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考察孔府,表示要好好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这两本书。主编杨朝明接受记者专访,详解两本著述内容、《孔子家语》和《论语》的关系,以及孔子和儒家思想研究在当下的意义等。《孔子家语》和《论语》的关联《孔子家语》和《论语》性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的对话。但是《论语》是选出来的,如果说《论语》相当于孔子的语录的  相似文献   

2.
《论语》20个篇目,基本上是除"子曰(谓)"之外的开篇首句头二三字作标题。那么,《论语》是不是所有标题都不含文言虚词呢?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或许跟旧识迥别,故称新说。首先,《论语》含有文言虚词的篇目似有3处。即《学而》、《述而》、《雍也》。《学而》、《述而》之"而",历来多释为连词,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皇侃疏:"而者,因循也";又注《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之"循循"为"次序"。  相似文献   

3.
金陵客 《唯实》2006,(9):128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  相似文献   

4.
正闲来翻看《论语》,感觉孔子是位善且会饮的老头儿。比如,他在《论语·乡党》篇中说:"唯酒无量,不及乱。"意即"饮酒不限量,却不至于醉"。《论语·子罕》篇还有几句:"子曰:‘入则事公卿,出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大意是说:"在外侍奉君臣,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努力去操办,喝酒不被酒所醉倒,除了这几点以外,一无长处。"对"不为酒困"这句话,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不为酒困’——喝酒没有醉过。我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08,(7):44-44
钱穆《论语新解》:戴着脚镣起舞!南怀瑾《论语别裁》:深入浅出;于丹《论语心得》:兴也勃焉,亡也忽焉。《论语》到底怎么读?《论语》这部书,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由孔子的学生们分别记录下来的老师的谈话构成的,很多都是当时的口语,生动活泼而富有人间情趣,今天我们读起来也并不特别难懂。倒是后人的许多解释,给《论语》戴了一顶又一顶高帽子,使我们如坠云雾之中,辨不清它的真相了。  相似文献   

6.
黄波 《当代党员》2010,(1):66-68
《论语》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典名著,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重读经典《论语》,重拾其中的好学、修身、德政之要义,它所展示出的强大魅力仍让我夜难闭卷。  相似文献   

7.
"像你这样的金融专家为什么还要学习《论语》呢?"在一次学习《论语》的课堂上,授课老师向一名30多岁的就职于美国某大型金融机构的员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是:"目前我遭遇世人的冷眼,感受不到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辞约义富,是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修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2014年3月25日,《论语》当选“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几乎都是讲如何做人、如何为官,以及做好人再去为官的修养方法与践行的原则、规范。而《论语》尤为强调,做人要注重学习、  相似文献   

10.
如何为政,或者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干部,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来翻阅《论语》,觉得孔夫子对如何为政的言论,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语·颜渊》里说,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子路》篇也说,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相似文献   

11.
胡寅是湖湘学派相对被边缘化之重要人物,其代表著作《论语详说》亦早已散佚。与胡宏、张栻贬低胡寅不同,朱子甚为推崇胡寅《论语》之学,屡为之打抱不平。其《论语集注》、《四书或问》等引及该书佚文114条,据此可管窥《论语详说》之一斑。该书对《论语》之诠释,兼顾义理阐发、工夫指点、文献考辨三个向度,它以二程理学为主旨,透彻阐发了仁、理、体用等核心概念,驳斥了佛老异端之说;突出敬为主宰的为学工夫,着力针砭矫正为学弊病;显示了渊博精密的文献知识,洞幽烛微的考辨能力;其诠释立足字义而切合大旨;理据结合而新颖不群,锐于批判而阙疑审慎。该书不仅代表了胡寅的经学造诣,亦可堪称湖湘学派经学之巨擘。其佚文之发现整理,对于重新判定胡寅历史地位,推动湖湘学派研究、认识朱子《论语》学构成,探究宋代《论语》学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下看来,此话有几种解读。一是书好,精典《论语》,读半部就足够治天下了。二是人很,能干的治政者,不需要读整部《论语》也可以治天下。无论哪种理解,都符合中国人的性格:偷懒取巧,各取所需,有了“半桶水”,便来治学、治政、治事。而今,读《论语》的人渐次少了,借“西学”图强倒是共识。不过,某些人对有益的“西学”常常也是截取一半,便装扮为“西学”先知“、接轨”专家,大有匡扶时政治理天下之气概。套用那句古话,就是半部“西学”哄天下。关于废除贪官死刑的争议,近来沸沸扬扬。先有专家建议废除对经济罪犯的…  相似文献   

13.
<正>《论语》一书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编辑而成。书名是书成之日自然形成的。《论语》一书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尤其南宋朱熹把《论语》《孟子》以及《礼记》的《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作为儒家经典普及本以后,流传极广。南宋以后,中国科举考试题目、内容均出自四书。所以,南宋、元、明、清四代对《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论语》热"在日本又悄然兴起,并迅速蔓延。从2003年开始,一些学校和私塾就一点点地把《论语》的  相似文献   

15.
书架     
<正>《君子:论语与人生》作者:夏海著出版:孔学堂书局《人伦日用即道:颜炳罡说儒》作者:颜炳罡著出版:孔学堂书局《孟子与保罗的对话:儒家与基督教思想之异同》作者:朱小明著出版:孔学堂书局《国际儒学发展报告2013》作者:陈炎、颜炳罡主编出版:孔学堂书局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6,(6):52-52
戴铮在4月26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介绍:战后的日本人几乎不读《论语》,但近来,《论语》在日本的人气重新高涨。日本近代实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在其所著的《“论语”与算盘》中,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眼下,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日本软银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北尾吉孝,又将这一理念引入道德日益沦丧的现代商场。他认为,对任何事情的判断标准只有“信、义、仁”三个字,通过《论语》提高自身修养尤为重要。日本学者安陪隆明也指出,人们的内心充满着赤裸裸的欲望,最为缺失的恰是“自省”二字。  相似文献   

17.
读《论语》,听昆曲,学雷锋,做君子。一师二团十连农工王玉宾,大家都觉得他做事有股拧劲,看不惯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王玉宾是1993年进疆的河南劳务工,近20年的边疆生活,脸早已被塔里木盆地的太阳晒得焦黑,似乎与读《论语》的谦谦君子的形象扯不上边,但是自从2004年开始读《论语》以来,他几乎天天捧读。王玉宾读《论语》,不是为了读经典,而是讲究方法,甚至当成养生的书来读。他认为,改变  相似文献   

18.
据说《论语》有二十多处谈到“直”字,这不由得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我首先去查了《辞海》。作为价值观念的“直”字,主要有两层含叉,一是公正、正直;二是坦率、直爽。尔后我就认真地阅读《论语》。确实,在《论语》中关于“直”的论述很多,“直”是孔子思想体系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哲学伦理范畴。所以。我用“直道”一词采谈谈我对《论语》中“直”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被世人誉为圣人的孔子及其《论语》所传承的中华民族精神延续了两千多年,人们为孔子和《论语》彰扬光大的努力也薪火相传了两千多年。当下在国学复兴的热潮中,很多学人都积极地从先贤哲人那里寻找和体味生活的智慧、生命的觉悟和人生的体会,研读古文经典的各类读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些读物中,夏海先生的《论语与人生》从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论语》恒久不衰的温暖,体验到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与我们心灵的共振。  相似文献   

20.
书架     
<正>0851-85891879 85895906先锋书社购书热线《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作者:国家图书馆编出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作者:王蒙著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孔学堂书局《"四个全面"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者:张荣臣韩宇谢英芬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