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爱台湾”似乎已成为岛内一种口头禅,而且用“爱台湾”与否作为区分省籍、分裂族群的尺度。其实,一个人爱不爱台湾完全在于他对台湾社会是否有所贡献。凡对台湾社会有贡献的人,即使不是在台湾土生土长,也算是爱台湾;凡对台湾社会不但无贡献, 而且有危害的人,即使在台湾土生土长,也不能算是爱台湾。  相似文献   

2.
李家泉 《台声》2001,(5):13-14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社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凡主张“台独”或倾向“台独”的人,都说他们是“爱台湾”的。最近一年来愈演愈烈。   李登辉是自称“爱台湾”的人,主张“台湾优先”、“台湾第一”、“台湾生命共同体”,并且自比摩西,希望率领台湾人“穿越红海”,去自建“台湾人的国家”。   吕秀莲是自称“爱台湾”的人,张口闭口“台湾人民的利益”、“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民的幸福”,说什么“台湾是属于台湾人民的”,“台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美龄是自称“爱台湾”的人,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台…  相似文献   

3.
在这里参观游览,你会感觉阅读了一遍台湾历史,游览了台湾各地。大陆游客称这里是去台湾游览前的必做功课,台湾游客称这里是比台湾更了解台湾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两岸关系》2014,(11):25-27
<正>近年来,台湾岛内从蓝到绿,从上到下,出现一股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鼓吹台湾要分散市场,减轻对大陆的依赖,降低风险,以维护所谓的台湾经济、政治安全。这是用政治思维对待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会压缩台湾经济发展空间,会让台湾经济迷失发展方向。防范对大陆经济依赖成蓝绿共识台湾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达成共识,有时甚至立场与主张截然相反。然而,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问题上,蓝绿都认为要防范台湾经济过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  相似文献   

6.
《台湾研究集刊》创办于1983年,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协办,原为季刊,主要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  相似文献   

7.
交流集锦     
成都举办"台湾好吃节" 四月的成都阳光明媚,四月的台湾绚丽多姿。由成都市台办、成都市锦江区指导,台资企业成都群光广场、台湾优农贸易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首届"台湾好吃节",在成都久负盛名的繁华街区—春熙路举行。4月30日至5月8日,汇集台湾最正宗的美食,聚集台湾最上等的物产,召集台湾最专业的表演,呈现出最原汁原味的"台湾好吃节"重磅出击,来自台湾台南、云林的88家美食、物产、商家从台湾远道而来,带给成都市民真真正正的台湾风情,海峡的距离在这里被打破,美食的醇香在这里被蔓延。  相似文献   

8.
铁虹  洪滨  马金 《两岸关系》2010,(11):28-29
<正>远望台湾名品城,最吸引眼球的是"七彩"建筑群;扫描台湾名品城,最体现节能环保的是内部设计;品味台湾名品城,最原汁原味的是台湾特色商品。被称为"永不落幕的台湾名品交易会"的南京台湾名品城,于2010年9月16日盛大开业。往事的回忆有一位女士在参观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后说过这样一段话:"30年前,看到‘台湾产品'仿佛是飞来之物;20年前,家里如果有一件台湾物件,亲朋邻里会羡慕不已;10年前,台湾商品往  相似文献   

9.
随着台湾问题的逐步升温,台湾意识再度引起两岸人民的高度关注,某些台湾的政要或学者可谓言必称“台湾意识”,使它成为岛内一些政治势力获取选民支持和政治资源的宣传符号,成为“台独”分子推行“台独意识”的思想基础。但台湾意识并非“台独意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台湾人民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形成的台湾意识,是争取台湾民心归向祖国,实现统一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国庆期间,因私去了趟台湾,从北到南走了一圈,对台湾有了初步的认识。算是走马观花看了一回台湾。台湾的交通:台湾岛内的交通相当方便,仅有3.6万平方公里的台湾岛有捷运(地铁)、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团结大陆台湾人抗日力量进行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斗争,同时在大后方开展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为唤起祖国民众对台湾回归的关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台湾革命同盟会作为台湾人的民众团体,难免受到当局的监控,在国民党以党领政的党国体制下,其与国民党台湾党部争夺台湾革命运动领导权的过程中处于劣势,但台湾革命同盟会对于光复台湾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45周年。凡我台湾子民,都应牢牢记住历史上这个非常的日子,都应永远缅怀“开台第一伟人”郑成功为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经营开发台湾的丰功伟绩。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致力于开发台湾经营台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营台湾,就没有今天繁荣发达的台湾。因为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台湾还只有数万原住民和数万大陆汉族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期,为了帮助台湾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美国将对台湾教育援助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特别是工业职业教育方面,协助台湾设立相关机构,设计课程,建设实训工场,推动台湾的工业职业教育走向务实成熟。台湾工业职业教育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台湾工业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台湾在美国亚太地区战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宝岛台湾     
李立 《统一论坛》2007,(3):52-55
美丽的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只隔一湾浅浅的海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两岸尚未统一。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宝岛台湾,本刊特推出"话说台湾"栏目,详细介绍台湾的历史、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风俗等,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5.
要闻回放     
《台声》2005,(2):4-9
厦大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首创"台湾学" 台声讯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在 新近推出的著作《台湾学导论》中,首创"台湾 学"一词,并将其设为一门学科体系。 台湾问题成为学界研究对象已有数十年,但 "台湾学"一直没有建立成为一门学科体系。"台湾 学"主要是指以台湾地区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学问, 类似于闽南地区研究、徽学等区域研究。陈孔立所 著《台湾学导论》一书涉及台湾历史、政治及两岸 关系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等内容。陈孔立将几十年来 台湾研究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台湾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他除了对台湾研究普遍使用的历史法、归纳 法等方法作了论述外,还介绍了系统法、政治方法、 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该书目前由台湾博 扬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有望在内地和香港出售。  相似文献   

16.
台湾并入清帝国版图不久,便有建省之议。至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之前,已有蓝鼎元"易台湾总兵而设提督"、沈起元"台湾道行巡抚职权"、袁保恒"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以及吴金首倡台湾建省之议。早期建省主张之不果,折射出时人对台湾的认识程度及不同的治台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关注近年来日本、大陆与台湾学者研究台湾文学的最新成果与动态,从学术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台湾新文学与鲁迅,以及台湾文学定位等方面,将两岸三地的研究状况相互参照,比较研究者在解读与考辨台湾文学时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田毅 《两岸关系》2008,(8):72-72
随着2008北京奥运的临近,伴着台湾知名人士对北京五棵松棒球场的厚爱,台湾棒球及其赛事深受关注。从1945年台湾光复至今,台湾的棒球运动非常热络,成了台湾人民生活的一部份。而今,台湾人民提起“棒球”,很容易与外汇存底、经济成长率等“台湾奇迹”联想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终于光复,台湾人民回到祖国的怀抱。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台湾有野心。1874年,日本帝国主义就以漂流到台湾的琉球人被杀害为借口,出兵台湾,企图侵占。后来当日本海军军令部长、第一任台湾总督的桦山资纪在琉球居民被害事件后,三次到台湾全面实地调查,深知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蓄谋侵占台湾。  相似文献   

20.
台湾官方和民间都一再强调台湾生活方式的优越,大家引以为傲.但究竟什么是台湾的生活方式,似乎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本文根据有关生活方式的基本观点,联系台湾方面提出的看法,试图加以解读,并且与“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联系起来考察,探讨台湾方面建构“台湾生活方式”的意图,并对如何正确对待,提出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