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召开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对一些问题讨论得颇为深入 ,一些观点颇有新意。其要点如下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属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毛泽东早已指出 ,大家对此认识一致 ,但对其属性的认识却颇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民主主义的性质 ;另一种观点认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是以无产阶级领导 ,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领导 ,因此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二)关于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于4月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召开。这次研讨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民委、四川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四川省民委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共同举办。与会代表围绕如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2号文件的精神,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与会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出路和当今中国社会的中心任务,进行发展研究也因而成为许多富有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当代中国学者的共同选择和共同事业。在众多有志于发展研究的学者中,王忠武先生是十分执着和投入的一位。正是靠他十余年如一日的刻苦研究,才最终完成了41万字的个人专著《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为发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便成为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探索和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有利于突出社会发展中人的发展这个主题,加深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实质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我国社会倡导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由中央党校哲学部、河南省委党校和漯河市委联合发起的“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学术研讨会在河南漯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特点、意义和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讨论,对当前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进...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思潮较大限度发展的新时期。在多元化社会思潮的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论发展面临着一个极为复杂的局面。这一复杂局面既为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正面契机,即多种思潮的并存正是由中国社会在转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各种问题而引起,而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论正是利用这一时机将其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多种社会思潮的并存,也对马克主义三化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即如何在当下复杂的社会局面中开辟其理论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政治发展的涵义 政治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在20世纪初提出的。它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在美国发展为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后逐渐影响至各个国家。对它的理解也慢慢变得意见纷呈、莫衷一是。现在人们一致认同的是: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也可以用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作为过程,政治发展是政治目标的运动或政治运动的方向。作为结果,政治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包括若干不同的成分,而其中不同成分又是相互关联的。但是作为支撑一个理论体系的最…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即社会建设,既不能固守苏联模式的社会体制和社会管理模式,又不能原封照搬西方模式,而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道路。制度创新是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制度创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辨证关系;坚持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牢牢把握抓住近期制度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哲学层次上,运用社会形态理论的有关新成果,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转型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两种视角的双重转型,由此考察了双重转型各自的规定和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特殊组合和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以风险为特征的新型社会形态已经来临,不仅风险数量多,而且性质复合。风险社会理论对西方传统工业化模式及其严重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和批判,对增长的盲目乐观将被更加审慎和全面的发展观所取代,过去的经验已不足以成为当前的依据和理由;人们当前的行为选择同时还受到对未来预期的影响,现代风险已经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处在现代转型与向世界开放的中国,如何应对风险?风险社会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显然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天主教近几十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参与政治、与地区文化融合等方面,这对我国天主教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变化的社会给宗教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和条件,这将对中国的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处理好宗教问题,正确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保持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探索,一方面可以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是单线型的,而是呈现多线型的多样性统一;另一方面,对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新生的社会系统,呈现为一个各种利益并存、各方独立性与个性共生的多元化差异领域,并与现代政府、现代企业共同构成新的社会结构整体。关于公民社会的哲学研究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它的合理性和运行机制、它与国家的关系;二是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包括公民社会的组成原则和它的文化特征。社会资本的提出,使传统的资本概念在解释新的社会现象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社会资本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和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有可能被提升为理解现代社会的哲学基本概念。有关社会资本的理论提供了新的制度分析话语,在这一语境下,不仅可以讨论法制建设、政府改革、机构调整等正式制度改革问题,而且可以讨论习俗、规范、价值观、信仰、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建设问题。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起构成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开拓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三大学科交叉互动、联袂整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虽然生活于一百多年以前,但其宏大的理论视野和敏锐的科学预见能力,使他在研究社会时能够超越历史局限而具有超前眼光和意识,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更具有丰富的人本意蕴,对于诊疗形形色色的“现代病”,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探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人本意蕴及当代价值,既是科学把握和践行社会发展理论的应有之义,更是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于20世纪中叶,经历了几十年的深化和拓展,实现了由片面到全面、由幼稚到成熟的完善过程,终于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代表的新发展观。1、从本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发展即增长”发展观。严格意义上的发展观,形成于二战后人们对  相似文献   

16.
当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当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作用问题,是同社会基本矛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贯穿着当代知识分子创造性的劳动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有站在社会基本矛盾的高度上,才能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座标上找到当代知识分子的位置,才能认清当代知识分子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过程,是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条件。日前,党史界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以下十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一种新理论不可能一蹴而就,总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中达到新境界,同时又指导实践开辟新天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韩庆祥 《理论前沿》2002,(18):26-26
平常读大部头的书多了,倒有一种需求,那就是想拿一些简明扼要的书来读。最近,有一本这样的书摆在我的书桌上了,读起来颇感轻松、受益,觉得有必要向读者介绍,这就是庞元正、丁东红教授主编的《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新词典》。虽说是词典,但读起来你一定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与当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具有阶级对立和对抗性、阶级利益关系和阶级性的特点.通过研究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有利于了解当代社会工人阶级的地位、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从而解答前人所无法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转型,实现社会发展和良性运转,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和评估社会治理发展的政策脉络和演变逻辑,以及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治理改革与创新,可以看到,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一发展模式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国家角色的转变与主动变革。当前,社会治理的发展已显现出制度化、法治化的趋势,但并没有真正成型。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缓兵之计或权宜之计,而是兼具制度化与策略性。未来中国社会治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关键在于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转变,从而积累社会治理的积极因素,推动社会治理的有序发展与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