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时代变迁,“彩礼之风”在不同地区已呈现不同的行情,彩礼纠纷不断。由于我国法律对婚约彩礼问题规定比较原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本文将对彩礼问题进行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彩礼在城市婚姻中的表现形式已经从传统的订婚提亲转变为恋爱关系中的财物赠予,《婚姻法解释(二)》中第十条规定的"彩礼"在众多的婚约财产返还之诉中经常被作扩大解释和目的解释,但法院在这方面行使的自由量裁权程度不一,导致应返还的婚约财产认定不清,急需对彩礼进行解释和界定。文章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及归纳总结相关的学术论述对彩礼提出了两种形式的界定,并探讨了其不同的构成要件,旨在为具体的婚约财产返还之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彩礼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在我国已经存续了几千年之久,彩礼本应是促成男女之间美好姻缘的"定情物",而近些年来,天价彩礼现象愈演愈烈,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将追溯我国彩礼制度的起源,介绍婚约的相关法律学说,提出一些由于彩礼所引发的实际存在的社会问题,并为解决这一社会矛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梁华 《法制与社会》2013,(14):271-272
时代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对于婚姻的的态度相较上一代人,也有了较多的区别。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如作为婚姻礼数的婚约,及男方给予女方订婚的彩礼,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较大的影响力,并会产生相应的人员社会关系及财产利益关系。基于该情况,如果双方的关系发生变故,在会在后期出现许多关于彩礼返还的问题,如彩礼性质界定、数额的确定等。本文对于婚约的性质、彩礼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婚约中的财产纠纷进行了粗略的界定,在相关法律条文的指导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原则及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婚约制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在现行法上却没有关于婚约的规定,对婚约采取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订立婚约的现象仍大量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随之也会出现许多婚约问题引起的纠纷。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婚约立法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和分析,引发对婚约问题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常把订婚视为结婚的前置程序,而订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给付彩礼,即由男方交付给女方一定数额的财物作为订立婚约的条件。近年来,农村男女比例失调的状况加剧,适婚男性择偶困难,许多女方父母借机索要高额彩礼的现象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7.
婚姻是个人民事生活中的大事,送彩礼作为中国民间数千年来订婚礼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彩礼问题,我国司法解释区分不同情况作出了规定,让实践中的彩礼行为有了法律依据,规范了订婚双方的彩礼行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彩礼的功能出现了异化,不少民众将彩礼看做了收受财产的重要机会,不仅背离了彩礼当初的社会功能,而且不合当的彩礼要求给不少的彩礼支付家庭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巨额的彩礼,在婚约关系中断时也是民事纠纷发生的重大导火索。因此,完善我国的彩礼制度,规范民众之间的彩礼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姚旖 《法制与社会》2013,(11):208-209,212
在一个华北地区的村庄,"彩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该村用于结婚的彩礼过高,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其背后,是彩礼的意义正逐渐发生变迁;农村的舆论环境更是造就了村民的攀比心理。高额彩礼现象的不断激化导致代际关系间的平衡已经被打破,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代际间利益冲突和矛盾,集中体现在农村养老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订婚后给予一方彩礼是我国一种民间习俗,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彩礼返还的立法不足的探究,结合当前婚俗中的现状,对如何处理彩礼纠纷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彩礼返还纠纷应认定为附条件赠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约是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婚约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当前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相当流行。婚约一经确定,一方往往给付另一方一定数量的聘金、聘礼(以下简称彩礼)以作为结婚的物质保证。一旦婚约解除,随之产生返还彩礼纠纷。对于单纯的婚约纠纷因不属法律调整范围,法院不予受理。但因婚约解除而引起的钱物纠纷法院仍予受理。此类案件法院受理后,该如何定性?目前立法尚未明确,理论上众说纷法,莫衷一是,致使相同的案件,法院竟适用不同的法律,作出不同的判决。目前对此类案件的定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变迁,彩礼之风越来越盛行,似乎在现代的婚姻中已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婚姻的过程中彩礼纠纷也形形色色的出现,过去的婚姻简简单单,人们不会像如今这么现实,任何事情都与金钱有关,因此"离婚"在过去的婚姻上似乎是个陌生的词语,然而现代的婚姻,到处弥漫着金钱的气息,大家都很现实,没有金钱,似乎就没有婚姻,笔者旨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旨在分析我们该如何看待彩礼与婚姻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彩礼,是指男女缔结婚姻前,男方家庭给予女方家庭一定财物的婚嫁风俗.“彩礼”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六礼”制度中“纳征”,此时是一种礼节性程序.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文明发展,给付彩礼的婚嫁风俗也发生巨大改变,但就彩礼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一直争论不下,从而导致适用彩礼返还规则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彩礼的起源出发,通过对彩礼性质的分析,对我国彩礼返还规则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婚前男方给女方送聘礼聘金的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现实中因聘礼产生的纠纷也日渐增多,婚姻法及最高法院相继发布了规定,但这些解释在实践中对相关问题界定不明,存在盲点,形成新的问题,本文认为需结合实际,处理彩礼纷争,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4.
黄荣 《法制与社会》2010,(33):199-200
彩礼是我国农村地区婚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积极社会功能,但是,彩礼所引发的婚姻纠纷案件不在少数。本文是基于对此问题的既有研究基础上,试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相关知识分析彩礼的社会功能及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诸多影响婚姻成立的因素中,彩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彩礼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婚嫁风俗之一,在当今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彩礼现象特别明显,而且索要高额彩礼趋势也是愈演愈烈。不适当的高额彩礼成为男婚女嫁过程中的一道很难逾越的门槛,同时由于立法和司法的缺失,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相似文献   

16.
《律师世界》1994年第1期刊登了林德华同志《彩礼返还纠纷应认定为附条件赠与》一文(以下简称“林文”)。对作者在该文中主张的观点笔者持有不同看法。彩礼返还纠纷不应认定为附条件赠与。主要理由是:1、从事实看,林文所概括的情况与事实不符。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男女双方在结婚前除了单纯的感情交往外,或多或少都在男女双方及其家庭间有一些物质交往。在交往中,并非林文所归纳的以婚约的形式由一方给另一方一定数量的彩礼,而是多种情况的并存:既有借“看门头”、“过礼”等陋俗索要或收取一方财物;也有基于感情或礼…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彩礼返还争议,司法实践多依据《民法典婚姻编解释一》第5条进行判决,但现实情况已溢出该司法解释的文义范畴,导致同案不同判多发。对于未登记结婚且未共同生活、已登记结婚但未共同生活的情形,应分别适用《民法典婚姻编解释一》第5条第1款第1项和第2项之规定,予以全额返还;对未登记结婚但有短暂共同生活的,依据《民法典》第158条规定,予以部分返还;对已登记结婚且有较短共同生活情形的,应结合公平原则予以部分返还。若判决部分返还的,可结合彩礼制度的目的,分别以共同生活时间、过错归责为关键、重要考量因素,并结合是否有婚约公示等其他影响因素,依比例原则减少返还数额,但若存在以夫妻名义生活的外观且共同孕育子女的,则阻却彩礼返还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彩礼起源古代西周,延续至今。随着时代变迁,这一习俗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司法难题——随着离婚案件数量激增,涉及彩礼返还的案件日益增多。离婚潮背后的彩礼返还纠纷魏泽鸿花了50万元彩礼,才将王馨娶回家,没过几个月,妻子失踪了。算上其他开销,魏家人为这场婚礼共消耗63万余元。家住甘肃天水清水县的魏泽鸿一家因此陷入贫困。眼看爱人下落不明,人财两空的他先去法院起诉离婚,后又起诉王馨及其父母返还63万余元,并支付彩礼利息和赔偿2万元精神损失费。  相似文献   

19.
婚约财产处理一直是司法实践的热点和难点,各个法院的做法也不一致。本文根据司法实践,开展对婚约财产的类型解析,分析彩礼与礼金的区别,指出现行婚约财产司法处理的困境及其变通做法,并提出婚约财产纠纷司法处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婚约财产纠纷是农村地区常见的纠纷类型之一,受民间习惯影响较大。本文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及规范意见对婚约财产纠纷的类型进行了具体划分,对实践中有争议的两类婚约财产问题进行了细致剖析,为基层司法妥善处理此类纠纷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