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促进公司治理现代化与民主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新《公司法》应鼓励职工依法有序地参与公司治理,将保护职工等利益相关者权益载入立法宗旨。职工代表大会、工会、职工董事与职工监事等制度亟待转型升级。当公司不设监事会而无职工监事的情形,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应将职工监事自动转型为审计委员会委员,使职工董事与职工监事、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之间相互兼容。为夯实保护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立法宗旨,增强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的韧性,应促进职工劳动关系与股权关系的深度融合。既要在公司法总则倡导公司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也要在分则部分创新传统公司资本制度,全面设计职工持股友好型的规范体系。建议明确职工持股会法律地位,允许职工持股会或工会成为适格的上市公司股东,允许有限公司为推行员工持股计划而回购股权,同时明确股权代持的性质与效力。  相似文献   

2.
《北方法学》2021,(5):38-50
《证券法》第85条基于第82条对监事保证职责的隐性预设而规定证券虚假陈述中监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囿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生性罅漏,监事面临监督不能、监督无效的困境,其能力地位与法律预设存在明显落差,由此引发对监事承担民事责任正当性的追问。虽然基于信义义务及法定保证义务,这一正当性得以证立,但关于监事连带责任的要求可能陷入权责不一的诘难。为此,宜在理性确定监事过错认定标准、限制连带责任的适用情形以及结合过错程度与原因力程度而理性确定责任范围等方面着力解释《证券法》第85条。  相似文献   

3.
论上市公司独立监事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辉 《河北法学》2005,23(10):42-46
独立监事制度有助于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从而强化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监督职能。在对日本和我国台湾外部监事制度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独立监事规定及实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引入独立监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独立监事及其核心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监事这一概念来源于日本法上的外部监察人,要正确理解其内涵,就要对监事、内部监事、独立监事、外部监事等相关概念予以区分,在此基础上,明确独立监事不同于其他概念的核心品格。  相似文献   

5.
为了维护公司以及股东、债权人的利益,我国公司中股东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相互制衡。目前,我国公司立法虽然对监事会有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高速发展的公司要求。本文从我国公司治理实践出发并借鉴外国及其他地区的法律规定,拟对监事的资格、监督权行使、监事报酬等做出适应我国公司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姜洋 《法制与社会》2010,(8):209-210
我国《公司法》赋予了国有独资公司特别的法律地位,国家掌握着国有独资公司,就把握住宏观经济的命脉。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的监督机构,依公司法的规定行使职权。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当前存在着外派监事,职工监事如何有效履行职责以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如何有效充分履行职能等问题。本文认为,应通过完善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监督体系与外派监事的考评体系,培养专业的外派监事以及对监事会与独立董事之间实现职权合理配置等方法完善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监督职能,巩固国有独资公司在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事制度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文章对上市公司监事制度产生的根源、若干国家实施的监事制度的各自 特点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监事制度在体制性环境和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了予以完善的意见。作者认为,独立董事和独立监事可以并列存在,职责可以 在法律上切分;监事会中不必强制性地要求有职工代表参加;外部监事可由相关银行的 代表充任;应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监事和董事一样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或1-2名监事以监督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状况。可是我国的有限责任公司大多规模较小且人合性较强,监事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是否需要设立监事提出了质疑,并依据分析得出类型化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本董事、监事制度的修改及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 2 0 0 1年起 ,日本对其商法典中的公司编有关董事、监事责、权、利的规定作了修改 ,主要体现为董事、监事责任的减轻、股东代表诉讼的合理化以及监事职能的强化三个方面。日本公司法关于董事、监事责、权、利内容的修改对于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季丽晔 《法制与社会》2011,(10):256-257
日本自1993年商法修改引入外部监事制度以来已有十多年历史,积累了一些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文在探究日本在不同时期对外部监事独立性立法之规定、日本学者对外部监事独立性之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制定外部监事独立性相关规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法人具有担任监事的抽象权利能力,且相较于自然人,法人具备有效履行监督职责的现实基础,更适合充任公司监事。引入法人监事制度,应通过规定任职资格的否定性要件,切断其与监督对象的关联关系,同时为法人监事配置必要的、允许其独立行使的监督权,并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保障法人监事制度实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张琳 《法治研究》2012,(7):110-117
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因国有股占优势地位而具有独特性;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缺乏明确详尽的相应法律法规规定:上市公司面临缺乏足够数量的具备资质的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局面……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控股股东对公司利益和小股东利益的侵犯、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及小股东的被动状态.而这些反过来又加重了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严峻性。因此.有必要借鉴现有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运行的经验与教训,扬长避短.革新形同虚设的监事制度为独立的监事制度.以行之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浅谈独立董事、监事制度在上市公司中的监管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已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整体运作情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现今部分上市公司的不规范运作经常导致股市的混乱,这与其严重缺乏有效监督体制密切相关。我国原有的监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质监督作用未能根本实现。本文将探讨能否使其发挥合力,真正将监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曹艳芝  尹涛 《河北法学》2004,22(1):118-121
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监事会在实现其职能过程中遇到了四大障碍:股东大会名不副实、董事会权力膨胀、监事会缺乏实际上的独立地位、监事素质普遍较低等。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必须完善股东大会制度,强化监事会的权力,提高监事会的独立地位,加强监事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监事制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帆 《法学》2001,(12)
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商法中的外部监事制度正是为保障监事监督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而设计的。深入理解外部监事制度的法律含义和功能,区分外部监事和独立董事各自的特殊功能,探讨我国公司法引入此项制度的可行性,将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监事机构诉讼权是法律平衡公司董事会与监事机构之间因权利中心转移造成监事机构监督乏力 ,股东权益遭受侵害后无从救济的两难境地的精巧设计和解决办法。在我国 ,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职能弱化 ,存在明显漏洞 ,现行法律难敷应用 ,故应及时确立公司监事机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熊林 《法制与社会》2013,(10):198-199
国有公司董事监事具有劳动者的属性,但同时具有雇主的属性,因此国有公司董事监事与所在公司的关系是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存在一定争议。《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是在涉嫌犯罪的过程中认定犯罪主体的需要,不适用于劳动关系中主体的认定。因此该条法律规定不影响国有公司董事监事的劳动者属性。本文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国有公司董事监事的特殊性,在承认国有公司董事监事劳动者属性的情况下,依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同时,要从国有公司董事监事的特殊性出发,对其区别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防范不必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法与日本公司法不仅对公司管理结构有着相似的规定,而且在公司监事的实务方面也面临着许多相似的难题。通过对有着100余年历史的日本监事制度修改历程的研究,总结其在解决这些难题上的经验与教训,必定会对我国公司内部监督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公司治理中的职工参与制——以经济民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外华 《政法学刊》2008,25(4):97-10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法领域的热点话题,国内法学家、经济学家对其论述颇多,其中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问题在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应以经济民主的视角,参考西方国家公司公司治理中贯彻经济民主的实践,构建中国本土特色的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完善我国立法,鼓励并保障公司职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20.
正在基层司法实践中,由公司管理层乱作为导致侵害普通股东和职工利益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经济纠纷、劳务纠纷都由此产生。如何在纠纷发生之前就保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公司管理层侵害员工利益的事情发生,本文作者就我国现行公司法中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