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37年10月我从山西来到延安,等中央组织部分配工作,11月初,中组部分配我去抗日军政大学去担任音乐工作.第二天,我去抗大教育长罗瑞卿同志那里报到,他和我谈了话,要我负责抗大的歌咏工作.大约10天左右,中央宣传部的朱光同志来和我谈,告诉我凯丰部长写了一首抗大校歌的歌词,希望我作曲,我告诉他请把歌词拿来,我很快可完成.大约凯丰同志写完后还要拿去请毛主席审阅,之后才能交我作曲.两三天后,朱光同志就把词拿来了,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词写得很精美,内容很精深,立足点很高,看得很远,且有鲜明的形象;文字很精练,形式也很完整,很符合谱曲的要求.当时我就告诉朱光同志,一两天就可完成,请告诉凯丰部长放心.  相似文献   

2.
贝璐瑛  秦海 《各界》2008,(6):76-78
不给锦上添花   大概是1972年,我还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院副院长是唐恺,他是一位有名的法语专家,<毛泽东选集>的法译本由他最后定稿.一天,在校园里他碰到我--给我的感觉是他在专门等我.……  相似文献   

3.
朱东润先生一直相信自己能活到100岁.住院之前,仍顽强勤奋,笔耕不辍. 1987年的一天,我到他家,见楼梯旁贴有一张小纸头,大意是:请来访者不要请他写字.我想,早就应该有这么一个告示了:他正忙于修改回忆录<八十年>,而向他索求墨迹的人太多,招架不了.说到这告示,他问:"我给你写过字吧?"我回答,写过一幅.随后就很放肆地加上一句实话:"只可惜那幅没反映您的书法艺术成就."并无求他再写一幅的意思,只是随便说说.不料,他竟说,等天气好时,我给你再写一幅.如此另眼看待,很出乎我意外.  相似文献   

4.
我一生从文,文章越写越短,想写得长一点也写不出来;而且又有很多作茧自缚的“怪癖”,以短克长。例如,我使用的稿纸,过去是500字一页,现在是用来写小说的400字一页,写随笔的300字一页。副刊向我约写随笔,限定3000字以内,我最多写到300×6,1800字左右。杂志约我写这类文字,要求5000字,我顶多给他写十张(300×10)。  相似文献   

5.
邓伟志 《民主》2022,(8):44-47
<正>老汉我今年八十有五,已成风中之烛。在行将就木时,免不了要回忆过去,想来想去我这一辈子轻如鸿毛,似乎就干了三个字:读,走,写。诗词是我童年的精神食粮我出身于小知识分子家庭。曾祖父行医,他脾气很怪,穷人请他看病,不分昼夜奔去,如果路途遥远他会骑着小毛驴去给穷人医治;达官贵人请他看病,如果不来轿子、马车接他,他不走。有次给邻县的县太爷看病,县太爷死了。官府咬定是他有意害的。在清末那年代,  相似文献   

6.
陈铎 《民主》1996,(10)
他是地道的凡人,他是我敬重的兄长、我佩服的老师,是和我在“五七”干校一起“改造”过的“难友”。 8岁时的他,就写开了诗,如果那个年代有今天这么多儿童书报期刊的话,神童诗人的桂冠,非他莫属!20多岁他就已成为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处级干部。因为在诗中对农场青年女工贾桂香的遭遇鸣不平而呼吁不  相似文献   

7.
资中筠 《各界》2008,(12):75-76
我的印象,廖公大多数时候都是嘻嘻哈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找点题目开玩笑.下级向他汇报工作.他也常常没正经话,而且常给人起绰号,不叫名字.例如有一位姓梁的男同事,他就学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腔调,叫他"粱兄",从不叫名字.开会时他似乎在笔记本上记录,实际是在画人物漫画,不论中国人、外国人,几笔勾勒,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8.
前天和朋友随便聊天,他忽提到聂绀弩的夫人周颖,我谈起周颖一些趣事,他感叹说:真宝贵啊,很多人都看了章诒和那篇文章,将信将疑,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我算了一下,他才三十几岁,自然不知这些老事,虽然他不太相信章诒和的《斯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段》那篇文章对周颖的描述,但很多人,尤其绝大多数从没见过聂绀弩与周颖、又喜爱文学的年轻人,是你文章怎么说,我就怎么信的.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9,(12)
<正>我始终认为,无论社会如何飞速发展,无论当下时尚到什么程度,真情,依然是最美好、最打动人的。我的写作已经几十年了。写散文,写诗歌,也写歌词。但不论哪一种文学样式的写作,于我而言,都是从心灵上拔下的羽毛,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写得兴奋,写得流泪,写得  相似文献   

10.
韩树艺 《团结》2006,(5):58-59
2002年,我从干了十几年的宣传处长岗位上,提拔为省委会副主委。新领导班子成员要写一篇履职感想,我回忆了自己十几年来走过的路程,陈述了我当时真实的想法和心态。文章是这样写的:年青时读书,古希腊西齐弗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西齐弗触犯了天庭,被惩罚到人间来做苦工。他每天必须将一块巨大石头推向山顶,晚上待他精疲力竭回到住房休息时,那块大石头又自动地从山顶滚回山脚。因之,西齐弗面临着的是永无止境的苦役。然而西齐弗每天都愉快地苦役着。他想法很简单:每天推石头上山是自己的责任,至于石头会从山顶上滚下来,这与自己无关。…  相似文献   

11.
王元化 《各界》2008,(8):86-87
一   我认识胡风是在抗战胜利后.1946年,我和满涛一起去雷米路文安坊看望冯宾符,他对我们说胡风就住在他的隔壁,愿介绍我们认识一下.我们当然很高兴,这是我和胡风先生第一次见面.……  相似文献   

12.
廖沫沙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十年浩劫中,由批判他写的《有鬼无害论》《三家村札记》等文章开始,使他蒙冤文字狱,又身陷牢狱,惨遭迫害.但他心胸豁达,处变不惊,终于熬过了艰难的岁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1978年,我在《北京日报》文艺部任记者,听说沫沙同志在朝阳医院养病,连忙赶去看望.后来又向他约稿,有过多次接触.当时他已七十一岁高龄,但仍热情洋溢,谈笑风生.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6,(8)
正一般人写文章,都乐意回忆自己的父母。父母之恩,重如泰山,大有写头,这应该是个永恒的主题。还有人回忆自己的妻子。一日夫妻百日恩,爱情比天大,当然也有写头。而今天我却要写写我的3个儿子。我作为父亲,养活他们一回,父子之情,照样是个永恒的主题。我的3个儿子,老实说,从他们小时候看,每个人的性格就已凸现了。老大蔫、老二欢、老三挺犟性。他们尚在襁褓中,当然得向我要吃的,要喝的,要我给他们清理卫生、洗涮尿布等等。一家之中,除了妻子他人莫属,我也基本做到了  相似文献   

14.
罗川 《各界》2008,(11):77-80
胡耀邦的许许多多老战友、老部下、老朋友,从各自的角度写了大量纪念他的文章,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我作为他的晚辈,一个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一直想写点儿东西纪念他.每当回想起我和胡耀邦伯伯及他的家人相处的往事,我的心情就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5.
张健 《侨园》2009,(4):46-47
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后,老共产党人王稼祥在陈云、王震、胡耀邦的支持下,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毛泽东看过后,动情地对周恩来说,他是有功的人,他是教条主义者中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遵义会议上他投了关键的一票.于稼祥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20,(1)
正我算不上什么作家,顶多算文学爱好者。没事写写文章,向报刊杂志投投稿。近日,却遇到这样一件事:我写了一篇游记,算是散文,也可算是随笔。决定向一家我心目中认为很"高大上"的省级杂志投稿,很快,便收到编辑部的回信:"某某杂志,现在是收版面费的。"我写文章,一来是爱好,再者是有感而发,三是挣点稿费,补贴生活。收到这家省  相似文献   

17.
刘家驹 《各界》2014,(6):59-61
1986年春,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编辑部约我撰写林彪传。虽说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要写一个已定性为“叛党叛国、谋害毛泽东主席的元凶”,我笔触的尺度怎么把握?编辑部主任王长龙给我消除疑虑,说他们编辑部准备为元帅立传,不能没有林彪,林彪是个特殊人物,写他的书,目前只能作为内部读物,出版计划已得到总政宣传部的批准,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7,(8)
正题记:徐,安行也。《庄子·天道》:不徐不疾。——《说文·二篇下》国民革命军中士、人民解放军中尉、中学教师—徐天成这是我第二次写他。2009年,我第一次写他时,他84岁。今年,2017年,七七事变80周年,我又有了写他的冲动,可他已不在人世。1978年,我由一个县城工厂调入这个城市第一中学教书时,由于"理化不分家"的缘故,我所在的物理教研组和化学教研组挨门相依。彼教研组的组长就是徐天成。他,50来岁,挺直的身板,矫健的步履,剃着标准的"板寸"。他能在单双杠上做出我们只在小  相似文献   

19.
黄蓓佳 《民主》2016,(4):48-50
正1978年,是我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开篇之年。之前我也写作,写的却是成人文学。那一年我进入北大中文系读书。那一年也是"文化大革命"噩梦彻底结束、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我的世界观、文学观随同新时代和新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我深陷彷徨之中,不知道往下的路如何去走。我尝试换一种创作状态,刚好又收到江苏《少年文艺》主编顾宪谟老师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3,(14):48-48
刘震云是15岁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那是1974年,他刚当兵。 母亲对他写作影响最大 刘震云说,母亲是对他写作影响最大的人。他说:“我母亲是个卖酱油的,酱油店边上有个书店,她经常拿鲁迅的书看。有一天,她知道我在搞写作,就说:‘你也写东西?这工作不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