戍才等需求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层文化建设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承担起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使命,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表现出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艺术事业只有不断革故鼎新、勇于创造,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才能使艺术之树长青。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表现出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艺术事业只不断革故鼎新、勇于创造,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才能使艺术之树长青。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活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享用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表现为知识需要、意义需要和情感需要三个基本方面。作为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为己任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就主要包括:以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需要为目的的知识系统建设、以满足人们对生活意义的需要为目的的价值系统建设和以满足人们对美好情感的需要为目的的情感系统建设三个基本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建设,使人们能够科学地生活、有意义地生活和情感愉悦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文化在不断积累,也在不断淘汰。读者与图书需要沟通,书评则在二者间架起桥梁。书评导向担负着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它凭借人类精神生活的轨迹履痕,巧妙地设计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结构,引导图书出版和利用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刘峰 《工会论坛》2011,17(3):166-167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在人类个性、精神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生产所引发的感知力丧失双重作用下,逐步形成了具备现代审美要求、现代材料和现代观念的现代手工艺。现代手工艺逐步从上层社会走向大众生活,适应和满足普通消费群体,在情感、创新、价值方面展现出手工艺和工业生产各自的优势和价值取向,凭借其自身精神诉求和文化特性成为现代工业与社会文化的纽带,弥补了因工业生产而丢失的人性化精神内涵,展现出与工业生产相融合的发展态势,在更高层次上传达了人类生命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很多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边疆民族地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剖析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增强文化软实力,更好地满足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处于大众传播核心地位的大众传媒日见重要。随着其文化地位的提高,人们对大众传媒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盼。因此,在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如何既能体现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又能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价值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众传媒得以进一步发展所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社会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室内设计起源于生活,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室内设计自身的定位与特色决定了其随社会变化而变革的必要性。文中分析了当今室内设计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期刊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战线和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和发展期刊产业,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改革、对自我需求的关注点已由达到温饱、奔向小康物质方面的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要完成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这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做大做强群众文化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群众文化建设包括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方面.要加强群众文化软件建设,需以理论研究、工作方向与目标、辅导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为重点;要加强群众文化硬件建设,需加强资金筹集和设备完善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发展文化消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恩格斯把人们的消费需要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从需要满足的次序来看,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然后逐步满足较高层次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主要是精神文化消费需要.所以,人类消费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存资料需要所占比重相对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需要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物质消费比重相对降低,精神文化消费比重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我国文化发展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还很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文化消费2002年约为5300亿元,而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约为10900亿元,缺口达5600亿元。可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两方面来论述。一、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分配不均衡、不合理非常明显。据统计,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用…  相似文献   

19.
人作为社会性存在物,不仅具有物质需求,而且还有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此,应从政府、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层面、农民自身层面不断满足和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审美文化具有三大功能,即人格建构功能、情感传达功能和美化关系功能.审美文化能促进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