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首次提出了权力制衡理论。他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否则“公民生命、自由必然要成为牺牲品。”①政府作为最大的社会公共权力中心,同样需要对其进行权力制衡。否则,政府权力的自我扩张的内在冲动必将导致政府权力的泛化和异化。而且,这种权力的泛化和异化是以牺牲社会、公民以及其它合法利益集团的合法利益为代价的,这样,也就必将使社会公民以及其它利益集团的利益的丧失,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心态、情绪变态和扭曲。同时,寻租活动、腐败行为里应外合,社会问题应运而生。政府失去权威、政府官员蜕化、社会处于无序化状态,甚至“国将不国”。因此,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要建立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以适应约束政府公共权力泛化和异化之需要。同时,现代政府公共权力的多元性决定了要建立多元的约束机制。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财政约束、政治约束、法律约束、社会约束、市场约束和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2.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应充分发挥科技之力,而科技之力的充分发挥则以科技创新为基本进路。科技创新是美好生活需要生成的前提和实现路径。科技创新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总目标,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价值指向,构成推动和引领美好生活的第一动力。在美好生活视域中,科技之力呈现出强大的正能量,是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杠杆”。由于创新文化不发达,我国科技之力尚处于“发轫”之际,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点,严重制约着美好生活的实现。因此,只有倡导创新文化,从培育科学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理念、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锻铸科技之力,才能充分彰显美好生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岳庆平 《民主》2006,(12):31-32
机关文化建设是机关形成共同价值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机关的必要基础,是机关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应该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一般而言,机关文化建设要重视制度文化“硬约束”与精神文化“软约束”的有效结合。在制度文化“硬约束”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机关要想正常有序地运转,没有刚劲有力的制度制约、束缚和规范都是不可能的。机关制度文化规定了机关行为中,哪些应该做、好好做,哪些不该做、不能做,通过鼓励与约束、赞赏与惩处以及行为偏差修正等制度上的“硬约束”,最终达到机关建设的目标。可以…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国之道,是指管理者用道德的感召力治理社会,通过道德教育来约束人们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治国方式。以德治国的主体是党员领导干部,关键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道德的感召力。实现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吏。实现以德治国方略,根本在党。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伟 《行政论坛》2005,(1):61-64
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行政法治,而实现行政法治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和制约。因此,必须确立行政权是有限权力之理念。对于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应从“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两方面入手,确保监督权力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以及监督权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并设定相应的法律监督程序保障行政法制监督切实有效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是我国封建社会行将解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具有爱国主义和近代要求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和文学家。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他以具有独特风格的诗文,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黑暗,倡导改革,反对外来侵略,成为中国近代新思潮的开启者之一,有中国历史上的“但丁”之誉。  相似文献   

7.
论文认为,我国处于转轨期的政府腐败实质是规模过渡的政府权力对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力的损害和侵犯,这种不受制约或制约不力的政府权力运作规模是当前腐败的总体性根源。“法制控制论”的基本主张是通过“严刑酷法”来监控和约束公务员手中的公共权力,采取“坏哪修哪”的亡羊补牢战术来遏制腐败局面,只治标不治本。因而只有采取法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权力运作规模过度进而解决政府权力运作过程的制约不善的连带难题,从根本上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8.
某单位发文件,要求改进领导作风,其中一项是要求在领导干部中“大兴解决问题之风”。要求领导干部“解决问题”,自然是不错的,但对倡导“大兴解决问题之风”,鄙人却颇有疑问。疑问之一: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人无论做什么工作,包括  相似文献   

9.
运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索了制约我国物业税税制改革的财政公共管理体制中的约束机制,得出结论如下:不规范的财政分权改革的直接后果造成了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逆向软预算约束",而分税制改革给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带来的"驱赶效应"以及地方政府事实上具有获取体制外资源的强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又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逆向软预算约束"机制.在上述财政管理体制环境中进行物业税改革自然步履维艰,因为地方政府"逆向软预算约束"机制是制约物业税税制改革的直接原因;不彻底的财政分权体制缺陷是制约物业税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社会约束不力以及相关制度设计缺陷是制约物业税税制改革的外在原因;税制设计严重老化是制约物业税税制发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方励之鼓吹的民主就是“谁也不怕谁”,自由就是“不受任何约束”等论调,在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中颇有一定市场。许多青年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加速我国民主化建设的进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同方励之的“绝对民主自由”观划清界限。方励之鼓吹的不受任何限制、约束,甚至也不受宪法、法律限制和约束的民主自由,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民主自由从来都是法律赋予的,当然也应当受到法律的制约。这一点,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同样也会有这个权利。”卢梭也说过:“决不能有无法律的自由,也不能有任何人超乎法律之上。”资产阶级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代英、美、法、西德、意、日等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法律在赋予公民游行、示威、集会等自由权利的同时,而不对这些自由权利加以具体限制;他们无不规定关于举行游行、示威、集会等活动的申报、纠察及违法惩罚等一系列制度。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有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这是不符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以后,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石油等能源矿产供给问题在即将到来的“十一五”计划期间会显得更为尖锐。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相似文献   

12.
权力高度集中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解决权力腐败问题,首先要厘清权力的授受关系、制衡关系和回归关系,其次要加强对权力进行制约:以法制制约权力、以市场规范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约束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3.
张迁 《瞭望》2006,(16)
4月20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宣部等十一家部委将联合开展为期一周的“全民阅读活动”,以倡导文明的社会风尚,大兴读书之风。此举可谓及时。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早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民谚,也有对有志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鼓励。在中国,“读书人”要承担特别的责任,因此素以“富  相似文献   

14.
马维英 《学理论》2008,(18):25-26
中华民族的“和”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主旋律。“和实生物,和以处众,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因为“和”,则有人的自身健全发展,社会的和谐有序,万物的共生共存。但我们强调“和”的同时,更要秉承着“和而不同”的原则,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5.
堪培拉专电 从80年代末起,具有“西方传统、东方位置”的澳大利亚在亚洲地区崭露头角,并活跃在亚太政治舞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积极参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进程和倡导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澳开始了以“面向亚洲”为重点的对外政策。 1991年底,基廷出任总理。翌年,这位以果敢著  相似文献   

16.
刀客有道     
古之盗亦有道,大概是庄周先生瞎编的。他的目的在挖苦“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以倡导“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有盗然后才有侠。侠有没有道呢?猜想起来,大概也是有的。至少是讲义气,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要之,我们中国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中国人无论  相似文献   

17.
清朝嘉庆年间,无锡丰乐桥重建,诸乡民提出修桥时沿河建一条拉纤的路,以方便来往的船只。县令韩履宠因此问诸乡民:“向来有否?”答曰:“无之。”韩曰:“然则‘率由旧章’可也。”拉纤的路便没有修,结果,“每遇西北风,其流直冲,无有约束。覆舟殒命者一岁总有数次。此‘率由旧章’之误事  相似文献   

18.
市场约束广东经济增长的新﹃瓶颈﹄●张朝祥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领头雁,国民经济在持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近两年明显放缓,市场约束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增长的新“瓶颈”。1996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是1980年的85倍。广东目前每年...  相似文献   

19.
卞纲成 《学理论》2010,(23):190-191
同西方人一贯提倡个人本位的文化思想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社会本位;这是一个“文化黑洞”,其中的“半私”、“半公”的缠结’,时常表现为一种民族性的巨大心理定势,以万应之力,承受各种改革、革命的冲击。而安之若素,守旧依故,使历史的发展不是停滞,就是在原地兜圈子。  相似文献   

20.
大部制改革的逻辑包括起点逻辑、过程逻辑和结果逻辑.其内在逻辑悖论具体表现为:大部制改革仍然具有体制内自我膨胀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部制改革具有蚕食社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部制改革具有追求内在利益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部制改革具有被既得利益集团同构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部制改革具有使企业行政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部制改革具有权力滥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其外在困境是:大部制改革的系统性约束,输入的稀缺性约束,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约束,市场经济滞后的制约,大众参与渠道的匮乏性制约,大部制改革的意识形态制约性约束.大部制改革路径解困的核心是确立宪法的尊严,树立宪法的神圣权威,使宪法成为大部制改革的基本准则,并以宪法为核心建立推动大部制改革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