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最近,一个统计数字使陕西上下深感震惊:1986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仅299元,比全国平均低125元,居全国倒数第二名;全省人均国民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1元,居全国倒数第五名! 为什么?原因当然不止一条。但陕西人思想观念守旧,无疑是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陕西经济的日益“后滑”,首先是陕西人思想观念相对于商品经济大发展的“后滑”。在这里,更重要的问题是,陕西人思想观念为什么“后滑”呢?而且,为什么解放后陕西的历届领导人都程度不同地注意用各种方法治疗陕西人思想守旧这一疾病,但它至今非但不愈,且愈演愈烈呢?  相似文献   

2.
张亚利 《各界》2013,(12):87-89
公元1939年夏天麦子黄时,陕西山西交界处黄河滩上,残阳如血,黄河声咽,热风猎猎.800个陕西冷娃与日军肉搏之后,走投无路,不愿受辱,宁愿赴死,朝西北方向的老家拜了三拜,纷纷跳入眼前泥汤似的黄河水,一位旗手用旗杆刺穿一名日军,将其压入黄河底,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3.
一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绥德人,但也有人说他是云南人,自幼就父母双亡,由一个陕西商人带到陕西绥德.不管李定国是陕西人还是云南人,反正他的出身是很贫寒的. 1630年,张献忠在绥德北面的米脂县(也是李自成的家乡)起义,许多饥民纷纷加入了农民军,当时只有10岁的李定国也在其中.张献忠经常教这些儿童练习骑射等杀敌本领,李定国表现得很优秀,被张献忠收为义子.  相似文献   

4.
提起张三丰很多人可能有疑问:他不是陕西人吗?其实,有关他的祖籍有各种说法,但令人信服的只有陕西宝鸡说和辽东懿州说.陕西宝鸡说由于历史资料记载较多,曾一度为主流观点.而今天学者大多倾向于《明史》中张三丰出生地"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说.  相似文献   

5.
秦腔作为陕西的一面精神旗帜和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贞献,是有日共睹、毋庸置疑的,它是陕西人深层心理结构的艺术再现,是孕育三秦儿女精气神的原始乳汁。然而,近年来对秦腔的不断改革,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秦腔己逐渐趋向于歌剧化,  相似文献   

6.
“将军百战竞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一句相传出自汉朝,陕西扶风地区,一个叫孟佗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当即被任命为凉州刺史,这个故事足以证明当时葡萄酒的珍贵与诱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郭红敏 《侨园》2012,(10):11-13
从放牛娃到将军 广阳镇是方城县的一个山区小镇,在广阳街上有一条“将军大道”,这是为纪念开国将军栗在山而命名的. 1916年,栗在山出生于方城县广阳镇栗贾庄村,因为家庭贫困,他从小给地主家放牛.17岁那年,栗在山在家乡参加了革命.1935年,19岁的栗在山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共河南省工委秘密交通工作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居民消费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1997-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最直接的、内源动力.通过对1997-2009年相关数据的测度,发现陕西居民消费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十二五”期间,陕西应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居民消费,尤其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从而进一步带动陕西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今年十二月十二日是“西安事变”四十七周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软禁,是众周知的,但是,不少人对张学良此后的囚禁生活知之甚少。本文作者最近访问了湖南省沅陵县凤凰山,探知了一些张学良将军在这里一年多的往事,也许可以聊补阙憾。  相似文献   

10.
何立波 《侨园》2004,(5):31-3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的行列里,有一位传奇的外籍将军,他就是1955年被授衔的陆军少将洪水。洪水不但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唯一的一位外籍将军,而且还是唯一的一位“两国将军”,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越南人民军的少将。  相似文献   

11.
陕西地处祖国中心,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崛起.在三次崛起中,除西周外,秦汉时期的崛起与隋唐时期的崛起,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与当时中西交通大道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在当前改革开放大潮中,陕西虽与沿海、沿江、沿边的“三沿”地利无缘,但却有“沿桥”之便可供利用,只要我们能拿出开拓“丝绸之路”的精神,从陕西实际出发,按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以下简称新陆桥)“加强东线,开拓西线”,走“旅游搭桥,贸易先导,产业联动,由联外引”之路,加快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借路兴陕,必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2.
“戎韬政见俱绝伦”,是赵朴初先题《刘斐将军传略》一书的七言歌行中的一句。诗中褒扬刘斐将军一生,读来令人对将军顿生钦敬。刘斐将军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在民革诸多前贤辈中,戎韬政见如将军者,可谓比肩而立。他们大都生逢乱世,戎旃鞍旅,为寻求民族的自决和生存,栉风沐雨;在民族解放战争中,英勇抗敌;有一腔热血,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区域的发展”。这对消除“陕西现象”,统筹陕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陕西现象”是异常发展状态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居民消费水平均增长4%左右,建设成就巨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大增强,各类开发区建设蓬勃展开,形势喜人。但在新情况下,出现的“陕西现象”应引起关注。“陕西现象”,主要是指“科教居明显优势,经济居明显劣势,二者排序前后反差之大为全国之最”这一异常发展状态,是指工业后进所造成的三大产业之…  相似文献   

14.
低调     
史春生 《党政论坛》2010,(14):14-1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在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一事变有种种不同的议论.海外一些著作特别是台湾一些著作,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作了不公正的宣传.认为张学良将军因受共产党的“利用”、“煽动”而酿成西安事变.(台湾杜松柏著《蒋总统处变慎谋的历史回顾》和王昇著《总统蒋公行谊》)即使象埃德加·斯诺这样的进步作家,也误以为“共产党很可能鼓动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见《党史通讯》1984年第1期)国内出版的一些历史教科书和论述西安事变的著作,虽正确阐明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但却忽略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内在因素,而在论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时,又不提张学良将军率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这也是欠妥的.我们认为,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有必要探讨与分析他发动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这一事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冯驰 《学理论》2008,(9):I0001-I0001
2007年12月25日,“大金第一都将军文化园”落成典礼在阿城区隆重举行,共和国将军刘精松上将等15位将军、阿城区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本次揭幕活动。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将军曾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第一营和卫队第二营。我原是张学良将军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当年曾在临潼华清池负责过蒋介石的警卫工作。1936年12月12日,我在张学良将军的直接指挥下,作为“捉蒋”现场指挥官和亲历者,执行了华清池“捉蒋”任务。  相似文献   

18.
“将军渠”     
在河北省涉县,有一条浇灌着十多个村庄一万多亩岗坡旱地的大渠。这就是“将军渠”。“将军渠”的正式名字是漳南渠。太行山区的老百姓称它“将军渠”,是纪念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四十年前领导军民修渠引水,抗日度荒的功绩。这条用青石砌成,宽五至七尺,深八尺,蜿蜒数十里的大渠,四十年来一直造福这里的人民。抗战时期,涉县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腹心地带。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领导机关都驻在这里。一九四二年,历史上长期“首苦乏水”的涉县又遇到连续干旱。当时一二九师司令部和边区政府一  相似文献   

19.
自一九八五年一月至十一月间,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青年之友节目组,共收到该台功率所覆盖的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各阶层青年来信一千多封,笔者调阅了现存的885封来信.这些来信完全是出自青年们的自觉自愿,正如一些信中所说,是“实在忍不住了,才来信打扰”,“想和编辑同志说说心里话”.可以认定,来信比一些“问卷”、谈心所得到的资料更为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20.
张冶中将军在促成新疆和平起义之后,曾和毛主席、周总理讨论新疆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书面意见。毛主席希望张治中到西北去,与彭德怀合作。张治中说:“西北父老和部队袍泽熟悉我,我也常常怀念他们。您如果认为我有去西北一趟的必要,我愿意做彭老总的颐问。”毛主席说:“你过去是西北四省的军政长官,现在去当彭德怀的副手,委屈了吧?”张将军说:“我服从命令听指挥。”事情决定后,周总理又到张将军住处作长谈,还亲送他到飞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