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政策参与已经成为中国公共政策活动中的一种必需和必然。为了使公民政策参与的行为、实践路径和制度设计建立在规范性的理论基础上,寻求公民政策参与的理据是非常必要的。关于参与的理论总是与民主理论的演进伴生而行,从民主理论的发展中寻找关于参与思想的脉络无疑能够使公民政策参与行动获得稳定的基石,同时为未来的公民政策行动规范性设计和实践路径探索提供借鉴和指引。  相似文献   

2.
晚近西方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通常被看作是一种阐释公共决策合法性的理论,其目的是解决传统公共决策过程中缺乏公民参与和社会公正的弊端。通过对协商民主视角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正当性、方式和困境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从微观领域开始,利益主要集中于基层生活,矛盾也主要反映在基层.基层民主发展中的政治利益分化、冲突与失衡要求扩大公民参与,进而实现政治利益的聚合、表达与维护.继续积极稳妥地扩大公民参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仍然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曾哲  周泽中 《求实》2017,(6):65-75
公民参与行政是现代协商民主理论、治理理论逐步深化的制度产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关乎微观民主、创新治理路径的制度实效能否有力地论证其民主合法性基础。然而,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公平听证等程序内核的缺失造成公民参与的不充分,相关问责机制的真空导致公民参与的随意性,此二者形成了公民参与行政的劣质性风险。据此,从公民参与行政的后果考量角度进行理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完善相关程序制度、建构问责规则体系,真正确保实质性、良好的公民参与,方能实现行政法治与社会善治的双重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梁宏 《世纪桥》2014,(11):29-30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于实现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公民参与地方人大立法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学和法学理论基础的,公民参与立法是参与民主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民主实现形式,参与民主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它更强调民主政治的人民性、参与性建设。  相似文献   

7.
公民治理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价值观,旨在将原本松散的公民个体引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过程,以达到扩大民主参与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公民在社区行政中应扮演充分的积极角色,公民参与权和决定权的提高是解决政府问题的关键,行政人员的角色应转换成帮助公民表达利益并满足其共享利益。基层民主政治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努力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文化的基点之一,营造合理社会氛围、加强公民参与意识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从而逐步完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社区运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9.
论民主治理     
汤玉权 《唯实》2010,(5):60-64
近年来,民主治理理论逐渐兴起并成为政治学领域中民主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民主治理是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通过吸收公民或其组成人员参与公共决策及其实施过程,达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从总体上看,民主治理相对于非民主治理更能促进效率的提高,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但民主治理在实践中还要遵循一定的机制和规则,如选举、参与、协商等。  相似文献   

10.
党的民主执政是党的最基本的执政方式之一。坚持党的民主执政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了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正确把握党的民主执政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政治协商作为我国政治民主的主要形式之一,内生于我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范式。晚近西方新兴的“协商民主”方式与我国的政协民主有着极其相近的趣旨,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协商民主实践可以借鉴民主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从发展党内协商民主、推进人大与政协协商、构建行政协商制度、践行基础协商民主等路径入手,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网络政治参与和民主的研究,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本文尝试将两种不同的观点归纳为内生网络民主和外生网络民主。这两种观点恰恰说明了网络政治参与在促进民主方面有其社会现实性,网络政治参与的社会现实性决定了民主不能仅从发展网络去建构,推动民主更需要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成熟、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公民政治参与是推进国家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途径。公民参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公民治理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公共行政价值观,旨在将原本松散的公民个体引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过程,以达到扩大民主参与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公民在社区行政中应扮演充分的积极角色,公民参与权和决定权的提高是解决政府问题的关键,行政人员的角色应转换成帮助公民表达利益并满足其共享利益。基层民主政治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努力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文化的基点之一,营造合理社会氛围、加强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从而逐步完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社区运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公民行政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即公民行政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公民行政参与是民主行政的核心内容,公民行政参与是政府治理的必要条件,公民行政参与是新公共服务的价值诉求.我国公民行政参与的主要途径和形式表现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公民参与;以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核心的公共决策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公共服务与公共品供给中的公民参与.契合我国国情的公民行政参与的途径与模式主要有:培育"公民意识",提升公民行政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公民行政参与的制度设计,推进公民行政参与的有序化;创新公民行政参与机制,实现公民行政参与的有效化;促进公民行政参与的组织化,提升公民行政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参与式治理是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组织和政府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分配资源、合作治理的过程。当前关于参与式治理的研究大多基于理论层面的假设,缺乏实证层面的验证。文章以温岭市为例,依托中国治理评估指标,从经验层面探讨公民参与能否带来治理绩效以及参与带来治理绩效的条件,从而为中国地方政府更好地实现基层民主治理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推动力量。具备良好参与意识的公民是形成公民社会的关键性因素,其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民主和高效,有效防止权力的异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为此,本文通过探索搭建社区公民参与的平台,发挥高校公民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回应水平等途径来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以期达到推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民主治理机制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公民文化的成熟,而公民文化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民主治理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官民的共识。因此,需要从习惯的形成、共识的达成等方面来推进民主的巩固、民主治理机制的可持续性。本文以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例加以讨论。从公民文化角度来看,民主恳谈会经历了三个阶段:公民文化的萌发阶段、公民文化生长促使转向民主治理方向阶段和"准参与式的公民文化"阶段。研究表明,温岭民主恳谈会的经验已经蕴含着公民文化的基本内容。基于温岭民主恳谈会的经验,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公民文化的形成是现代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唯有得到公民文化的支持,民主治理机制方能得到巩固并且健康持续地运行下去。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9,(5):32-32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同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从根本上来说,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公民社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治理理论的内在意蕴.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表现在公民主观上的政治冷漠与"理性的无知",公民参与过程中的角色悖论、效率悖论、质量悖论、参与悖论.诸多困境的存在阻碍了公民参与进程和民主治理的推进.健全公民参与动力激励机制,借助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依据公共政策性质和合法性要求,选择适度且均衡的参与途径与策略,辅以具体的完善公民参与的措施,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