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平 《四川审判》2002,(3):5-6,10
刑事证据是一种专门的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1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有的学者认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和审查属实的,用以确定或者否定犯罪事实、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和罪责轻重的一切事实。”还有的学者认为刑事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司法机关依法收集或由当事人、证人、辩护人等依法提出、并用以证明是否发生了犯罪以及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尽管这几种观点在文字的表述和内容上都有所区别,但都指出刑事证据是一种客观事实,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认识和认定案件事实和犯罪事实的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就侦查终结、提起公诉和对被告人做出有罪判决,所采用的刑事证据应达到的标准作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2.
在司法实践中,对案件事实的确认,必须依赖于确实、充分的证据。但证据充分或证据充分性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把握判定证据充分性的思考方法,则是我国证据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认识不一、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试从逻辑学的视角提供一种看法。关于证据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3.
证据可采性制度在英美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指的是一项证据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能力而进入到司法诉讼程序并被采用.我国的司法解释和现行法律中还没有正式采纳这一概念,在对相关问题进行表述的时通常将其表述为“不具有证据效力”,“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等.本文认为,我国刑事诉讼中应当引入可采性这一概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3年1月,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马某向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购物发生争执被推倒摔伤为由,要求该院判决被告包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同时要求被告人包某及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高某赔偿医疗费等项经济损失。法院受理后,经审理认为,自诉人马某指控被告人包某犯有故意伤害罪缺乏罪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二)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与非法证据相比,刑事瑕疵证据具有实体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程序的不正当性、法律效力的可疑性等显著特征,其产生与立法不完善、司法投入相对不足、执法观念不够科学以及法律价值取向过于侧重实体等因素直接相关。在刑事瑕疵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上,我国应立足国情和现有法律体系,贯彻实质意义上的程序正义的原则,有限制地采用瑕疵证据。  相似文献   

6.
陈苏豪 《证据科学》2023,(2):189-201
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深化,跨境刑事证据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司法现象。证据获取与采纳的法律依据相互分离是跨境刑事证据的核心特征。因此,对跨境刑事证据来说,着眼于共通价值的证据性权利是一个更好的阐释框架,优于以制度差异为基础的模式对比范式。证据性权利具有联结取证程序与证据采纳、容许对规则差异实质解释、是制度性权利而非个人权利等特征。证据性权利反映了刑事证据法的趋同发展,根植于理性主义与权利主义的内在一致性,是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需要和国际人权标准构建的产物。将证据性权利作为阐释框架,可以化解跨境刑事证据审查判断中存在的法律跨境适用争议。充分保障被追诉人的证据性权利并对权利保障模式差异作出合理解释,可以提升他国提供协助的意愿。围绕跨境刑事证据及其衍生问题,理论界应当展开以“证据合作”为主题的比较研究,积极参与证据性权利话语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7.
8.
刑事证据保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日臻完善,证据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刑事案件侦查阶段的证据如何更好地进行证据保全已成为目前我们必须妥善决的问题。证据保全的含义、特征、任务和原则《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一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认定某嫌疑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需要大量证据的证实,因而我们要重视收集和保全证据。证据保全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全过程(部分证据在诉讼结束后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还要继续保存一定期限),证据保全不当将会使证据的证明作用减弱,甚至会造成放纵犯罪、冤枉无辜的恶果。  相似文献   

9.
论刑事证据     
米海依尔·戴尔玛斯-玛蒂是法国著名的刑法学教授,她力主改革,强调保障人权,是法国刑事法律改革派的主要代表。她主持了法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虽然后者大部分内容被废除,但其影响仍广泛存在。她撰写的《论刑事证据》,从比较欧洲法、德、意、英等国立法的角度入手,阐述了她对刑事证据法一系列原则性问题的看法。而且在文章中她认为不论英美的当事人主义或法德的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均有不足之处,应当建立一种吸收两者优点的新模式加以取代。为了配合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特翻译此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1.
2002年7月1日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以下简称新法典)取代了在俄罗斯实施长达四十年之久的《苏俄刑事诉讼法典》(以下简称苏俄法典),成为继1988年《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后又一刑事诉讼立法的重大变革,因而备受世人瞩目。随着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律观的转变,刑事证据制度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证据可采性规则已成为当前刑事诉讼中的焦点问题,在俄罗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一、刑事证据可采性规则之立法刑事诉讼证据的可采性问题及与之相关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和发展方面,俄罗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  相似文献   

12.
任何案件都是以通过法定程序确认的法律事实为基础的,事实确认有误,将会直接导致司法结果的不公正。因此,认证是诉讼过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审判活动的中心内容。离开了认证这个环节,审判的任务就无法完成,刑事审判更不例外。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调查研究后,于2003年8月就刑事审判证据的举证、质证、证据的审核认定等问题制定了《关于刑事审判证据和定案的若干意见(试行)》。近3年的试行情况表明,该《意见》对于规范刑事诉讼证据的运用,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案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得到了相关司法部门及律师界的…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采取调查问卷方式,选取我国东西南北中有代表性的七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基层、中级和高级法院刑庭的法官作为调查对象,对我国当前刑事审判实践中涉及刑事证据的证明力、刑事证据的认定、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发现我国的刑事法官对于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审判年限、办理案件数量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得出结论:应当从影响刑事法官认定证据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着手,增强司法实践中刑事证据运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在打击跨境犯罪及犯罪分子的跨国流动中,域外取得的刑事证据在本国刑事审判中具有重要意义。域外取得的刑事证据之可采性判断遭遇的最大难题是各国刑事司法主权的隔阂,具体立法层面牵涉法律依据重叠、证据规则多元、权利保障差异等多重因素。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演进来看,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存在程序优先于实体、实体优先于程序、程序—实体二元分立、替代性解决方式四种立法思路。我国立法、司法中采取的真实性审查方式忽略了对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为了促进对跨境犯罪的打击和跨境追逃工作高效、有序的展开,我国相关立法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违法取得的刑事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司法警察、检察官和法官(在有的国家,法官没有收集证据的职责)违反国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收集证据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程序的规定所收集的证据。①违法取得的刑事证据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违法方法取得的言词证据;二是以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6.
论刑事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有无证据能力,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刑事证据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司法实践问题。它既关系到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与采纳,又关系到对不同诉讼价值理念的选择和对不同诉讼主体权益的保护。本文作者从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立法及实践考察入手,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及国情,提出我国对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所应采取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规定什么是证据,与是否具有证据资格进行的审查判断并不矛盾。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是证明标准而非证据标准。坚持客观真实标准,坚持客观真实的可知性,尽可能地追求客观真实,最大限度地满足法律要求的犯罪构成条件和程序性条件,更有利于防止疑案,减少错案。  相似文献   

18.
证据是证据形式和证据内容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证据形式是证据内容的物质载体。证据形式指作为证据的人和作为证据的物,证据内容指具有证明意义的证据信息,因此证据应界定为蕴含了证据信息的物质载体。本文在指出"事实说"、"材料说"、"手段说"等证据界定学说存在片面性的基础上,以人证和物证作为证据的两大分野,提出了证据的新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证据能力的法定与裁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远 《中国法学》2005,(5):161-174
法定和裁量是诉讼过程中确定某一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刑事证据能力规范在内容上的复杂多样,使得一部成文法典无法将它们完全包含其中。而且刑事证据能力规范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无法实现严格意义上的法定化。在成文法中确立的证据能力规范,只有一小部分适宜采取确定性规则的形式,而更多的则不得不通过标准或原则的形式赋予法官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证据能力规范是从司法过程中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规范,立法机关能起到的作用甚为有限。因此,在我国试图由立法机关制定一部完备的刑事证据法典的想法并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李冠豪 《法制与社会》2010,(12):127-128,142
本文结合办案实际,论述了侦查机关在收集证据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阐述了审查判断证据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以期能为办案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