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访欧,首站是俄罗斯。到俄罗斯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因为那是列宁的故乡,那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莫斯科机场的过关速度和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但进入森林环抱中的莫斯科城,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徜徉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俄罗斯民族之大气、文化积淀之深厚、建筑风格之独特,处处都可感受到。一些宏大的建筑更显示着往日的辉煌。在莫斯科,我们参观了红场、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在我们心目中那可是圣地。列宁墓庄严肃穆,卫兵守护左右。尽管苏联解体,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剧变,列宁开创的事业被葬送了,但从参观瞻仰列宁墓…  相似文献   

2.
1998年9月17日──9月23日,我作为中国赴俄罗斯德育工作者考察团成员到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参加中俄教育者会议。这次有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时间虽短,但我仍得到一些启迪与收获。一、赡仰红场、列宁墓的思考9月17日,我们团到达莫斯科,住在乌克兰饭店。18日上午参现红场、列宁墓、克里姆林宫,下午参现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市街道宽阔,环境整洁,城市中多系40──50年代方形式尖塔形建筑,一座用大理石装饰的东正教大教堂是新的大建筑。10时到达令人敬仰的红场、列宁墓,使我记起1941年德国法西斯突然进攻苏联,…  相似文献   

3.
我应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邀请,最近去莫斯科参加了讨论中华文明的“国际汉学家大会”。开会只三天。其余时间我在莫斯科与彼得堡访问、考察,与各界人士交谈。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向往苏联,梦想有一天去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如今梦想实现了,但是我看到时是一派破败景象。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70多年奋斗,苏联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又成了强大的、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我这里特意加上“富裕”二字。因为剧变前的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早已超过“小康”,达到相当富裕的程度。每个人从娘肚子里的胎儿到出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直到老死进坟墓,…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9,(12)
<正>苏联谢·阿列克谢耶夫在《列宁的故事》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卫国战争时期,列宁收到一封从南方察里津前线发来的急电,大意是:前方局势非常紧张,部队要求支援武器和服装,控告莫斯科迟迟不予答复。列宁看完电报后皱起了眉头,并让通信员把电报送给军需供给部。一个小时后,他又亲自给部长打电话:"您好,我是列宁。我派人  相似文献   

5.
列宁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几个特点——读《回忆列宁》有感□北京游洛屏1969年至1970年,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回忆列宁》五卷本。这套书收录了列宁的亲属、战友和友人回忆列宁的许多文章,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列宁的光辉形象。读后,我更深刻...  相似文献   

6.
到了莫斯科,不能不去红场———那儿长眠着一个开辟人类新纪元的伟人列宁。我对俄罗斯始终怀有真诚而友好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心理上的贴切,源于少小时受《列宁在十月》、《伟大的公民》等苏联电影和《红色保险箱》、《危险的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苏联文学作品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读书期间,我更多地涉猎了俄罗斯的文学作品。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高尔基,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曾吸引过我无悔的目光。另一方面,在我的认知中,自20年代起,无数中国热血青年汇聚在这世界革命的中心,接受革命的洗礼和熏陶,…  相似文献   

7.
197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60周年,11月7日,苏联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在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队伍中,第一次出现了和列宁像制式、大小一模一样的勃列日涅夫肖像,站在列宁墓观礼台上的勃列日涅夫喜不自禁。1977年对于苏联而言,也确实是重要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列宁遇匪记     
1919年1月19日晚上,列宁与妹妹玛丽娅·伊里奇尼娜从克里姆林宫乘车去莫斯科郊外的森林学校探望正在养病的克鲁普斯卡娅和学校的孩子们。与他们同行的有司机吉尔、警卫切班诺夫,快到加里宁工厂时,突然窜出一伙土匪,把列宁的车拦劫了  相似文献   

9.
我曾读过革命先烈、著名作家、诗人蒋光慈的诗《莫斯科吟》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最后的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哎 !十月革命 ,我将我的心灵献给你罢 ,人类因你出世而重生。”这是代表进步的人民的思想感情。在五十年代 ,我受“以俄为师”的影响 ,对苏联几乎达到了迷信的程度。那时 ,我非常羡慕人家有机会到苏联参观 ,觉得人生一世 ,能够去苏联走一趟 ,就是最大的幸福。后来 ,我的思想感情起了变化。而今 2 0 0 1年 9月 1 4日 ,正是 1 991年 8月 1 9日苏联解体十年后的不久 ,我有机会到俄罗斯旅行 ,心情是复杂的。一个有 70年革命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0.
1921年7月,正在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瞿秋白见到了列宁,并在“走廊上相遇,略谈了几句”。列宁还给他几篇关于东方问题的材料,让他学习。同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4周年大庆日,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又一次见到列宁。他在《俄乡纪程》中写道:“忽然见到列宁登上讲演坛。全会场都拥挤簇动……后来突然万岁声、鼓掌声,震天动地。”  相似文献   

11.
我看康生     
1959年春天,党中央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由李雪峰、康生、刘宁一、刘晓等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出席苏联共产党第21届代表大会。我作为随团翻译一同前往.这就使我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康生。到莫斯科后不久,有一天,康生对我讲:主席有个儿子叫岸青,精神曾受过刺激,现住在莫斯科的一家疗养院。他让我告诉苏方接待人员,请他们通知院方,我们要抽时间去看望岸青。  相似文献   

12.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战争初期,在德军"闪电战"的打击下,苏军遭受巨大损失,到9月底,在苏德战场上,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封锁了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群攻占了基辅,中央集团军群占领了距莫斯科仅三四百公里的斯摩棱斯克,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大门。莫斯科是苏联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铁路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关于高举旗帜的问题,我结合理论宣传战线的工作谈几点体会。一、要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这面伟大旗帜在新时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社会主义的发展看,旗帜问顾关系到无产阶级政党的生死存亡、无产阶级国家的统一独立、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所取得的。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苏联共产党的瓦解,苏联社会主义大厦的崩溃,是苏联领导人丢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旗帜的结…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一九二一年十月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的报告中,把苏联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划分为两个时期:从一九一八年初到一九二一年春为一个时期;从一九二一年春到报告的这个时期为一个时期。以后,他经常以一九二一年春天为一条线,把这两个时期区别开。这后一个时期通常被称为新经济政策时期。这后一个时期,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苏维埃国家实行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5.
1983年6月17日上午8时许,莫斯科列宁大街外国人公寓大楼旁的通道上,发现了一具死尸。12层的一扇玻璃窗敞开着,似乎此人是跳楼自杀。 紧接着,一辆救护车鸣笛疾驶而来。警方封锁了现场,救护人员很快将尸体搬上车。不久,苏联官方公布调查结果:死者丹尼斯·斯金纳,54岁,英国米兰银行驻莫斯科办事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16.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只能就编写《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一书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 ,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思路被忽视的原因在读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 ,邓小平曾讲过这样一段话 ,他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对列宁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探索 ,邓小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实际上 ,列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高放教授终生从事苏联历史教研工作,探求对苏联历史经验的真知,把60年跟踪研究的感悟,概括为十个要点,既供资政,更供育人通鉴。我完全赞同该书关于苏联是自我葬送的结论,但在怎样理解苏联是自我葬送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我认为,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国家的创立者列宁,在苏联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没有意识到角色的转换,一如既往地将革命党的意识、观念,作为国家、社会的体制构建的指导,从而为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培育了合适的土壤。因此,如果资政的话,切不可把列宁时期奉为社会主义的完美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苏联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教养,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苏联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更加注重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思想政治教育是苏联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早在苏维埃政权确立初期,列宁就提出了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能够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遵循列宁的遗训,苏联党和政府始终把对青少  相似文献   

19.
正二、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联名发表《莫斯科宣言》蒋介石以"煽动暴乱"罪名通缉邓演达。在武汉,机枪已对准邓演达的住处。邓演达深感大革命的失败已无可挽回,于1927年6月30日秘密离开武汉,8月15日到达苏联莫斯科,受到苏联红军总司令部的热情接待。9月7日,宋庆龄、陈友仁到达莫斯科,受到苏联外交部的热烈欢迎。邓  相似文献   

20.
近读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程又中著《苏联模式的兴衰》 ,(湖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8月出版 ) ,有不少感受和体会。我的第一点体会是 ,研究苏联模式问题必须系统化。以我的看法 ,以往我国学术界关于苏联模式的论文、论文集和专著许多研究不够系统 ,多半倾力于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程又中的《苏联模式的兴衰》则展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它是一部系统地、全面地研究苏联模式问题的学术专著。在这部专著中 ,有对苏联模式形成的基础的论述 ,即对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的论述 ,以及对列宁逝世后联共 (布 )内发生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