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时珍识蛇的故事——实践出真知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是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民间医生。他从24岁起便开始行医生涯,34岁决心写《本草纲目》,到61岁时,基本完成了这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盛名的医学巨著。李时珍为何能有这么丰富的学识呢?这既不是从天降,也并非他的头脑自生,而是他努力实践的结果。一方面,坚持自学,他读了《神农本草  相似文献   

2.
文化涵化作为文化变迁的一种主要形式,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人类学研究论坛上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涵化”(acculturation)这一学术用语,以三位美国人类学家的界说最具有代表性。早在1936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M.J赫斯科维茨就在他和R.雷德菲尔德、R林顿两人合著的《涵化研究备忘录》中对“涵化”下了定义,认为:“涵化”指的是“由个体所组成的而具有不同文化的民族间发生持续的直接接触,从而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形式发生变迁的现象”;在其1938年出版的《涵化:文化接触之研究》一书中,他又重申了这一定义产1953年,R.比尔…  相似文献   

3.
一百年来,在妇女运动光辉实践的基础上,中国的妇女理论蒸蒸日上。 20世纪上半世纪妇女理论开始冲被封建牢笼 早在芝加哥1909年妇女罢工之前的1904年4月,中国的《妇女界》便发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说》,《神州女报》发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论》,严厉谴责封建社会压迫妇女的“三从四德”。  相似文献   

4.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  相似文献   

5.
评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朝晖 《求索》2005,(4):167-168
Chomsky20世纪 50年代提出转换生成语法,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观。其核心是“普遍语法”。他 1995年在《语言与自然》中和 1998年在《最简探索之框架》中,一再坚持他的“普遍语法”观点。本文对“普遍语法”试加简评。一 语言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语言是怎样产生的? Saussure说,语言是“社会群体所接受”的“社会惯例”(convention),“是言语能力的社会产物。”马克思恩格斯也说语言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 35页)。Chomsky则认为,语言是遗传的产物。语言决不能靠环境“刺激———反应”产生。语言…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是个《红楼梦》迷。他曾说:“(我)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又说:“这本书对我文字的影响很大。”情况的确如此。白先勇是台湾作家中学《红楼梦》最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很好继承了《红楼梦》的艺术传统,而且融传统于现代,做出了独创性的发扬光大。他虽然不是专门的“红学家”,但  相似文献   

7.
我看“国学热”孙郁几年前,倘有人大谈“国学”,大概很让人吃惊。我有一位熟人,终日钻研《论语》、《孟子》,在学校时被讥为怪人,不仅同事瞧不上他,后来妻子也竞离他而去。弄国学者,命运竟与孔乙己近之,真是让人感慨不已。然而,从1992年年底开始,“国学”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庄子在《天下篇》里提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把“判美”与“析理”作为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意大利15世纪的伟大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画的那幅世界名作《蒙娜丽莎》,不仅调动了天才的艺术技巧,而且运用了解剖学原理、光学原理。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  相似文献   

9.
1996年3月14日王洛宾先生病逝,至今已经8年多了。他生前62年的艺术生涯中,搜集、整理、加工、创作了一千多首歌曲,他是一位音乐家,也是一位词作家、诗人。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达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康定情歌》、《四季歌》等歌曲,在海内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可以说,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能听到王洛宾的歌。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王洛宾“东西方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人们赞誉他是“西北民歌之王”、“西部歌王”、“民歌之父”……面对这些溢美头衔,王洛宾始终是很平静,…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公安》2012,(12):50-53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自然医学.它发展于民间,取材于自然,以临床实证为根本,经过五干年的锤炼而锻造了20万方剂,形成“世无不识之病,病无不治之方”,丸散膏丹,砭针汤灸,砰沦与技术十分完备的体系。中医有八纲辨证,《脉诀》《药性赋》《雷公炮制法》等基本要则,有“四时禁针”、用药“十八反”、姻亲“五孚法”、《医门法律》等法规,有《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经煦巨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王朔一系列独特的“高论”掀起了轩然大波,不仅引得学者、作家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而且引起诸多“网虫”在网络上的讽刺挖苦“大战”。在当代社会,能在文化领域掀起些波澜是相当不容易的事,这能让专家学者们有话可说、有题可作,能让大众消闲消食、解闷解气,仅凭这一点,王朔就是一个值得观察和解读的人物和文化现象。一当前对王朔的一种解读是将他和流氓文化联系起来,认为他和中国源远流长的流氓文化有着血缘关系。这便是王彬彬先生在《中国流氓文化之王朔正传》(《粤海风》2000年9—10期,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提…  相似文献   

12.
台静农的学生时代正处在一个风起云涌、急剧动荡的时代。他从汉口德华中学到北京大学旁听。众所周知,20年代,北大是新思想的发源地。热血青年台静农的大学时代就是在时代的旋涡之中渡过的。他投入了当时伟大的新文学运动,并得到锻炼和成长,20年代便研编了一本《关于鲁迅及其著作》(1926年,由未名社出版),出了第一本小说集《地之子》,紧接着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小说集《建塔者》。前后两本小说集描写的人物略有不同,前者用心血道出了“人间的酸辛和凄苦”,后者则是前者的升华,所写的人物“多半是时代的先知们”。台静农自己认为:…  相似文献   

13.
说起全国人大代表方志远,就不得不提明史。自2010年应《百家讲坛》栏目之邀先后主讲《大明嘉靖往事》与《万历兴亡录》后,方志远声名鹊起,公众开始知晓这位学术功底扎实、为人严谨低调的历史学家。有不少的媒体称他是目前最火的“学术明星”和“国学明星”,但他似乎不太理会这样的头衔,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院长,方志远更愿意别人只把他当成一名普通的代表和一位教授历史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00,(1):62-63
枸杞 《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李时珍在《本草钢目》中记载有“猗氏县一老人,服之(枸杞)寿百余,行走如飞,白发反黑,齿落更生,阳事强健……”历代医学家对枸杞的健身功效,推崇备至。 枸杞鸡丁  相似文献   

15.
殷海光曾以“五四之子”自任,是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舆论界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先锋。20世纪60年代,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他开始沉静思考文化问题,著成《中国文化的展望》。在这部代表性作品中,殷海光实现自由主义文化观的初步而重要的转折。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中国民政》1995年第9期刊登过一篇读者来信,提出为让全社会更加理解、支持民政工作,建议谱写一首”民政之歌”。这建议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据《中国社会报》1996年9月24日刊载,“民政之歌”终于诞生了。在同年8月南京举行的“世纪之声”全国歌曲大奖赛中,湖北省当阳市选送的“民政之歌”──《心灵的阳光》在全国30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选送的1.8万余首歌曲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令人感到自豪的是,这首民政之歌歌词作者是出自我们民政工作者之手,湖北省当阳市民政局局长胡传柱是这首歌歌词的作者。这首民政之…  相似文献   

17.
鲁迅说他在一九一八年之所以开始写小说,是由于他对热情者们的同感,“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他把自己从事的文学事业叫做“遵命文学”,他说:“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近年来,有人在评价鲁迅时,硬说鲁迅的“遵命文学”是遵早期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之命。说他的小说《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提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这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驱者”政治号召的一种呼应。我认为这是不合乎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8.
“半推半就”,《辞源》解释为“形容假意推辞”,最早出现在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说的是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相思成病,红娘从中周旋,使二人得以再次会面。相见之后,张生百病顿消,情不自禁地把莺莺揽入怀中。闺门之女莺莺初与异性接触,虽羞羞答答,但又爱欲难忍,于是就“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香腮……”有了这第一次交欢,崔莺莺再无羞怯之感,美梦醒来便向张生郑重声明:“妾千金之躯,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王实甫不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戏曲家之一,仅“半推半就”四字,便把古代的男…  相似文献   

19.
与以往的任何世纪相比,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艺思想之活跃和流派之多达到空前水平。这是人称“主义们”的世纪。不过其主要思想及其发展,我们可以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加以概括。对十九世纪来说,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想的反动或发展。同样,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或发展。如果我们把1917年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谢克洛夫斯基发表的论文《作为手段的艺术》算作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开端,那么1922年《荒原》和《尤利西斯》的出版便标志着现代主义文学的成熟。文学史家常称现代主义阶段为“艾略特”或“乔哀斯”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邢魁学 《西部社会》2002,(11):35-37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经”字,是后世对圣贤文章的尊称,含有高山仰止之意,不是俗世所理解的什么咒语祷文。先秦时,各国约有三千多首诗歌流行,孔子费尽心力,筛选出305首,编书名为《诗》,至汉,遂被尊为《诗经》。“经”字在这里,有神圣之义。时代隔膜,世人受了庸见的暗示,一见“经”字,便想到鬼神,继而会画符磕头,联想之快,无以复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