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抉择     
没想到,在从事了二十几年思想政治工作后的今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却深深陷入了对人生道路抉择的困惑之中。在勃勃涌动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本来就囊中羞涩,在诸多的大宗开支面前,我更加窘迫。住房商品化的政策要推行、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要实施、女儿上大学要自费,而我所在的单位又不景气,不由得使人的思绪老在“孔方兄”上打转转。前几日,一位在机电产品开发中心任职的老同学来家闲聊,当谈及这些话题时,他劝我尽早改行,到他所在的单位工作。他告诉我,由于他们单位最近开发出了一种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市场行情十分看好,仅四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  相似文献   

2.
在天津蓟县,我结识了一位两年前曾因主动辞职而闹得满城风雨的土木建筑工程师.他,名叫张健,五十来岁,高高胖胖的身材,架着一副宽边眼镜,意态轩昂,步姿爽健,看上去就是一个不俗的人物,凭着职业的本能,我一眼断定他是个"高知",谁料,他轻意地表示了可得而又不欲的态度."难道是单位里没给评定?"哪里,我是个体户啊!"他的回答大出我所料,但惊讶之余,又觉得他从工程师到个体户的转折又诱人问底,出于记者的好奇心,我就把他盯上了,然而也就是这一"盯",我竟发现了一个改革时代的新型人物.  相似文献   

3.
好人曾令刚和他的字●黄永厚文图一)好人受欺、好人受气这是不争之说。我用好人做了题目、又隐去他受欺受气的故事,会不会有损行文的仗义呢?我想不会。第一,好人在单位是士民众庶有口皆碑的。第二,好人不舒心的事都归清官难断那一头管着,别人替他着急吧,他都嘿嘿一...  相似文献   

4.
蔚县邂逅     
王宝文 《侨园》2014,(10):22-22
单位有一张家口籍的同事,说他的家乡蔚县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但那里为何将"蔚"字,读作"蔚"(yù)就不知道了。我是一个喜欢较真的人,为弄懂这个字的由来,不仅查了《现代汉语词典》,还专程到蔚县做了探访。到达蔚县正是中午,阴沉的天空下起了雨。我向一中年人问路时,不自觉地又把这个地名读错了。他给我指明了方向,还主动告诉我:蔚,一字多音,一般读wei,可我们当地人就将这地名读作yù。它为蔚州县、蔚汾县和蔚汾河、蔚茹河的专用字。我谢过刚要走,他又说道:"正好我没事儿,陪你走走吧!"我有些惊,慌地望着他。  相似文献   

5.
某单位一位领导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他始终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宗旨为人处世。结果,这个单位接二连三出了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的事。对此,群众反映说,若是领导平时多加批评教育,兴许不会出那么多问题。看来,不言人过  相似文献   

6.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7.
冷面逐人     
文章的标题是从一本书上抄来的。我喜欢这四个字。它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情。 朋友告诉我,A君不回来了,在美国领了绿卡了。我问为什么。他告诉了我一段隐情。A君是某研究单位一位老实巴脚的科技人员,50年代末,或是60年代初的洋博士。一家四口在一间小屋里挤了多年,毫无怨言。改革开放以后,应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邀请,前往研究一个课题。期间,他无时不牵系着国内的妻孥、朋  相似文献   

8.
一位地区的文化局长写信给我说,现在他所在地区的一些单位、一些地方人心涣散,总的思想情绪是等待、观望,不想有所作为,不愿有所作为,颇有一些熬日子的劲头。他惊呼道:这种现象很值得引起警惕,这是要给改革、建设带来大损害的! 其实,这种等待、观望的情绪,不只在他那个地  相似文献   

9.
正1984年4月的一天下午,我放学去父亲单位,看他在办公室里忙着。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作业单"和一些工作资料,我不知道父亲在干什么,也看不懂他在忙什么。"我饿了,啥时候带我去吃饭啊?"父亲一边整理资料文稿,一边从更衣柜里拿出了面包和香肠,"你先吃吧,挺好吃的,我要去一趟站台,看看卸车的情况……"我看到他拿着一沓"作业单"急匆匆走出办公室。等父亲带我走出办公楼,路灯都亮了,星星静静地眨着眼睛。后来,从学校阅报栏里工厂自办的《松陵报》上得知,中国第一架多用途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歼8Ⅱ飞  相似文献   

10.
今天到单位去上班,发现大家看我的眼光跟平时明显不一样了,见了我就象见到他们的大爷似的,一个个郝毕恭毕敬,客气有加。扶“正”的感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心情特别地爽!刚进办公室就接到老领导的电话,嘱咐我要好好干,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其实,他不说我心里也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朋友告诉我,说有一次他去参观本市一家乐器厂,见负责接待的该厂党支部副书记竟是长发齐耳,着牛仔裤的男青年时,着实吃了一惊。尽管这位青年的介绍给他以精明能干的印象,该厂确也经营管理得不错,但他总觉得有点……,什么呢?也说不清楚。听了他的话,我感慨之余,想了很多。留长发、牛仔裤,曾被我们断定为西方青年颓废堕落的表现而加以禁止;甚至有的单位作出过有上述打扮者不准进厂的规定,措施不可谓不  相似文献   

12.
对“我”有利的事办,不利的事不办,甚至非按我的意见办不可,否则叫你搞不成。这是第一种.会上形成了决议,承诺也很好,会后就是不执行,另搞一套。这是第二种.看人办事,某领导说的办,某领导说的不办.这是第三种。不是一致对外去竞争,而是内部互相算计.这是第四种。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挖潜上,放在方案优化上,而是斤斤计较经济切块中本单位的得失,甚至以牺牲他单位利益或全局利益来换取本单位的利益。这是第五种。工作作风不廉洁,你不给我好处,我不为你“服务”。这是第六种。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个同学,年轻时靠自己的努力与才能,很快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后又稳稳地当上了单位“一把手”。他德才兼备,政绩突出,且很受干部群众喜爱。就在他自己还未觉得老的时候,到了退居二线的年龄。清闲了,无事可干了,他觉得人生没有了滋味。  相似文献   

14.
父亲干了一辈子政工 ,我偏又“子承父业”。在上班的第一天 ,父亲便很认真地对我说 :“干政工很苦、很累 ,也很清贫 ,你最好不要走这条路。”他老人家劳累了一辈子 ,两袖清风 ,担心我吃不了这份苦。可我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竟又趟着父亲的老路 ,“鬼迷心窍”地干起了政工。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流动性很大的电力建设部门 ,目前正在承建宝鸡第二发电厂 ,作业环境异常艰苦。在这样的单位里 ,政工的份量是沉甸甸的。我先是在基层任兼职团支部书记。后来 ,由于工作需要我调入了工会 ,专搞宣传工作。因为从小喜欢写作、演讲 ,每每参加比赛 ,总是载誉…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省章丘县普集区委办公室里,我看到一本奇特的登记簿,登记的是企业退休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级别、原工作单位、现住在何处等栏目。区工业公司副经理许高善同志说:“这是我们的‘人才字典’”。接着,他向我介  相似文献   

16.
新春伊始,文化部艺术局、中国京剧院等9个单位为我举办舞台生活60年的祝贺活动。如果同许多为祖国的民族艺术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前辈相比,我是自愧不如的,从而使我深深感到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在这兴奋时刻,使我不由地想起一件往事: 1948年11月间,我和少春同志合排的《野猪林》,正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时,保甲长借派兵役税向我进行敲诈勒索。我据理力争,他张口就骂“臭花脸”。人格不可辱,我在盛怒之下,打了他一个嘴巴。为此招来牢狱之灾,以“殴打保甲长,抗缴兵役税,调查政治背景”为名,关押我1月之久,不知花费多少人力、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底,上级部门要求我们送一篇上年度劳模的通讯,准备刊登在企业报上。关于这位劳模的事迹,我虽然了如指掌,但是在下笔之前我还是想找本人谈谈。劳模姓黄,刚刚对出头,眉清目秀,身材高大,喜欢穿红色的衬衣和西服。他喜欢唱《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粗矿豪迈的歌,曾经在单位歌咏比赛中获二等奖。他极爱美,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他感觉到我给他照了相,事后总要向我索要照片。谁会请到,这样一个帅哥儿,居然是煤矿几百米深处掘进队的队长,曾带领二十多名矿工创造了广旺矿务局白水煤矿“三个第一”(连续五年第一个完成矿下达的全…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空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的方副司令员宣布了空军为孙庆礼记二等功的通令,引起一阵热烈掌声。责任使他寝食不安1994年,47岁的孙庆礼被调到一个师级单位任政委时,这个部队的工作正在走下坡路,上下都为此焦虑。军区空军政委在党代会上对他说:“孙庆礼同志,我知道你面临的困难很大,只要你把这个部队的建设搞上去,就是对空军的贡献,我给你敬礼了!”说完,这位年逾花甲的中将把右手举到了帽沿。此时的孙庆礼心情激动,禁不住热泪盈眶。他回到基地后,对党委一班人  相似文献   

19.
一张购粮单     
布阿 《瞭望》1984,(19)
假期巳满,仓库保管员秦金朝把自行车蹬得飞快,他要在傍晚赶回工作单位——河北省赞皇县清河粮站。天已黄昏,空气闷热。金朝放下自行车,立即接班工作。他坐在桌旁,桔黄色的灯光洒满室内。他把回家四天粮站购粮留下的购粮单拿来,一张一张地翻阅,忽然产生了疑问,在麦收后的一个多月里,收购议价麦才五千斤;而我回家只四天时间就  相似文献   

20.
感谢生活     
痛苦之前我感谢生活,他给我平安。痛苦之后我感谢生活,他给我幸福。痛苦之中我感谢生活,他给我体验。繁华之前我感谢生活,他给我安宁。繁华之后我感谢生活,他给我沉静。繁华之中我感谢生活,他给我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