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爱心关怀、服务人群”,“做好事、做善事,一定会得好报,心情愉快,就能健康长寿”,这是曹仲植先生的人生追求,也是他真正的长寿之道。  相似文献   

2.
会心茶座     
□尹玉生爱在心间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正好我当时又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为老人拆起线来。在治疗过程中,我和老人攀谈了几句。我好奇地问:“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要在9点钟到康复室和我的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妻子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问道:“如果你去迟…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4,(3)
很早就听说夏新明副司令员是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我慕名来到他家造访。当时,我心里有些不安,因为事先未约定时间即叩他的家门,这本身就缺乏礼貌;另外他究竟是位接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轻易打乱他的生活规律,是否会令他不高兴,甚至像战争年代那样被他“训”一顿,扫兴而归呢?但是,当我们见面之后,这一切顾虑就像雨后天空似  相似文献   

4.
魏翔 《小康》2013,(1):77
我在美国遇到一个教授,他的房子需装修,设计师问教授"每天怎样走进房子"等细节问题,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教授行为习惯的人性化装修方案。可见,房地产要趋于居住化,需更多了解人们的休闲行为模式。我们做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老人退休后,释放出的休闲时间是美国老人的数倍。这为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和小区建设提供了思路,即老人多出的时间做什么?现在的养老  相似文献   

5.
高林 《黄埔》2008,(1):62-63
在贵阳风景如画的花溪河畔,生活着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黄埔老人。不少媒体和个人带着好奇走近他,这不仅缘于他百年风雨人生里装满了许多传奇故事,更在于人们想探究他百年健康人生的长寿秘诀。他就是可称得上传奇人物的张葆琛老人。  相似文献   

6.
没见陈总之前,我们就读过他的许多文章,还听过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印象很深,但很抽象,看看东啤、拜访陈总,成为心仪已久的事情。四月,恰巧一个机缘,使我们有了采访陈总的机会,不待预约,我们便在一个春雨潇潇的晚上,叩响了陈总的家门。一、沉重的翅膀初见陈总,感觉到这是一位儒雅而睿智的老人。也许是他身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许是他详和而略带倦意的面容,使我们不由改变了惯用的采访形式,产生一种与之忘年倾谈、相互沟通的欲望,好在我们已熟读陈尔程经营方略,才使我们的采访没有偏离既定主题。“陈总,所说您很喜欢读《沉重的…  相似文献   

7.
这一天,是蓬莱市登州街道东关社区居民张仁老人的75岁生日。一大早,老人就念叨:“今天生日,吕书记又会给俺送生日蛋糕了。”正念叨着,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志玉提着一个大生日蛋糕,带着居委会干部登门给老人祝寿来了,张仁老人高兴地拉着吕志玉的手一个劲地夸居委会干部是群众的贴心人,吕志玉憨厚地笑笑:“干部就是大家的公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8.
某电台播了一个小品,叫《采访长寿村》。内容是这样的:记者走进长寿村,看到一老人正在吃饭,迎面上去问“大爷您几岁?”大爷说:“100岁。”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说:“每天按时吃饭,不过我年青,说不全,你去问我的哥哥吧。他今年112岁,正在前面做农活。”记者:“哦。”记者走到田边看到老者问道:“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做农活,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回答到:“我长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天天坚持做农活。不过我说的并不全,你还是去问我叔叔吧。”前面木凳上静坐一个老者,记者前去问到:“大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者睁开眼笑笑说…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的转轨过程,充满着变异新生。现代生活好比一台巨大的过滤器,对往昔的文化传统或放行,或阻遏,于弃取之间行扬抑之道。鲁迅在“五四”前夕指出,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鲁迅在这里以激昂的语调道  相似文献   

10.
据上海市老年学会调查,在上海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中,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改善占8%、气候条件占7%,其余60%N素则取决于老人自己。记者近日探望了上海市闸北区最长寿的107岁老人包廷琴,听她讲述自己的长寿之道,并总结出了百岁老人的几大长寿秘诀。  相似文献   

11.
漫画与幽默     
一个商人问另一个商人,“你的广告有效果吗?”“当然,”他的同行回答。“上周我们登广告招聘一个更夫。第二天晚上我们就被抢劫了。”在比赛中,一个拳击手猛烈地击打空气但无法打中他的对手。“我干得怎么样?”在回合结束时他问教练。“很好,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教练回答道,“他也许会感觉到气流并患上感冒。”一个数学家,一个生物学家和一个物理学家坐在一间咖啡馆里,他们注意到有两个人穿过街道走了进来。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有三个人出去了。物理学家说,“我们的第一次计算是不精确的。”生物学家总结道,“他们一定是繁殖了…  相似文献   

12.
“真是没想到,党和政府对老年人这么关心照顾,现在我每季度都能领到‘长寿补贴’。”冬日暖阳下,绍兴县孙端镇村头村85岁老人邵雪珍的笑容格外灿烂。目前,绍兴县1.65万名长寿老人都享受到了这一惠老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巴马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境内民俗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与健康长寿有关的民俗活动就有十项之多。补粮习俗。这是孝道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补粮”,就是“补充粮食”的意思,是儿孙们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的民俗祭祀活动。事先根据老人的生辰八字严格选定“补粮”的日子,到了那天,家里要在堂屋里摆上一张祭桌,选一匹自家纺织的黑土布作“铺路搭桥”之用。布的一头从祭桌开始,沿着堂屋一直延伸进老人卧室的  相似文献   

14.
华君武先生的寓所是一个深宅大院,位于京都西效。华老是一个和悦达观的老人,满头银发,慈眉善目,叙谈间,不但常常笑容可掬,而且隐隐让人感到一种他身上的“文雅”而不是“君武”的道骨清风。真难想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第3期发表《台江苗族的盘瓠传说》一文,我有疑义,故趁去台江看望病友之机,与酒素同志一道于去年冬去台拱寨及张家寨作了调查。在县志办的张德麟同志陪同下,我们访问了年已88高龄的老人(台拱寨王文炎老师的堂叔)。去到他家,用苗语说明来意,他很乐意介绍。老人说:“我年纪大了,头脑不那么清楚,多的已记不得了,只记得‘篓江略’(过鼓社节)是祭‘妹榜妹留’、祭历代祖宗,鼓塘就在背后山腰草坪上, ‘篓江略’是很热闹的”。 次日,我们主张家寨访问。碰巧,在途中就遇见一老太太,她也是86岁高龄了,但很健谈。她说:此地王家才过“篓江略”,我们南东寨和台拱寨王家是兄弟,是一个“江略”,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05,(8):44-44
曾有这样一个人,每天都要去偷邻居的鸡,有人告诉他说:“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君子之道。”那人回答说:“那就减少一点好了,以后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的时候,就完全不偷了。”这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理论?是不是很荒谬?但是我们自己有时候就做  相似文献   

17.
走近他,我方知生命竟能如此展示其华美;走近他,我方知有一种执著竟如此圣洁。这是一位耄耋老党员用一颗赤子丹心谱就的绿海华章,他以不老的激情燃起了一片绿色的希望,引领着一代林业人的方向,他就是人称“兴安岭的‘马永顺’”——内蒙古林区大杨树林业局的退休老党员李庶坤。今年79岁的李庶坤老人是原大杨树林业局党委副书记,1985年退休。从1991年起,他坚持义务植树,并提出每年植树1000株。“天保工程”启动后,这位老人又为自己立下一个新目标:从2000年起,每年坚持义务植树1500株。到目前,李庶坤老人已义务植树1.6万余株。最高的树木已达到…  相似文献   

18.
虽然此前已听说刘克桑老人身体精神都不错,但见了面,还是让我们大大地吃了一惊。94岁的人了,腰板挺直,笑声爽朗,思维严密,表达清晰,记忆力惊人,让我们于崇敬之中平生许多感慨。刘克桑现住在绿荫蔽日如公园一样的自治区老满城干休所,儿孙绕膝,其乐融融。刘老1981年离休前曾任兵团农四师副师长、伊犁州副州长等。现已退休的刘克桑老伴陈国彩告诉我们,就在一个月前,他们老两口还受湖南某报之邀,到长沙、韶山等地参加了“老红军回故乡”和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活动。刘老告诉我们,这一生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是长征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浓浓的战友情、同志爱。长征已过去了整整70年,但在老人的记忆中,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历历在目。下面是刘克桑老人给我们讲述的  相似文献   

19.
从北京插队流落到山西已经是二十多年了,但每逢雨雪天或得意失意,故乡的风景人物总是澎湃入胸。所以北京方面只要来人,我必以“娘家人”待之。好在山西多文物,不乏请人来的借口。前几天从家乡来了两个我少时好友及其全家。他们一个是国家级公司的局长级经理——如今公司多如牛毛,据说前门倒了一堵墙,一共压住十个人,其中就有七个经理,另外两个是影视导演,百姓仅存一,所以不用“国家级”修饰限制一下,道不出他的身份;一个是据他自己说已经  相似文献   

20.
天堂的门     
一位老人和他的狗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老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突然,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回忆起临死时的情景,也想起身旁的这条狗早在几年前就死了。他不知道这条路将把他们引向何方,只是茫然地朝前走着。走了一段路,他们发现前面路边高耸着大理石砌的围墙,围墙正中是流光溢彩的拱门,门上装饰着珍珠,非常华丽。门前的路由纯金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他们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朝着门走过去,只见门口放着一张有着精致雕刻的桌子,旁边坐着一个人。“打扰一下,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看门人回答。“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