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肖军强 《前进》2014,(3):63-63
<正>《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作者鶡冠子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中载有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其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厉害呢?"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接着回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是在事先就铲除了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相似文献   

3.
备课卡片     
“大必起于小,族(多)必起于少”相传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去见齐桓侯,他仔细观看齐桓侯的脸色说:“你的皮肤有病,如不及时治疗,会恶化。”齐桓侯不以为然。五天之后,扁鹊又去见他,说:“不好了,你的病已入血脉,若不赶快医治,会有危险。”齐桓侯不高兴了,认为扁鹊是为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而信口胡说。又过了五天,扁鹊再见齐桓侯,大惊道:“不好!你的病已入肠胃,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很不高兴,不理他。又过了五天。扁鹊一见到齐桓侯,话也不说转身就走。齐桓侯很奇怪,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皮肤容易治,用热水敷敷就行了;病在血脉也不难治,针灸会好的;病到肠胃也可治,吃汤药就行;现在齐桓侯的病已  相似文献   

4.
陈鲁民 《今日浙江》2006,(17):62-62
今年年初,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在一次会议讲话中,引用了扁鹊兄弟治病的典故,他强调说“我们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也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一些同志有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与人为善,早打招呼,改了就好。对腐败分子,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党员干部队伍。”(2006年第6期《求是》)据《鶡冠子》记,魏文王一次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对医术很精通,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  相似文献   

5.
应献 《楚天主人》2008,(1):39-39
据《鹃冠子》记,魏文王一次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对医术很精通,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  相似文献   

6.
扁鹊最差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善于医术?” 扁鹊答复说:“长兄最佳,中兄其次,我最差。” 魏文王说:“为什么会是这样?你能说明白一些吗?” 扁鹊答复说:“我长兄治病,是消除病症于未发生之前。别人根本察觉不到病症,所以他的名气只有我们家才知道,根本传不出去。  相似文献   

7.
踏着青青的草地,满载着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医术,他回来了。他是一位年轻的汉族医生,为巴彦淖尔各族人民捧着一颗赤子之心,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这就是巴盟卫生系统唯一的青年博士生、巴盟医院副院长、副教授武永刚。勤学苦读,只为做一个优秀的好医生  相似文献   

8.
沈豪  朱学礼 《现代领导》2003,(11):46-46
扁鹊,公认其为良医。但是《鶡冠子&#183;世贤》记载:扁鹊说,其实医术最高明的是我大哥,他行医望神色,能“未形而除之”;其次是我二哥,他能治病于“毫毛”之时至于我,只能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开刀下药,然而反名噪于我。  相似文献   

9.
当年,扁鹊因医好了一位皇帝的顽疾,而得到世人的赞誉。但当皇帝问他是否是杏林第一时,扁鹊却说:当今“杏林第一”应属他的兄长扁鸦。原来扁鸦的天份比扁鹊高,他们的父亲扁公临终时就把一本防病的秘籍《防道》传给了扁鸦,而把另一本治病的秘籍《治道》传给了扁鹊。由于世人多重治病而轻于防病,扁鸦也就被埋没了。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2001,(1)
早晨走在路上,看见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由一个女孩搀扶着,手中拿了一张报纸,向路人询问一个医院的地址。老人虽然显得非常虚弱,但我仍可以看见她眼中流露出的希望的目光。那个医院离我家不远,这让我回想起也曾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有的人从医院的大门里一边向外走,一边在抱怨着医生的医术并不像在广告上看到的那样神奇。  相似文献   

11.
医术精湛品德高洁──记中医肾病医学专家张大宁林常生在走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天津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张大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自己神圣的天职,矢志不渝地开创和发展中医肾病医学,以其独到而高超的医术和至诚服务、甘于奉献的高尚医...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省政府公布了我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邱县的“扁鹊庙祭祀”名列其中。为此,不由得忆起我的一件提案。扁鹊庙前些年已被定为国家A级风景区。庙区有扁鹊殿、扁鹊墓等建筑27座。庙外近地是我国中医之祖扁鹊生前的封地、行医采药、著书立说的基地和故后葬地,在我国这也是他的最大的祭祀地。多少年来,特别是每年农历三月庙会期间,前来扁鹊庙祭奠朝拜扁鹊者达数十万人。1998年农历三月初一,我和几位朋友去扁鹊庙赶庙会,随着进庙的人群挤入庙会。当我来到庙东边时,发现堆放着一堆石块,拿起一块一看,上面还有字,把几块拼在一…  相似文献   

13.
为中华医学争光的人前往美国出席首届中国微针疗法国际研讨会的灵宝市个体疗技医院院长张益民,在大洋彼岸经过50余天的学术交流后,于近期载誉回国。痔接医院是张益民个人筹资建起的,苦心经营十多年,其医术精益求精,深得灵宝市人民的信赖,是灵宝市工商联执委、灵宝...  相似文献   

14.
“庸师误人子弟,庸医害人性命;医术是救人之术,医德是为医之本。唯有医德求高、医术求精者才配叫医生。“我们慕名拜访的青年人如是说。他就是盐城市政协委员、建湖县中医院副院长耿曙光。一耿曙光在多年从医实践中体会到学无止境、医无止境。他从分配到建湖县人民医院工作那一天起,就非常注重临床实践和医学理论的研究。1987年他送到全国心血管病进修班学习,师从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王敬良、马文珠、黄元铸等。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以超常毅力和刻苦精神,掌握了心血管病诊断治疗技术。教过他的老师一致评价他“能吃苦、钻劲强、悟性高“。回  相似文献   

15.
叶陈芬 《政协天地》2015,(Z1):60-61
李惠长,省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医科大学教授、宁德市卫生局局长。行医30载,潜心研究新医术,为无数病患解除痛苦。在宁德福安市,提起闽东医院的泌尿外科就会不由自主想到李惠长。他行医30载,是宁德市卫生局局长、福建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为解除病人痛苦,他潜心研究新医术,为闽东医学的发展谱写了一曲绚丽多彩的创业之歌。身为省政协委员,他立足宁德实际,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向各级政协共提交了二十多篇提案,为宁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6.
报载:湖南省省委书记王茂林带领省委调查组到花垣县进行农村调查时,随身带着一份自订的菜单:一荤一素一场。他每到一地就亲手将菜单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反复叮嘱要按菜单备餐。就连元宵节那天,他同调查组同志用餐也是一荤一素一场。一张自订菜单,说起来是件简单小事,但他让人看到一个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不图享受,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密切联系群众的公仆之情。也让人看到一个领导干部狠刹吃喝腐败之风且从我做起的真格行动。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吃喝浪费、奢侈挥霍的腐败现象,人民群众看在眼里,根在心里。因此,一张自订菜单绝不是…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医学,源远流长,明珠璀璨,贻福众生。伏羲画八卦,以言万物之理,神农尝百草而明药理疗疾,岐黄之术精作《黄帝内经》,传健康养生之道,详述百病之理,实乃中华之历代名医严方,传承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精髓。自盘古开天地,为人类繁衍生生不息,同自然环境和疾病抗争则一刻也没有停息,涌现出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  相似文献   

18.
在平舆县,提起邓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原因无他,一是邓华医术精湛,二是医德高尚。 医海泛舟 选择人生 邓华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过兵,复员后回家务农。在务农的日子里,他看到不少人病魔缠身,但无钱医治,于是便立下了行医济世的宏愿。1982年至1984年,他在平舆县卫校苦读了3年,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毕业证书,回乡后即开起了“邓华诊所”。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先后自学了《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唐本草》等医学经典著作,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平舆县西洋店镇郭寨村村民刘海成,患肾病综合征两年多,曾到郑州、武汉等地医院诊治未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银屑病、湿疹等,是一类病程旷久,顽固难治的皮肤病,被人称为“第二癌症”。医学界,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的说法。为了彻底根治银屑病等皮肤顽症,为患者解除痛苦,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开始了探索之路。一位上校军官脱颖而出,他以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这一世界医学疑难杂症的克敌。他,就是被誉为“金手良医”的忻州某部队皮肤病专科医院院长王金良。  相似文献   

20.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今后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一个学生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他就是科菲·安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