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关于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什么是人生价值?确切地说,人生价值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与“个人的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它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人同社会的价值关系是人生价值的核心问题。个人同社会是一个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如果把社会当作主体,把个人当作客体,就提出了个人对社会的意义问题,即“个人的社会价值”。它是指一个人的一生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减去他对他人、对社会的索取所得的差额。差额的大小、正负表明“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正负。如果把个人当  相似文献   

2.
在人的价值中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是最容易被人们混淆的两对价值形态。笔者对其进行了区分,认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互为前提是不可分割的,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就不会有真正的自我价值,两者互为目的和手段。关于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现实价值具有现实性、外在性,潜在价值则是要经过开发、发掘才能发挥出来的价值,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必须具备社会实践、社会环境、个人的努力等因素。因此,在实践中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的价值中的这两对价值形态。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把“三个代表”的思想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就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实践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共产党人本色的重要条件。   一、要树立忠实代表人民利益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共产党人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论者。因此,领导干部就必须坚持在…  相似文献   

4.
现在有些人,经常谈论“自我价值”,有些人对此很感兴趣,甚至还有人提出:“自我价值就是一切”,“没有自我就没有世界”等。果真是这样吗?这些令人眩目的口号难道真是某些人的发明吗?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打开历史这面镜子,让我们看看历史的变革吧。  相似文献   

5.
胡江霞 《学习月刊》2014,(19):51-53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孔子七十岁的人生境界,这个境界不只是一个圣人修身养性的境界,也是所有普通人价值追求和价值规范朝圣的境界。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欲”和“矩”,在时代精神中追求自我的超越、在民族精神中实现自我的归属,这既是中国精神的自我弘扬,也是核心价值观的自我践行。  相似文献   

6.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现实的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向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需要与满足的价值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个人对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规范理解与认同的需要,通过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实现人的超越性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该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坚持“人本”的价值取向,把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并为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超越性追求提供现实的方式与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有利于现实的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生认识自我的水平及完善自我的想法作为同龄人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大学生们是如何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我校社科部老师就此作了一份无记名问卷式调查表,在对八九级、九一级作抽样凋查的基础上,对医疗系九零级作了全面调查。从医疗系九零级回收的179份问卷看,认为人生在于追求自我完善的有13人,占6.7%;认为人生在世要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有125人,占63.2%;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追求个人幸福和欢乐的有12人,占6.2%;认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有10人,占5.1%;其他19人,占9.3%。为了尽量避免一次调查带来结果的偶然性,我们又设计了自我价值评价标准表,统计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性庞大的价值体系之中 ,“自我” ,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指符号与价值理念 ,本文的任务主要是从“自我”的角度切实探究 2 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小说 ,考察其中“自我”的命运与历程 ,从而揭示2 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小说与现代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我的追寻“文革”后中国小说的自我追寻较早地突显于以追寻自我的价值实现作为目标的“人生文学”。具体地说 ,“人生文学”中自我的所指就是某种现世目标的实现或达成 ,自我的所有努力 ,就是要弥补它与目标之间的断裂 ,而其意义的实现 ,也正在这追寻的踪迹本身以及踪迹的终点处。在“…  相似文献   

9.
郑少翀 《唯实》2009,(5):29-32
社群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批判者出现,以历史主义的方法对自由主义理论基础的自我观、正义观展开了批评。他们认为,是历史构成了个人,而不是像自由主义认为的个人独立于历史与社会之外进行价值选择,同样的,正义的价值和内容也都来自于历史和传统,离开历史的正义只是一个空洞而抽象的形式概念。然而,社群主义的历史观也同样陷入了这种先验抽象的陷阱,历史在社群主义者那里也成了僵化的凌驾于人之上的先在物。历史应该是生成中的历史,是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美国道德教育三大学派之一的价值观澄清学派兴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现已成为美国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研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把道德看作是一种能力,一种对道德价值观进行独立选择的综合能力,将道德教育视为发展个人独立作出价值选择能力的过程,因此被人称为“面向能力的道德教育”。 价值观澄清学派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选择、自我澄清在学生发展道德品质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认为采用道德价值观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就会轻视学生  相似文献   

11.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4):49-50
“毛遂自荐”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当前,很多干部同毛遂不乏相似之处,有能力、有魄力、有冲劲,在面对复杂问题和困难局面时,敢于走上前台“自荐”,展示个人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承担科学发展重任。然而,“能上”固然值得肯定,“能下”更不容易。在明知力不从心的时候,能顶住世俗的误解和压力,果断让贤于人,这才是“不图地位高低,只图事业有成”的干部,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才更值得嘉许和称道。  相似文献   

13.
盖立涛 《唯实》2010,(5):51-54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却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14.
陈义永 《理论导报》2013,(11):45-45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13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但个人的梦想是建立在国家繁荣昌盛基础之上的,是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作为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不论文化程度、不论市民农民……都可以有一个向往美好、幸福的梦想,国有企业,如何引领员工共同实现这个梦想,笔者认为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急需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奉献与索取     
人的价值,确切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何在?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离不开“吃穿”二字;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扬名谋利,所谓“雁过留声,人死留名”,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此等等;还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万事皆空,因而今朝有酒今朝醉,得行乐时且行乐;但却也有的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好”。雷锋就具备了这样的人生观。现在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与雷锋生活的年代有所不同,但根本的东西并没有改变,我们提倡的仍然是共产主义理想与道德。…  相似文献   

16.
孙云峰  安克娴 《唯实》2005,(9):79-82
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从来既重视人的社会价值 ,又重视人的自我价值。马克思说 :“在选择职业时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 ,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 ,互相冲突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0卷第 7页 )他说的以人类的幸福为主要指针 ,就是为人类谋幸福 ,为人民造福 ,为人民献身 ,这是人的社会价值 ;以我们自身的完美为主要指针 ,就是追求我们自身人格高尚 ,才智充分发展 ,身体健美 ,生活幸福 ,这是人的自我价值。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不是敌对的而是统…  相似文献   

18.
自我认同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却不是一个现代的问题。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有如何确定自我同一性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文人得不到现实的认可,只能在文学的寻求中实现自我价值,确定自我,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1、浓郁不尽的伤春悲秋。《诗经·七月》是第一首伤春诗,《楚辞·九辩》是悲秋文学的始祖。自此,伤春悲秋成为古代文人恒久的情结。李白《愁阳春赋》:“试登高而望远,痛切骨而伤心;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雪;兼万情之悲欢,兹一感于芳节。”萧绎《金楼子·立言》:“捣衣清而彻,有悲人者,此…  相似文献   

19.
青年毕竟是青年,不成熟性与情感、偏见迷茫都是青年这个十分美好的名词所同时涵盖着的。他们正处于生存的需要与发展的需要的双重最高峰值期,理想着要用才能、智慧、业绩、荣誉、创造、进步来展示自己的存在和自主独立的价值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什么是“自我实现”,如何才能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十分清楚;尽管理论家、青年工作者对“自我实现”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论界说,认识和评价,但“自我实现”的潜流几乎却在每一个青  相似文献   

20.
崔永和 《唯实》2009,(1):25-29
人的解放是人有目的地克服异己的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和自身压迫,能动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的“应然存在”的随机生成过程,而不是任何先在逻辑设定的理想定在。因此,人的解放就不能不始终具有时代性、奈件性和过程性。脱离历史时代、现实条件和历史过程,不切实际地为人的解放设定绝对理想的终极目标,只能令人类陷入宿命的期盼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