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双宁 《党政论坛》2011,(12):44-45
十一是多点爱好。我有个体会,比如多读点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马上可生调整情绪之功效。人的物质生命总是要结束的,活100岁最后也得结束,但精神生命是可以“万岁”的,如李白,如杜甫,如苏东坡。所以,多点爱好,特别是积累些精神生命,可使物质生命更快活。  相似文献   

2.
十一是多点爱好。我有个体会,比如多读点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马上可生调整情绪之功效。人的物质生命总是要结束的,活100岁最后也得结束,但精神生命是可以"万岁"的,如李白,如杜甫,如苏东  相似文献   

3.
史学一家言     
陈晋 《瞭望》1991,(47)
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好读史书,并且讲求读史方法。譬如,1915年9月6日致萧子升信中,便谈到两种方法。一为“择书”而读之方。所择之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读之,则如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他认为,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便是这样的书。 择书要有眼光,读之更须方法。如该书中的“《伯夷列传》一篇出于《史记》,吾读此篇而及于《史记》加详究焉。出于《史记》若干篇,吾遂及于《史记》之全体矣。他史亦然。”再一种便是空间比较法。他说:“观中国史,当注意四裔,后观亚洲史乃有根。观西洋史,当注意中西之比较”。接着又提出,“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历史  相似文献   

4.
“郢书燕说”源于《韩非子·外储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特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认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相似文献   

5.
烛邹三罪     
[原文]景公好弋(音 yi,打鸟,捕鸟),使烛邹(人名)主(管)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9,(Z1)
编者的话在这个大转折的时代,我们实在应该分读一些书,因为新的事倩出现得很务假快,读点历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不懂得历史就不能深刻地懂得会天;我们正当学点法津,不仅为了知法司法,而目为了在一个法治的国家里懂得依靠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报或明陛违空话L纪的人任意欺负;规门应当读点文学,不是为了卖弄渊博,而是为了从中了解人生。当然后划nffiJll7ffi$习R创评理伤,这是现n改革.开放启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④。会天的出版业真是既繁荣、E用活L。走进书币,眼花盛活匕育用的、没用的P儒觑、调低的,独创…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读《红楼梦》都想读明白,但有一位红学大师曾说过他的体会:“这部书越读越糊涂.”而另一位红学大师说:“这部书应越读越明白才对,怎么能说越读越糊涂呢?”对此该如何解释?笔者发表点个人拙见. 作者有意不让读者读明白.在《红楼梦》的开头作者就说:“故将真事隐去.”第七十八回中说:“太平不易之年,蓉桂竟芳之月……”作者说了一通,仍是“假语村言”,让你不知他写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发生的地点.而对下列问题也是糊涂不清.  相似文献   

8.
××贤友:来信收到。您让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谈谈阅读经验。您真把我考住了。书,是读过一些,经验却谈不上,从来没总结过,只能想到哪儿说哪儿。提起读书,不能不问:谁读书?为何读书?读什么书?读的后果怎样?先来个泛答:人活着要吃饭,也要求知;食色乃人之本性,求知欲也是人的本性。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漫无目的地随便翻翻。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读的好不好,要看实践。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书”。  相似文献   

9.
我想为大家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范文澜先生著的《中国通史《。为什么要读《中国通史?》因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知道和了解自己的历史,这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一个基本点。记载中国历史的书很多,比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但这类古书,读起来工程浩大,非寻常人可读之。记得在十年浩劫时,我埋头测览了《二十四史》,后来在七十年代又翻阅了一遍《资治通鉴》,前后花了六年的时间。而且,读这两部书,没有扎实的古文根底不行,因此,《中国通史》是读中国史的入门之作。范本《中国通史》初版于1942年,原名《中国通史简编》,我最早是在…  相似文献   

10.
《讲座》的第一单元是大自然观。这可能是今年全部讲座内容中最难读懂的一部分,因为它涉及了一系列自然哲学问题。主讲人希望能讲得尽量通俗,但犹未能尽如人意。这一方面因为问题本身是深奥的,另一方面则因为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做更多的通俗化的解释。好在中华民族历来都有浓厚的理论兴趣,而这里所讲的毕竟仍是普及性的知识,认真读几遍,其义大致可明。即或还有一二难明之处,读过后面几个单元,再回头重读,也会豁然贯通。啃难题,对好学的人,可能倒是乐趣。  相似文献   

11.
张恒 《民主》2005,(7):43-43
钱钟书先生以望九高龄驾鹤西去已经几年了,中国学界失去一位巨子固然人所共知,而更应该遗憾的是,华夏士林或许从此断绝了一种精神。不才如我,和许多人文学子一样,曾受过先生学养的深深感召。读先生书,每每宛若春风坐人,也一似醍醐灌顶。而先生人格。则更是“高山仰之,景行行之”,实非一般学界闻人所可企及。  相似文献   

12.
刘堂江 《党政论坛》2011,(14):18-18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写过《读书法》、《治国学杂话》等文章,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他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看见的都是灯谜材料,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这种工作,起初做时是很难,往后就很容易了。……最初的方法,顶多是指定几个范围,或者作一篇文章,然后看书时,有关系的就注意,没关系的就放过。过些日子,另换题目,把注意力换到新的方面。照这样做得几日,就做熟了。熟了以后,不必十分用心,随手翻开,应该注意之点立刻就浮凸出来。读第一遍,专提一个注意点;读第二遍,另换一个注意点。这是最粗的方法,其实也是最好的方法。几遍之后,就可以同时有几个注意点,而且毫不吃力。”  相似文献   

13.
好名     
好名曹金兴宋代李,“苏门六君子”中的小阿弟。他在《师友谈纪》一书中说,自己少时急进好名,曾三次献书公车。捷径没走成,但好名急进之心不改,“复多游巨公之门。”年长他一辈的苏东坡直言相告:“如子之才,自当不没,要当循分,不可躁求。王公之门,何必时曳裾也...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与胡适,都熟稔中国传统文化,又都熟稔西学,对两者都下了很深的功夫。但近人读他俩的著作,每有不同的感受,如王元化先生就这样说:读胡适书觉过时,读王国维书却不觉过时。胡适吸取西学新义未融入中国文化,王国维却不仅能融入,且又自生新义。(见《清园夜读·后记》)这里,王元化以高度概括的语言,点明了王国维在治学方面所以远胜胡适,在于他能将新义与旧学融会贯通,从而又亮出了自己的新见解。没有这种融会,也就无从自生新义,则西学与旧学依然是方枘圆凿的两截。显然,治学之难,不在能否死背硬记,不在能否广泛涉猎,而在能否  相似文献   

15.
李普 《瞭望》1986,(11)
刘伯承这次在上海一年有余。他自幼好学深思,又是个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这些日子他绝不会白过。不过他究竟读了些什么书,现在无可查考。他结识了一些老同盟会员并且加入了中华革命党,究竟进行了一些什么活动,我也还没找到确凿的材料。现在能够看到的是他的一首七律,大概是在前往上海的船  相似文献   

16.
读注     
读书,有人不好读注,一是因关注比正文排字小一号,读起来累;二是因为注释夹在正文中间,读时1易一气呵成,较难体会正文连贯尽然的气势和意味,嫌麻烦。然而,8是专给书中或文中的字句做解释月的,自有其重要性。以南朝家裴松之受帝之命为《三国志》作注来看,他参阅了大量资料,于原书略者详之缺者补之,撰者正之,疑者存之,弓书210余种(这些著作至唐、来后仅十不存一了)。注文约54万字,几X原书三倍。看来,裴注的价值并不在陈著之下。明清之际,顾炎武作诗不仅每附注语,且“对于《文选》阮籍《咏们诗》的颜注,陶渊明、李太白、…  相似文献   

17.
书书有情     
陈武 《民主》2023,(5):37-38
<正>难得这样有闲,理了几天书,也读了几本关于书的书,有的是重读,有的是新读。看读书人、写书人谈书的书,真是别有趣味,也可以说是书书有情。周作人的《书房一角》经止庵校订后,清新爽朗,洒脱俊秀,加上开本的特殊,让人爱不释手。出版家范用编了一本“怪”书,《爱看书的广告》。范用在“编者的话”里说:“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相似文献   

18.
周思明 《民主》2012,(1):43-44
读王蒙近期推出的传记作品《一辈子的活法》,让人想起《红楼梦》的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此书,全书以王蒙式的独特语言。痛快淋漓地讲述了作者77年来跌宕起伏的岁月故事。“历练是银。活法是金.遭遇是外在的.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选择”,经典诙谐的表述,立体地展现了这位文学天才潮起潮落、几沉几浮、慷慨激昂的成长轨迹,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性情、诚善意的智者、作家及其眼中的文坛、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要成才是离不开书的。对于我这样没有福气上大学的人来说,自然更离不开书。书,是每个自学者的良师益友,而在我的自学经历中,却有着与书的奇缘。于是,很想谈谈我对书的感受。 我认为看书要从三点出发,即:爱好、兴趣和对书的感情。人做任何事情都是爱好了才能做得好,看书也是一样。当你真正感到自己看书是有兴趣、有意思的事,而不当作是在应付和强制自己的事时,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看书。 我从小有三个爱好:打球、绘画、文学。爱好广泛,使我在自学之始看书很杂,却没想到成人以后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6,(26)
十年前,本刊组织过一组报道,总题是:“他们在读什么书?”按照起初的计划,这组报道想介绍几十位政界、学界的知名人士读书的情况——读了什么书,想向读者推荐什么书?希望借此倡导一下读书的风气。 学界那部分进展顺利,许多专家、学者、作家都寄来了他们的回答;政界部分则大致搁浅,只有个别已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作出了回答,而在职的同志大多诚恳地向前往采访的记者说:“真想好好读点书,但实在太忙,所以实际上没读什么书。” 我们理解这些同志的处境,也确实知道一些负责同志每天需要批阅的各种文件便有十几、数十万字。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开许多会,见许多人,谈许多话,加上迎来送往,种种应酬,想坐下来读书时,已感到力不从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