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达章 《台声》2011,(4):66-68
陈舜臣是我的舅舅,按说应该比较了解。但每当被问及他的祖籍时,我始终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很是纠结。他出生在日本,生活在日本,而我的阿公阿嬷是从台湾去的日本。说台湾籍,也对。但用他的话说,“如果继续追溯的话,应该说是福建的福州”,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真正开始觉着自己成年了,或曰“老”了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的父母病重之时。张大春的父亲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再也不能独立行走,从此,他的身体彻底跨了,他的意识也在渐行渐远。生命交接之际,张大春忽然觉得人类的生命应该由一个新的生命来延续下去,不惑之年,原来一直排斥要孩子的他,才开始认真考虑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一个他父亲的孙子。  相似文献   

3.
父爱无价     
他祖孙八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没有感觉做农民有什么不好,因为村里的人不都像自己一样就这么一代代地生活过来了吗?偶尔进城。看那高楼林立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知道了做一个城里人的悠闲和自得,但他想那不是自己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是那么聪明,他突然意识到,应该让自己最喜欢的大儿子成为一个城里  相似文献   

4.
赵辉 《台声》2010,(10):72-75
如果不是曾被他的音乐感动,眼前这个和记者同龄的台湾七年级生,很难让人想象他的音乐可以如何穿透到每个人心底最深处的那座森林。2006年.第一张专辑《Over the way》让他成为金曲奖最佳新人,他是黄建为。尽管如此,他却没有选择成为全职歌手,而是在白天从事职能治疗师的工作,再把剩下的时间留给音乐。“我想,音乐之所以可以感动人,是因为每首歌曲中都应该有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都应该来自生活。”于是,他选择穿梭在生活中,用心去感受,去取材,这是他对音乐的坚持。  相似文献   

5.
讲到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只是指中国的古代文化,还应该包括一百多年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文化。就像我们讲到一个人的过去时,不能只说他的前天,还要说他的昨天,也许昨天带给他今天的影响,在许多方面比前天留下的影响更重要。当然,中华文化的走向远不只是一个继承并发扬传统的问题,至于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应以至违背现代生活需要的消极因素更应该不断被扬弃。文化走向本身,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倾城一笑     
外星人 某处逮住了一个外星人。 北京科学家说 “我们应该先研究他的生活习性。” 上海科学家说:“我们应该先解剖他,看看他的内部结构。” 广东科学家说:“还是先尝尝是什么味的吧。”  相似文献   

7.
我看潘堃     
■“死者长已矣。”潘堃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一个坦荡无忌的英雄,一个淡泊名利的英雄,一个荣辱不惊的英雄,一个舍生取义的英雄。   我是一个崇拜英雄的人,也试图凭着阅历去诠释“英雄”这两个字的含义。我觉得,英雄,应该是令一个时代骄傲的亮点,应该是亘于天地的一条血脉。   潘堃的意义,于我来说,是人生价值的一个尺度,它没有终点,是追逐信仰的一个方向。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平庸和怯懦,更见到了自己前进的路。我感谢他给了我感动,更点燃了我渴望成为英雄的理想的火种。   ■面对英雄的伟岸,我们是否更…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05年第11期曾为我们介绍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王贵平同志的事迹。没有豪气冲天的话,没有惊人动地的事。然而,事迹可信,精神可嘉,可歌可泣。他给我们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平凡岗位上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9.
成为你自己     
每个人的自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每个人都理应在唯一的一次人生中实现这个自我的价值。谈论人生的意义,这应该是一个基本出发点。尼采也作如是观。他强调天才在文化创造上的决定作用,那是另一个问题,与此完全不矛盾的是,他同时也确认,人与人之间在自我的唯一性、独特性价值上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0.
无知之幕     
《时事报告》2014,(9):58-58
无知之幕是关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在人们商量给予一个社会或一个组织里的不同成员何种对待时,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个幕布下,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走出这个幕布后将成为什么角色,然后大家再讨论应该如何对待每个角色。  相似文献   

11.
程荣  史宗碧 《公民导刊》2010,(6):58-58,F0003
杨座铭不像是一个拥有三个公司的老总,倒像是一个大学教授。和他聊天。涉及生产经营的内容并不多,反倒是大学生活、攻读EMBA经历、人生哲学之类的话成了主题。“以后退休了。我真想回到学校教书,把几十年创业、办企业的经验教训和同学们分享。”聊到高兴时,他说。他最喜欢的生活,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种天人合一、心情宁静到极致的感觉.“那是我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群培的小学是在拉萨二小读的,课堂设在一顶帐篷里。那时,自治区还未成立,西藏的情况比较复杂,到汉人开办的学校去读书还要遭到有些人的反对。一次,在去学校的路上,他被一个喇嘛拦住了,不让他去读书。当时,家里有4个小孩,父亲外出下落不明,生活极为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度过了小学生活。群培的藏文是在尼泊尔老领事馆一个私人学校学的。直到现在,群培还自称,他的文化程度不高,还为没有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好好地上过学而后悔。  相似文献   

13.
吴端 《青年探索》2014,(1):69-75
青年是一个不断创造其自身存在的自由主体。新的一代总是处于创造自己社会生活条件的过程之中,而不是从现有条件出发去开始他们的社会生活。青年不是在上一世代的生存环境中再生产自己,而是从中展开尚未完成的人的全体性的构想。如同真正的人是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一样,青年应该理解为是他自己超越与创造的结果,是面向未来的自我形成。只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才有可能深入青年的生活实践和经验世界,解释青年世界的超越与创造。  相似文献   

14.
文章需要摒弃芜杂的成分,从洋洋洒洒数千文到广为称道的精妙之篇,这是一个过程;雕像必须去掉边边角角,才会有生动的形象,不管雕塑家有多不舍;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不和谐的音符都是不应该跳跃在里面的……所以我说,完美,其实也是一种取舍。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神奇,有着太多的不可捉摸,我们敬畏它,便虔诚地祈祷自己可以更完美,让生命之神可以颔首。一直很佩服一个人的耐心与毅力。他出生于一个“垃圾”似的家庭,父亲是酒鬼,母亲也不能给他起码的人生启悟。他的童年是粗鲁的,肮脏的,直到有一天从打架斗殴中醒悟。他想拥有一…  相似文献   

15.
探寻法治的中国道路 在当下这个矛盾复杂、问题重重的社会转型期,法学学人更多的是跟随媒体追逐社会热点,而遮蔽了对“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秩序”问题的思考。法学的力量来自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解。中国法学的误区在于以“他者”为判准来进行法律制度建构,导致了对西方法律和当下现实的双重误读。一些法学家热衷于移植西方法律制度、复制西方法学知识系统,而压根儿就不关心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如何建构生活秩序等当下问题,法学成为一门遮蔽真问题的学问、绕道走的学问,成为一个没有主体性的话语体系,一个悬空的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讲究保养、眼热高寿的时代,是一个追求生活质量、活出高兴指数的年代。谁不希望龟鹤延年,长命百岁?但有人说,长寿也是一种痛苦。想想也是,如果是整天躺在病床上,让病魔恣意煎熬,也真是一种罪过。我想,人生在世,倒是应该竭力去增添“快乐的寿命”。  相似文献   

17.
跨越大洋的情杀索世宁,张晓敏一1990年8月,年仅18岁的李林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考入天津某名牌大学,攻读管理工程专业。他百度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地从小生活在一个不睦的家庭中,家中的其他成员基本上都是个体户,只出了他一个大学生。他立志一定要抓住机会,...  相似文献   

18.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19.
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担着两筐茶壶去集市上卖,谁知他在经过一个山坡时,几个茶壶从筐里掉出来,摔了个粉碎。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这时有人提醒他说:喂,你的茶壶摔碎了,你还不快看看!这人回答说:既然已经摔碎了,看又有什么用呢?这个人堪称是一位智者,因为生活中,能像他一样生活的实在不多。更多的人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面对已经打碎的“茶壶”,叹息一番,后悔不已,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说,甚至因为分神,弄不好还会打碎更多的“茶壶”。对人生而言,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时远远比打碎一只茶壶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20.
“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哪怕一年只帮助了一个人,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就特别有意义。”采访“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以下简称“小笼包”)的创始人肖亮,同样的一句话,他反复说了3次。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的脸上,这是一个“80后”,但是有着同龄人不一样的选择和坚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