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09,(11):4-17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未了她60岁的生日。经历无数风雨,熬过多少阵痛,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迈向伟大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2.
郭惠芳 《中国监察》2009,(19):13-13
走过60年的峥嵘岁月,历经60年的风雨征程,2009年的金秋十月,我国各族人民满怀欢欣,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的盛大节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边疆沿海,到处红旗飘扬,鲜花怒放,神州大地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中国人民为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和光明的前程充满自豪和喜悦。回首华夏大地60年来的沧桑巨变,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人类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文明对话的世界潮流中,以中国民族复兴、和平崛起为时代主题的广阔背景下,对中华法系的复兴,又出现了新的讨论。新的讨论主题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法系的复兴和现代化,这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科学概念,作为关键词贯穿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新时代人民法院,要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独有方式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政治舆论宣国梦”这一热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也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体炎黄子孙共同的美好追求。当下的华夏神州地不分东南西北,  相似文献   

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8.
正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成员,都是中国梦的书写者、参与者、实践者,都应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人民法官更要走在前面。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相似文献   

9.
官欣荣 《现代法学》2003,25(5):82-87
商法学在中国当代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复兴"与重构即成为历史的一种必然。而且,这一"复兴"不仅是中国商法学本土化的继续,而且更是全新意义上的中国气派的商法学说、思想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妥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应走什么外交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阐述了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厂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复兴中华法系是新时代法律人的文化使命,是在法治文化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应有之义。新时代中华法系的复兴应当囊括历史、现实与未来三重维度,通过厘清中华法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融合形成新时代中华法系的内在意涵。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与新时代中华法系复兴有重要的内在联系,包括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和坚持守正创新三个方面。中华法系复兴必须立足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从中国式现代化和法治现代化两个维度开展复兴伟业。回溯法统转型的历史,应当从中得到启示,将中华法系复兴融入新时代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推动繁荣法学研究,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统揽全局,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催人奋进,充分展现了百年大党驾驭百年变局的非凡魄力,展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中国之治的非凡成就,擘画了今后五年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宏伟蓝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14.
矫正哲学是矫正学科的核心观念,是从哲学层面对矫正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问。有中国特色的矫正哲学,注意到中国的矫正环境、矫正对象都有其特殊性,它主张矫正理论也要有中国的特点,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处。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矫正哲学,可以对矫正工作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可以促进矫正学科成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可以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喻中 《中国律师》2011,(4):84-85
2010年,法律出版社推出了由陈夏红博士整理、江平教授口述的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以下简称《自述》)。透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江平和中国当代法学的兴起。中国当代法学的兴起与复兴.江平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人。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普法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创新的关系,努力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阶段,党的领导是根基和灵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挑战,更要坚持党的领导,着力解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存在的问题,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比世界主要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又有自身的生成逻辑,蕴含了独到的特殊品质和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振东 《法学家》2006,(3):34-38
本文的主题限定在自然法思想及其在建构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自然法复兴这个老而又新的问题.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没有形式自然法,但有实质自然法;当代中国自然法的复兴是自然法发展内在逻辑和我国法治进程的必然要求;在对中国当代形式自然法建构的问题上,我们只能采取"建构理性主义"的进路;当代中国自然法复兴,既有积极条件,也有消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