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微博、微信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以电视、报纸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正慢慢转变为自主自发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对公安机关的工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以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为例,简要论述公安机关如何利用与应对自媒体这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当,自媒体将为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否则,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构成了自媒体现存的主要表达渠道。自媒体,简单的来说,就是依靠网络把自己活着品牌推广出去,引起共鸣,扩大宣传力度。安防行业作为专业行业,受众群体相对集中,有别于大众消费品传播对象的普罗大众,其传播更易形成一个圈子。长期以来,安防企业传播宣传载体大多选用专业杂志,专业网站等。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微博、微信、APP等移动互联网逐渐渗透安防行业,成为企业营销模式的新型利器,也逐渐  相似文献   

3.
李莹莹 《法制与社会》2013,(19):211-212
自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和良好机遇,也给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带来一定冲击,深刻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自媒体现状及它对大学校园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探索自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敏 《中国审判》2013,(9):101-101
<正>本刊讯8月8日下午,媒体法律顾问专题研讨会暨《民主与法制》社聘请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市场化和大众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新闻侵权案件越来越多。被报道对象的形象或利益因媒体报道遭受损害时,往往会以诉讼的形式与媒体对簿公堂。如何从源头避免诉讼风险,日益成为包括政法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的一门必修课。本次媒体法律顾问专题研讨会,以"媒体与律师:互动共赢,推进法治"为主题,连续举办3场,媒体工作者、律师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院校法学院的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媒体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问题,促进了媒体业与律师业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取得了许多有益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董鸽 《法制与社会》2014,(12):161+167
自媒体传承并发展了传统媒体的样态和功能,已成为公民对官员进行监督的手段。著名的第四权力理论为其对官员进行监督提供了正当性支撑。世界各国为了对官员进行控制实施了法律以外的标准,使官员承担道德上的责任,在这一方面自媒体较之于传统监督措施有天然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具有操作简便、传播即时的特点,成为了公众表达言论自由的新平台,但有时却与公众人物人格尊严保护形成了冲突。必须将公众人物的人格尊严保护范围限制在个人利益以内,同时参考美国处理媒体与公众人物的"实质恶意"原则,结合自媒体的影响力较小等特点,在自媒体对公众人物的侵权过错认定上采用严格的"实质恶意"原则。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的进步让人叹为观止,随之而崛起的是大众媒体。媒体的发展,给市民社会带来了迅捷,可谓是,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可以说,人们依赖于媒体对信息的报道,媒体也依赖于人们的关注而生存。大众媒体所宣传、所报导的内容的选择以及真实性,都影响着整个主流市民社会对政府的看法。媒体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他们所表达展示的内容对市民社会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正视大众媒体的社会控制的负功能对市民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大众媒体的社会控制功能的正功能,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栾园园 《法制与社会》2012,(15):191+194
近年来,以微博为代表的基于社会关系的新媒体传播工具发展迅速,逐渐迎来以多元化,个体化为特征自媒体传播时代,本文主要阐述了自媒体时代的特征及政府如何在新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加强对传媒的管理,提高舆论控制力,创建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时代的隐私游走于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自媒体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传统隐私权的保护规则。基于隐私权所具有的人格尊严与个人自由的法理底蕴,反观自媒体易于侵犯隐私权的社会现实,必须通过立法划定隐私权边界,通过司法裁判隐私权纠纷,通过成立专门机构监管侵犯隐私权行为。通过自媒体技术自身的完善规范来预防侵犯隐私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张书乐 《法人》2016,(4):30-32
随着时代变化,一个人办个报纸、做个视频节目,已然不难,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微视频横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但自媒体真的就此成为神话了吗?自媒体,这个名片在当下打出去,总是能够让一众草根有膜拜和羡慕之感。在这个标榜着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真的有自媒体存在吗?作为一个自媒体年龄已经达到12岁的码字工,笔者心中的答案有一点复杂。先从一个自媒体创业故事说起但凡时下说起自媒体创业的励志故事,人们脑袋里总免不了会弹出两个案例,一个是程苓峰,一个是罗振宇。  相似文献   

11.
媒体监督是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犯罪、渎职腐败行为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在现代法制国家,司法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部分.媒体对司法活动进行报道并监督司法权的行使.已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自媒体”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传播的对等性,更加注重网民的自主性,表现出个性化、互动性的特征,更易引发刑事司法与民意之间的紧张关系。涉弱势群体的刑事个案更易引发民众的关注、民意的表达更为通畅与开放、民意的表达忽略了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本身、民意的真实性有待考证,这是自媒体时代的民意的主要特征。在自媒体环境下,民意推动了刑事诉讼程序的公开、公正进行,有助于刑事司法判决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理性的民意对部分刑事案件的错判、误判的影响仍然不能忽视,民意对刑事司法的影响呈现出无序性。营造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的良性循环需要注意:建立及时的信息发布、沟通机制,对自媒体进行必要的约束,发挥自媒体对民意的引导、培育功能。构建公平有序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医患沟通的桥梁之一,媒体在塑造医患关系和建构医方形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媒体中的医方形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形态在医方形象塑造策略上有共性也有不同。社交新媒体的大规模应用使报道诉求更加多元化,医方形象的构建呈现出多维特征。媒体为追求新闻价值和迎合大众心理,可能选择新闻来源、采取有偏好的立场选择和叙事框架,从而在医疗报道中呈现出负面的医方形象。媒体的放大和传播功能使得医患消极刻板印象得到强化,直接破坏医患关系和医患信任。改善医方形象,缓和医患关系和建立医患信任,需要媒体、公众、患方和医方都要做出各自的努力,从而带动和谐医患关系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是目前非常火爆的信息通道和传播工具,该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话语权的垄断,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的对称。但是,该方式在圆了普罗大众的"媒体梦"和"公知梦"外,也打破了既有的著作权保护规则——使得普通人也很容易成为著作权侵权人,这就为如何在发展此类媒体和保护著作权之间取得平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难点,亟待讨论。本文试图从微博这一媒体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和引申,试图寻找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以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We Media)在互动型互联网模式(web2.0)运行成熟的背景下加之移动互联网(web3.0)的推动,近年来在国内外引发了轩然大波,本文旨在破拆和分析近年自媒体兴起的主要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法学热门话题开展阐释和评论。  相似文献   

16.
张凤祥 《法制与社会》2014,(13):188-18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自媒体的出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开辟了新型载体。本文对自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特征、挑战进行了分析,对自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实践育人和交流互动功能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付小明 《法人》2009,(4):90-91
无处不公关的互联网时代,公关产业可以轻易搭上“社会媒体”的翅膀,但也需谨慎选择,以避免遭受大众质疑。  相似文献   

18.
刘岩 《华中电力》2021,(2):66-86
法律与大众媒体的关系问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但目前尚未形成有说服力的结论。若过分强调两者的分立可能导致新闻管制或媒体权力滥用,若过于强调两者的融合则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在系统论视野下,法律与大众媒体具有同质性,两者分别按照各自的纲要分配自身所特有的符码,各自建构具有不同意义的“事实”及其评价。法律与大众媒体作为独立运作的功能子系统,彼此之间既非分立也非融合,而是存在不可避免的激扰关系,且部分激扰关系被结构化并以“论题”的形式构成“结构耦合”关系。因此,法律只有立足于自身,坚守司法公正并不断实现司法统一,才有可能既保障新闻自由又能抵御大众媒体中各类论题与意见的冲击,才有可能稳定社会成员普遍的规范性行为预期。  相似文献   

19.
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日益明显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自媒体的日益膨胀在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重要帮助的同时,也时刻威胁着个人的权利。目前,搜索引擎特别是"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已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法律植根于现实的土壤,自媒体时代,我们要借鉴目前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个人数据信息等隐私权的保护模式,完善我国隐私权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花维钊 《法制与社会》2010,(22):205-205
自2008年以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在面对一系列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中国媒体的成长与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塑造了公众的价值观念,强化了公众的社会意识,反映和引导了社会舆论导向,同时它的传播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绩效,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媒体在应对公共危机中该如何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