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图书出版事业颇为发达,明初的黑口本可与宋元板相埒。即使在明代中后期,苏州、常州、金陵、湖州、徽州等地出版的图书,其质量也相当高。但就总的刻书质量来说,明代出版的图书不及宋元。特别是明代中后期,民间刻书风气变坏。表现为校勘不精,任意窜改和删节原文;装订不善,脱页较多;无用的序跋连篇累牍,甚至伪造古书。形成了一种“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的风气。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05,(3):18-18
1、换一种心情看生活。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中得到满足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2、控制你的时间。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应用于任何工作。  相似文献   

3.
明代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作《黔记》,历数贵州人物,而于《理学传》中,着重写了《尚书文恭孙公应鳌传》,推崇他在“理学”上的贡献。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田雯作《黔书》.在《人物名宦》中写道:  相似文献   

4.
历史如书一样一页一页翻,如韭菜一茬茬割,陕西文学的历史,既然选择了我们,这是我们的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我个人的体会是:没当作协主席时,我没有感到有什么缺失,当了作协主席,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增补。这不是说我个人宠辱不惊,而是对于一个写作者,职务实在是等闲之事,有的只是会议多、活动多。一个作家的分量,应该是让人知道他写了什么作品,  相似文献   

5.
正人大代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特别是要始终把关心群众疾苦责任扛在肩上,事事处处都要体现人大代表的正能量。——题记参加完一天的执法检查,回到住处的全国人大代表黄长林在座位上休息几分钟后,便打开行李箱,从中拿出几本关于种子法的书,还有一个写了好几页纸的笔记本,然后一边翻着书,一边将今天检查时了解到的情况写在本  相似文献   

6.
周贻海 《福建通讯》2001,(10):47-47
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辛同阳、倪健中主编的国是论衡《南北春秋》一书.书中有段苏联野史情节的插曲,说的是:高尔基的新作《姑娘与死神》一书完稿后送斯大林审阅,斯大林阅后觉得此书很好?即在书的最后一页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约·斯大林。”但批示“爱情”一词俄文拼写少了末尾一个字母,当时既要将领袖的批示公诸于世,但又没人敢于修正,  相似文献   

7.
我是新闻人,朱镕基当总理时,我关注他每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那确是很重要的节目。中国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一页,就是在朱镕基手上开创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不仅收录了他五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还收录了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韩颖龙 《今日浙江》2008,(24):62-62
明代秦和典史(相当于现在检察官)曹鼐在一次抓捕盗贼时,抓了一名绝色女贼,由于离县衙路远,夜宿在一座寺庙时,女贼千方百计以色相来引诱他,他看看也很心动,当他实在顶不住的时候,就以片纸写上“曹鼐不可”4个大字贴在墙上提醒自己,转念一想,这荒郊野外谁能知晓,  相似文献   

9.
尼采在《苏鲁支语录》中说:“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其血写下的。用血写: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商务印书馆译本,第34页)这意思很明白:一个作者,用他的全部心血,更进一步,甚至是用他的生命和鲜血,完成他的著作,这当然是极有价值的书,会得到尼采这样的读者爱重。这是尼采的一句名言,常常被人引用的。比如,鲁迅就在《三闲集·怎么写》一文中这样简省的转述说,“尼采爱看血写的书“。话说简省了,就可以发生歧义:是作者用自己的血,还是用别人的血写的?如果是用别人的血来写,我看还不如用墨水好。我怕读的,就是用别人的血代替墨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6,(2):51-51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明代大文学家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即使大雪天也要穿上棉袄.步行数十里去还书,从不违约,他的诚信精神感动了乡邻,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以此.宋濂也从书中受益,成就了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1.
台湾一位名叫简民一的年轻朋友,不久前给笔者送来一本名为《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的书,杨渡先生著。陪他前来的另一位朋友之前就告诉笔者说,他是奉长辈之命,专门来送这本书的,笔者自然感到很荣幸,认真地拜读了这本书。笔者先读了三篇序言,一是简吉之子简明仁先生写的序言,二是推荐这本书的南方朔先生写的序言,三是著者杨渡先生写的序言,然后读完全书。  相似文献   

12.
丁可宁 《人民公安》2010,(24):10-15
如果说上海世博会像一本厚重的书,呈现出不断的精彩,那么有很多人,只是书中的一页纸,甚至页面上的一个字。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感染、带动、温暖了更多的人,他们的汗水润泽了盛会,完整了世博。  相似文献   

13.
赵良宇 《求索》2010,(2):207-209
明代学者受宋元以来的疑古辨伪之风的影响,疑古辨伪的学术研究在方法和理论上颇有创见。明代学者在总结前人疑古辨伪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作伪者的生活环境、所处时代、学术思想的脉络、同时或前后的时代状况及其在书中遗留的痕迹、文字、文体的变化等多视角来辨识伪书,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辨伪学理论与方法,促使辨伪学走向成熟。在疑古辨伪实践上,明代学者宋濂、胡应麟、梅蔫等通考群书真伪、综合性地辨识古籍,或专著一书辨一部伪书,成绩都较为显著。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辨别古书真伪的宝贵经验并对当时的疑古辨伪之风超过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清代及近代疑古辨伪学术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基本上是脱离了社会和学界的人,不参加学术活动,不讲课,不去高校,我编的书、写的书都很少。”刘军宁说自己是一个思想个体户。但在笔者采访过的知识分子中。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不少人的评价却是“刘军宁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陈莹 《今日海南》2020,(1):36-36,44
讲一个真实的笑话,书博会后不久,出租车上听到三亚电台有奖问答节目,主播问:亚沙会的口号是什么?一听众抢答:风吹哪页读哪页。"风吹哪页读哪页"是首届海南岛国际图书(旅游)博览会的口号,它出自三亚的"海上书房"。  相似文献   

16.
纸上人生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到机关的机要室看干部的任免命令。每次都感慨万千。这些命令,既神圣火神秘。上了命令的人,则有的神气,有的泄气。因为命令不外乎以下几种:或晋升,或 调动,或正常免职离退休,或受处分降职、撤职。简言之,要么当官上台,要么丢官下台,如此而已就为这一道命令,有的人孜孜以求地奋斗了一生。到头来想想,得到的不过是一页纸。精确点说,一页纸都占不到,往往一页纸上若干人,一人不过占一行罢了。本来,干部的任免,应当是组织对干部德、才、绩的认可,是公道正派的评价,是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的知人善任的运…  相似文献   

17.
手记:嗜书的缘份与寂寞较劲□艾晓明与寂寞较劲假如光看书,看着玩儿,不必为上课、为写书、为吃饭、为工作看,想看什么便看什么,大约蛮惬意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诗!好诗!最好再有几个知心好友,一桌好酒,几碟风味菜看,明月当空,纵论古今……也许2000年以后,中国知识层不仅达到了小康水平,而且也可以号称中产,这等美事就不稀罕了。如今却不成。好的成果,需要很长时间潜心用功。学问是创造,是发现,是做前人未做或做得不够的.是在已有的学术积累里再添加,久什么。写书,写学术性著作,便是这么一回事。如今,和书沾边的事很多,做书商、卖书、改书、编书。光是写书,便有各各不同的写法。我有过5年写一本书的经历,也创下过30天写一本书的纪录;前者是我的博士书稿,后者是一本传记性小说。因此我也就更知道在各种书中,写学术专著顶不易。写小说,每天下得楼来心里真快话!想想看,一页页稿低,今天揭齐了20页,多么有满足感!又回到往日时光,重新与诸般人物生活,分享人生,情感得到发泄又得到满足。再举目四顾,花也红了,草也绿了,昨天花骨朵般的杨树芽长成了小巴掌似的新叶,生命中充满了复苏的感觉。写论文,全不是这回事!一桌子18报纸、旧书,要看要  相似文献   

18.
很多年前,有人约稿,说是给青年学生推荐点文史类的经典,很多人写,然后凑成一本书。写什么好呢?约稿人说,你就拣历史方面自己觉得重要的书,随便写,字数在三千字左右,当然,最好通俗一点。我依命行事,临动笔,想了一下,在我心中,什么够得上“重要”二字?好像很多也很少,千挑万选,未必合适,为稳妥起见,还是写两本我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书吧,一本是《史记》,一本是《观堂集林》。但文章写成,没有下文(眼下,这类书倒是大为流行)。最近,承张鸣先生不弃,要我为《新东方》奉献小文,我素无积稿,翻箱倒柜,只有这点东西在。现在拿出来,真不好意思。书是很  相似文献   

19.
<正>前段时间里读到一本有趣的书——《无聊的哲学》,作者是挪威哲学家拉斯·史文德森,这是我第一次读挪威哲学家的著作。书是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状  相似文献   

20.
古月 《研究与交流》2005,(6):24-24,28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古人对田园生活的写照。而当我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似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桃花源般一尘不染。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