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1,(3):37-38
近年来,上海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团结、动员女公务员、女教师、女科技工作者、女法官等以知识女性为主体的女干部队伍,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提高素质,岗位成才”, 落实《培养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会议纪要》的目标、措施,把“妇女参与、妇女成才、妇女发展”作为新时期妇女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 以实施“女性人才工程”为重点,围绕社会发展与妇女发展需要的战略目标,把妇女参与和妇女成才放上重要位置 1、加强调查研究的力度,找准工作突破口,提升妇女研究与妇女工作的层次。 市级机关妇委会与机关党委研究室开展《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03,(1):38-39
教育系统是女性人才集聚的地方,也是培养女性人才的基地。近年来,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据本系统女性比例高、层次高的特点,围绕促进女性成才、提高女教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探索、创新工作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和活动。以妇女理论研究中心为载体,深化女性成才理论研究先进正确的理论是指导妇女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市妇联指导下,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第二医科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7个妇女研究中心。这有利于整合资源,深化妇女理论研究。如上海大学妇女研…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13,(8):34-35
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妇联坚持"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发挥群团组织优势,致力于女性人才的服务、凝聚、培育、举荐工作,积极为广大女性人才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一是发挥枢纽型组织的功能优势,服务凝聚优秀女性人才。区妇联以在民政局注册成立的社团———妇女发展促进会为"孵化器",积极培育各类女性社团。目前,妇女发展促进会已成功培育女企业家联谊会、女法律人才联谊会、党政女干部联谊会、市"三八红旗手"协会长宁区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正>女性人才特别是高层人才发展是我国人才战略和性别平等的重要领域。但是,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的充分展现仍面临诸多障碍,直接导致女性人才数量虽有所上升,比例和层次却没有显著提高。一、女性人才发展与权利平等中国一向重视妇女在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将男女平等确立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人才方面,2010年制定颁布的《国家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女性专技人才开发既是妇女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内在要求,也是临安市加快强市、名城、胜地建设的迫切要求,应以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为契机,科学规划,优化环境,引领女性专技人才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4,(6):47-47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妇女人才开发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长春市各级妇联组织逐渐认识到,协助党委和政府抓好妇女人才工作是全面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关键所在。济南市在人才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创新,提出构建人才工作“决策体系、执行体系、监督体系”的工作目标,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推动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人才工作“决策体系、执行体系、监督体系”构建和有效运转。需要通过采取设立机构、完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推动人才工作三个有机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10,(6):24-25,40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近几年来,湖南省妇联作为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切实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人才工作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才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采取多项措施,把高层次女性人才开发作为工作重点,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01,(11):22-23
有一个由处级以上女领导干部,高层知识女性组成的特殊群体,活跃在青岛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学校里,为岛城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就是由市妇联牵头组建的青岛市妇女人才促进会。青岛市妇女人才促进会成立于1986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开辟妇女工作新领域,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整体素质高、知识性强、思想活跃的女干部和知识女性群体。一是从适应青岛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考虑。1984年以来,青岛先后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加紧了向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的步伐。城市和…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互联网     
《中国妇运》2013,(2):46-48
陈至立到广东考察调研妇女工作。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秀榕一行在广东考察调研妇女工作。先后来到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妇女之家”、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入了解社区“妇女之家”的运作、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基层妇女工作阵地的建设等情况,了解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女性自主创业创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人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人才发展规划,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实施“869”人才发展计划(创新8项人才工作机制、建设6支人才队伍、实施9大人才工程)为主线,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对标一流的要求,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钱栋 《浙江人事》2008,(4):34-34
一是优化三种成才环境。在临安全市范围内,积极构建尊重女性人才、保护女性人才、使用女性人才的社会风尚,为女性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中实施向女性倾斜的办法,建立有利于女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女性典型,为女性成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关心爱护女性人才,认真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女性的成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天津市和平区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人才观,大力培养、开发、使用妇女人才,使大批妇女人才在充分展示聪明才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许。一、消除思想偏见,树立识才选才用才新观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为女性直接  相似文献   

14.
全国妇联     
《中国妇运》2014,(10):46-47
●沈跃跃出席第六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沈跃跃指出,教育是赋权妇女、提升女性领导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妇女事业的发展,重视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女性人才的开发,采取国家行动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妇女发展,妇女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妇女在国家决策、社会管理、基层民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发军 《政策》2004,(4):55-55
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拓宽人才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工作举措,推动人才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海洋 《群众》2011,(6):28-29
近年来,丹阳改变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的传统做法,坚持招才引智先行,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机制,以更优惠的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丹阳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走到了全省县级市前列,创造了转型升级的新优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彤 《现代领导》2006,(2):30-31
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健全人才IT作机制.积极营造为各类人才服务环境,以创新求突破.全方位推动人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浙江人事》2006,(12):4-9
一、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根据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造的方针,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力度,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开创了我省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赵欢 《中国妇运》2012,(6):34-36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既为妇联参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也是妇联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做好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林场 《就业与保障》2006,(11):45-45
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亲切会见了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代表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代表。经过全国各行各业评选推荐,并经专家评审,本届共有20名同志获得“中华技能大奖”、300名同志获得“全国技术能手”、100家单位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及有关企业、协会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